-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全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1591
- 條形碼:9787100111591 ; 978-7-100-11159-1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全兩冊) 本書特色
《區分》是布爾迪厄這位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法國思想家對社會的*深刻的批判,他的洞察顛覆了人們的日常觀念,極具穿透力。 布爾迪厄在本書中提出了他著名的“區分”社會學概念,他認為社會主體通過他們對美與丑、優雅與粗俗所做的區分而區分開來。 本書不僅在結論上引人深思,在研究方法上也堪稱典范,其翔實豐富的實證資料及分析方法值得認真學習。
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全兩冊) 內容簡介
《區分》通過各種社會統計調查和時尚采樣,揭示出各種所謂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費其實是各階級內部各階層相互斗爭的場域,反映的是社會的區分與差異,而這種種文化消費又再生產了這種區分與差異。本書告訴我們,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純粹的,都是習性、資本和場域相互作用的產物。趣味是一種對人的階級分類,而這一分類的構成、標示和維持,掩蓋了社會不平等的根源,使不平等具有了某種合法的外衣。本書是布爾迪厄這位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法國思想家對社會的很深刻的批判,他的洞察顛覆了人們的日常觀念,極具穿透力。
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全兩冊) 目錄
導言
**部分 趣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章 文化貴族的爵位和領地
第二部分 實踐的經濟
第二章 社會空間極其變化
第三章 習性與生活風格的空間
第四章 場的動力學
第三部分 等級趣味與生活風格
第五章 區分的意識
第六章 良好的文化意愿
第七章 必然的選擇
第八章 文化與政治
結論 階級與分類
附言 對“純粹”批判的一種“通俗”批判的若干因素
附錄
索引
表目錄
圖目錄
參照圖片目錄
譯后記
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全兩冊) 節選
這種讓形象的形式和存在從屬于其功能的“美學”必然是多元論的和有條件的:主體一再強調其判斷的有效性的局限和條件,區分了每張照片的可能用途和受眾,或者更確切地說,區分了對每種受眾而言可能的用途(“作為報道,還不錯”,“給小孩兒看還行”),這種強調證明了他們否認一張照片能夠“普遍”給人帶來愉悅的觀點。“一張孕婦的照片,我覺得好,但別人不覺得”,一個職員說,他只是出于合乎禮節的考慮,才表達了對什么是“可以展示的”,因而有權要求得到贊賞的東西的擔憂。照片總是參照它為了那個觀看它的人而實現的功能或者在這個人看來它能夠為了這個或那個階級的觀看者而實現的功能而受到評判的。審美判斷自然而然地采取一種假言判斷的形式,這種假言判斷暗中依賴對“類”的承認,而概念同時確定了“類”的完善性和應用的場:將近四分之三的判斷以“如果”開頭而且認可*終通過歸為一類來完成,或者同樣地,通過分派一個社會用途來完成,不同的類參照其用途和使用者得到確定(“這是廣告照片”,“這是純粹的證據照片”,“這是暗室照片”,“這是競賽照片”,“這是教育類的”,等等)。裸體照片幾乎總要承受將它們還原到其刻板的社會功能的話語:“對皮加勒來說不錯”,“這是非法賣的那種照片”。我們理解,這種將感官的或道德的信息興趣變成評價原則的“美學”,只能拒絕無意義的照片,或拒絕照片的無意義,按照這種邏輯,這是一回事:判斷從來不準許對象之形象具有相對于形象之對象的自主。 ……
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全兩冊) 作者簡介
布爾迪厄(1930-2002),當代法國著名思想家、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實踐理論綱要》《國家精英:名牌大學與群體精神》《再生產》《藝術的法則》《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在這些著作中,布爾迪厄借助其“習性”“資本”“場”等概念,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譯者簡介: 劉暉,1970年生,法國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譯著有《色情史》《藝術的法則》《男性統治》《帕斯卡爾式的沉思》《自我分析綱要》等。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