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文藝復興時代文學巨匠及其經典作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35001
- 條形碼:9787515335001 ; 978-7-5153-350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藝復興時代文學巨匠及其經典作品 本書特色
本書是文學史普及讀物,敘述了文藝復興時代10位文學巨匠的生平和代表作,包括意大利的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法國的拉伯雷和蒙田,英國的喬叟和莎士比亞,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和洛佩? 德? 維加,以及鹿特丹的伊拉斯謨。
文藝復興時代文學巨匠及其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革命,文藝復興運動中的文學無疑也烙有這個時代的印記,體現著運動中的思想精髓。《文藝復興時代文學巨匠及其經典作品》將帶領我們去體會文學巨匠的鮮活思想,以及思想背后所浸透的時代精髓。 第二,本書試圖從青年讀者視角,從非專業研究層面,探尋在文藝復興運動大潮中,10位文學巨匠如何走過非同尋常的人生,以及其經典之作的創造背景、思想高度和藝術精華,以此了解他們的人生脈絡和作品內涵,從而感受文學巨匠們的文學才華和為我們的心靈和思想傳遞的正能量。
文藝復興時代文學巨匠及其經典作品 目錄
文藝復興時代文學巨匠及其經典作品 相關資料
感謝中國青年出版社使我有幸再次走近文藝復興運動的文壇圣地,體味巨匠的非凡人生,感悟經典的粹美文思。誠然,這場影響深遠的思想革命距今已逾400 年之久,那些曾經的輝煌已漸失華彩,浮躁的現實似乎已無暇顧及過往的靈域。然而,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力量,書籍正是文化的載體。幾百年來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天地之間并沒有偃旗息鼓,文藝復興運動給后人留下的是永恒的文化財富。 本書挑選出10 位文學巨匠,他們是意大利的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法國的拉伯雷和蒙田,英國的喬叟和莎士比亞,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和維加?德?維加,以及鹿特丹的伊拉斯謨,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代表性、文學成就**的文學家。這10 位大師級文學家其盛名與佳作足以令我們頂禮膜拜,但更值得回味咀嚼的是他們的人生之路,他們的先知先覺,他們歷經磨礪后,凝結出來力透紙背的作品。這10 位文學巨匠留下的字里行間,跳動著鮮活思想,浸透著時代精髓,更閃爍著超越時空之光。本書試圖從青年讀者視角,從非專業研究層面,探尋在文藝復興運動的大潮中,這10 位文學家如何走過非同尋常的人生,其經典之作的創作背景、思想高度和藝術精華,通過了解他們的人生脈絡和作品內涵,對我們的精神世界啟示感化,對我們的心靈塑造熏陶美化。筆者以為如下三點是重溫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巨匠的著眼點。 一、精神強度 名家之所以成為名家,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由其精神強度來決定。回望這些巨人的人生之旅,就不難在這些巨人耀眼的光環背后,看到他們超出常人的精神力量,他們能夠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往往并非是上天賦予了超強的智力,而是依靠自身的頑強精神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艱難,才達到了從蟻到神的過程。 首先,出身不決定命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巨匠們,不是銜著金鑰匙來到這個世界,而是有著普通甚至卑微的出身。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拉伯雷等都是出身平民家庭,薄伽丘更是難以啟齒的私生子,像彼特拉克、喬叟有著較為優渥的家庭,有體面的父母和足以支撐讀書的財力,已屬少見,但他們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他們也像社會普通一員一樣,與眾不同的是他們跳出原有的階層,站到了較高之處,感受了那個時代的正能量,并融入新文化洪流中。 