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日本現代思想批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74043
- 條形碼:9787532774043 ; 978-7-5327-7404-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現代思想批判 本書特色
本書是日本思想史和文化理論研究家子安宣邦*批判鋒芒的著作,是其完成由江戶向近現代的思想史關注點轉換之后的*部作品。書中將某些后現代批評方法和歷史批判精神融化于分析視野之中,對日本的民俗學、支那學、國語學等近代知識展開了批判性考古作業,構筑起足以挑戰日本思想史研究奠基人丸山真男的解構日本現代知識制度的思想史方法論,對于讀者了解日本現代思想的發展脈絡極具參考價值。
日本現代思想批判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思想家子安宣邦的學術專著,是*具批判鋒芒的著作。著作運用獨特的批評方法,對日本近代思想史進行了批判和解析,體現了作者的深厚學術修養和社會良知。書中的批評方法論也富有學術創新精神,對我國研究界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日本現代思想批判 目錄
**部 一國知識的確立
**章 一國民俗學的確立
第二章 “一國民俗學”批判意味著什么
第三章 置“國語”于死地,“日本語”就誕生了嗎?
第二部 面向他者的視線
**章 近代知識與中國觀——“支那學”的確立
第二章 “日本思想史”的確立與伊斯蘭世界——和過哲郎與大川周明
第三部 近代與近代主義
**章 日本的近代與近代化論——戰爭與近代日本的知識人
第二章 “近代”主義的錯誤與陷阱——丸山真男的“近代”
第四部 歷史表象與記憶
**章 在“隱蔽”和“告發”之間——戰爭的記憶與戰后意識
第二章 被記述者與無法記述者——歷史表象與死者的記憶
第三章 誰來敘述維新
后記
子安宣邦的日本現代知識考古學(代譯后記)
日本現代思想批判 節選
柳田國男始終在旅行,但他不是一位旅行者。就是說,他不是那種被所到訪訪土地的人作為“外來者”而拒之門外的旅行者。色川大吉說“柳田的人生是始于旅行又終于旅行的一生”1,這旅行的經驗“勝過他所讀的萬卷之書,而給其民俗學帶來了重要的意義”。大正十年(1921),柳田走訪了沖繩。正是在這前一年他脫離官場,開始了踏遍全國的旅行,大正九年(1920)12月他來到九州的東海岸南端,據說登上那霸是在翌年的1月5日。《海南小記》記錄了此后兩個月的沖繩之旅。人們說這次沖繩之旅使柳田的視線由“山人”轉向了“常民”,而這種持續到他*后的著述《海上之路》為止的重大關注,深深植根于他的內心。
如果說這是一次促使他的關注由“山人”轉向“常民”的旅行,那么,這個引起他從對平原的共同體社會之“外”向“內”的關注重心轉變的旅行,到底是怎樣一種旅行呢?的確,南島的見聞給柳田國男以巨大的知識上的興奮,這興奮一直持續到有折口信夫等參加的“南島談話會”召開為止。然而,這是一次發現沖繩的旅行嗎?不,他所發現的是促使其關注重心轉移的一個視線、某種觀念,或者是他通過旅行試圖再次印證的、長期以來自己所抱有的某種推測的正確性。讓我們來看看柳田的《海南小記》后半部有關“炭燒小五郎”的傳說,還有“蒲葵”樹及有關其名字由來的執著探索吧。說到歌詠蒲葵林之美的八重山小島鳩間的歌謠章句,柳田寫道∶
在這些島上的同胞與我們分離以前,可以說他們與我們一樣感受到了蒲葵林的清徹與美麗的,一個證據便是∶移居到沒有蒲葵樹的地方,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之后,仍有很多貴人想盡一切辦法,到遠方去搜集蒲葵的葉子,而愛惜不舍。2
這里,柳田國男所謂“貴人”乃是往古愛用蒲葵葉子的“大和”王朝的貴族們。上述文章清晰地說明了,柳田在文獻乃至現地尋找蒲葵葉子的視線,要于八重山鳩間一節章句中發現或讀出什么來。此乃“大和”民族所走過的道路,“大和”文化描繪出的同心圓輪所及的范圍,其于文化的中心已然消失而在邊緣地帶仍然殘留的痕跡。這不是對沖繩的發現,而是對“大和”的發現;蛘邞撜f是一種自我認知、自我解讀的狀態。
柳田國男的確去了沖繩,而且自己闡釋了這一旅行的意義之重大∶“我大正九年去了沖繩,今天想來有著非常大的意義”(《民間傳承論》);“對于我們的學問來說,發現沖繩乃是劃時代的一件大事”(《鄉土生活研究法》)。那么,為什么說沖繩之旅乃至沖繩的發現,對于“我們的學問”是劃時代的呢?何以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首先是語言方面,觀其文獻記錄,在內地已經完全不再使用的單詞、語法仍然活用于這里。我們偶然地發現,從音韻上講認為是地方的口音或近世的衰落者,仍然存在于這個島子上!谛叛龇矫,如神社的起始、女性的地位、中古時代因神輿的普及自然演變而來的祭祀形式,以及神與祖先的關系等等,即給予我們以往只是空想的假說以旁證的事實,在這個島嶼上則作為當然的事情而實行著。(《鄉土生活研究法》)
在有關民俗學上“遙遠的一致”這一真理論證的方法論一章中,柳田國男談到了“發現沖繩”的民俗學意義。可是,在這一意義上被講述的沖繩乃是作為可以推測已經失去的“大和”之古語和祭祀形式的沖繩3。而用“發現”一語來自我確認和自我認知的,是于映照出“大和”古代的遠隔地,發現沖繩的我之視線的正確無疑。被推理和重構的永遠是“大和”。因此,柳田這樣闡釋始于琉球諸島各孤島的民俗學上之研究的重要性∶“即使是那些與國民有些脫離開來的各島嶼,為了通過比較映現出整個民族的古代,也極有必要盡早推進其各自的鄉土研究”(《鄉土生活研究法》)。通過鄉土或民間傳承研究所收集到的資料,不久便轉化為確認其實體和實存的證據,我將這種柳田民俗學預設的假想實體稱作“大和”。
柳田國男的確游歷了沖繩。但他不是作為與那塊土地異質的旅行者,更不是那種具有列維-斯特勞斯于《憂郁的熱帶》中透露出來的“敗者”意識的旅行家4。相反,他是已經具有了折回“大和”內部的沖繩視線、并對這種視線確信不疑的親密觀察者。
日本現代思想批判 作者簡介
子安宣邦(1933- ),日本大阪大學名譽教授,思想史和文化理論研究家。生于神奈川縣川崎市,東京大學文學部倫理學博士課程畢業,歷任橫濱國立大學、大阪大學與筑波女子大學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學會會長,是日本1980年代以來具有代表性的批判知識分子、后現代主義思想理論家。主要著作有《作為“事件”的徂徠學》《日本現代思想批判》《江戶思想史講義》《國家與祭祀》《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精讀》《何謂“近代的超克”》《日本人是如何認識中國的》等。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