其次,熱愛成就事業。他們對于文學的摯愛,對自己民族和祖國的愛幾乎與生俱來。可以不夸張地說,文學巨匠們的一生都緊緊擁抱著文學,無論何時,功名利祿可以看淡甚至放棄,文學卻是占據首位,永不放棄,直到生命終結。這種對文學的愛戀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來,隨著歲月的打磨逐漸升級,有人甚至達到瘋狂的程度。而自己的民族和祖國則是文學創作不竭的源泉,但丁作為諳熟拉丁文的作家,他卻采用了本民族的托斯卡納方言寫出《神曲》,在《神曲》中表達了他對意大利統一的渴望,對家鄉佛羅倫薩的熱愛。他們為了生存寫作,為了完善本民族使用的語言而寫作,為了謳歌自己的祖國而寫作。勤奮加上天賦,鑄就了一代文豪。 第三,永不言敗的精神。毫無疑問,支撐他們在文學之路走下去的是永不言敗精神。歷數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并非甫一問世就大獲成功,但作家們能堅持下去,成為*后的勝利者。塞萬提斯在撰寫《堂吉訶德》時期,自己身患水腫,心力交瘁,而且居住的環境非常嘈雜混亂,還不斷受到家人和鄰里的干擾,他是在貧窮窘迫之下頑強寫作,終于用犀利的文字將騎士文學打入墳墓。佛羅倫薩的但丁,因違抗當局被放逐,從36 歲起到56 歲離開人世,整整20 年背井離鄉,只有寄情于寫作才能釋緩思鄉之痛。倘若他交罰金,或認罪,都可以茍且回來,但詩人堅決不低頭,不屈服。薄伽丘在黑死病恣意蔓延的5 年中,眼見無數生靈涂炭、無數活人醉生夢死,他不懼死亡,不被困擾,堅持筆耕不輟,寫下曠日之作《十日談》。拉伯雷因**部《巨人傳》揭露了教會的腐敗墮落,一次次遭到迫害,但仍然堅持寫完5 部《巨人傳》才撒手人寰。莎士比亞出道時被同行嘲諷否定,但絲毫沒有影響他戲劇藝術前行的腳步,他用作品來證明自身的價值。文豪的人生并不完美,他們所經歷的痛苦與悲傷令人動容,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第四,成功源于創新。正是由于文學家們對文學藝術形式的大膽嘗試,才使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呈現出勃勃生氣,受眾面的擴大是青史留名的重要因素。很多文學家都敢于打破常規,眼睛向下,將受眾面轉向普通民眾,大膽創新,他們用本民族的俗語創作,如但丁,用合轍押韻的詩體創作戲劇,又比如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詩,維加的戲劇。用詩體來創作,這對于文藝復興時期受教育程度很低的多數民眾而言是符合他們需求的,因為在當時,且不說能否有閱讀能力,能擁有書籍就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很多人是通過聆聽別人的朗讀來了解書籍的內容,并且這是自中世紀延續了幾個世紀的實際狀況,上自國王貴族,下至紡織女工,概莫能外。曾經有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是喬叟在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和王后等一眾朗讀的畫面。一部文學作品能夠擁有更大的受眾面,應該是每個文學家的終極目標。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喜愛,作品的生命力才越旺盛。今天我們可能很難理解十四行詩的韻味美感,但這種可吟可唱的詩體在西方是*嚴格的詩體,也正是因為十四行詩的韻腳多變,音韻優美,在文藝復興時期,經過彼特拉克、莎士比亞等創新生化,甫一推出,就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和追隨,一直流行到近代。 這或許證明了,偉大作品常有一種神秘難抵的力量,這是許多作家所不具備的。文藝復興運動之前,歐洲中世紀經歷了近千年靈魂和精神被扭曲的時期,基督神學高高在上,恢復常人的認識是多么艱難!文學家們以敏銳的嗅覺感悟到時代的新音,依靠堅韌的信念與勇氣,通過詩歌、小說、戲劇等形式,將被壓抑已久的人重新歸位,因此才成為這個時代的功臣。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說過,堅持走向完美,堅持做世間稀少的物種, 就會帶來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一種是環境與情境的無法通融,走上死滅之路;一種是終究被發現了珍貴的內涵,被視為珍寶。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巨匠明顯屬于后者。 二、時代釀酒師 文學作品如釀酒師的作品,天地間充滿了學問,一啄一飲皆寬慰。這10 位文學巨匠的代表作,差不多都是生命水蛭榨干了時間和精力之后的結果。但丁《神曲》從35 歲開始醞釀寫作,直到56 歲完成三部曲,耗時達21 年之久;彼特拉克滿載一生情感的《歌集》,也足足用了20 年;薄伽丘耳濡目染黑死病的殘酷現實,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寫了5 年,完成了《十日談》;拉伯雷的《巨人傳》更是在教會的幾度扼殺中,頑強堅持了20 年才陸續問世;蒙田的《隨筆集》是蜷縮在陰冷潮濕的塔樓里,整理編撰了9 年而成;喬叟用了9 年時光完成《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在他人生*旺盛的階段耗費了六七年的光陰才問世;《堂吉訶德》是作者塞萬提斯在13 年間不斷地受到威脅打擊下勉強完成。只有《愚人頌》是僅僅用了7 天創作出來的,但此時的伊拉斯謨已是40開外,其作品是飽嘗世態炎涼之后的產物。…… 由此可見,經典作品的問世,一是如同釀酒一樣,需要足夠的時間與調制,倘若材料與配制俱佳,經過長時間的釀造,越陳越香,成為佳釀。二是經典作家的創作過程未必是順風順水,諸多障礙橫亙在文學創作之路,他們依靠的是堅實的信仰和頑強的意志。本書中的十位文學巨匠,他們榮譽背后的人生具有悲劇色彩,也正是他們人生的悲劇色彩,釀造了作品的崇高和深刻。 然而,浮躁的時代彌漫著急于求成、躁動不安之風,精益求精地做一件事,似成奢望。倘若懷揣文學夢,欲想成功,還須沉下心來,先品嘗生活賦予的個中滋味,再從中提煉領悟精粹不遲。從文藝復興時期這些作家的人生中,我們可以借鑒和汲取其成功之源,千萬勿“為賦新詞強說愁”。 沒有足夠的時光,無從釀造出醇香的美酒,沒有足夠的時光,亦唱不出天籟的美聲。 三、合唱中的領唱 法國史學家兼文學評論家丹納說過這樣的話:個別巨人只是歷史合唱團的領唱,后代往往只聽到他們的嘹亮嗓音,而忽略曾經嗡嗡鳴響的社會和聲。這些文學家之所以鶴立雞群,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但他們的出人頭地還有許多偶然的因素。 按照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杰出人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文藝復興運動是歷史上一次迄今為止影響巨大的思想革命運動,必然會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偉大人物。這樣的人物憑借著一定的社會條件,也必然對歷史產生影響。文學巨匠的出現,正是源自于文學領域的蓬勃興盛,他們的作品也將在社會上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但丁的一曲《神曲》,敲響了中世紀的喪鐘,昭示著新時代的到來。莎士比亞除了戲劇魁首,還是語言大師,經統計,他在作品中所使用過的詞匯超過當時所有英國詩人的使用量,達到2.9 萬個。其中包括莎士比亞獨創的新詞匯,例如 agile,allurement,catastrophe 等等;他還將拉丁語、法語等大約600 個詞匯轉變成英語詞匯,例如 addiction,consign,exposure 等等;還有將原有的詞匯加入新的含義、將兩個詞合成復合詞,例如 dog-hearted,death-marked,等等。事實上,文藝復興時期大多數作家在寫作中多是**拉丁語,這一時期的中古英語是在莎士比亞之后開始進入近代英語,進而形成今天世界上使用*廣泛的語言。毫無疑問,在英語走向世界上,莎士比亞功不可沒。 此外,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我行我素,所謂另辟蹊徑也是站在眾多人的肩膀上摘到星辰。不得不承認,無數與這些文學巨匠同時代的文學家和詩人們,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悲哀的。他們的才華與杰作,被同時代的少數幾個人所淹沒,成為嗡嗡鳴響的和聲,難以展露其卓越的價值。例如提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西班牙文學家,人們*為熟悉的無疑是塞萬提斯,在馬德里的塞萬提斯廣場上,堂吉訶德主仆二人的雕塑是那樣的高傲和突兀。然而,在塞萬提斯生活的時代,西班牙曾經有那么多杰出的詩人、戲劇家,像作品等身的大戲劇家洛佩?德?維加,如果不是在本書中推出,可能有很多人從未聽過這個名字。至于說莎士比亞更是在羅伯特?格林、克里斯托弗?馬洛、本?瓊生等一眾優秀作家及作品的烘托下,高起點創作,力壓群芳,直接摘下了戲劇領域*璀璨的皇冠。膾炙人口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佳作之一,但人們很少知道,在他之前至少還有兩位小說家寫了同名故事,其中在馬泰奧?班戴洛(matteo bandello,1480 或1485—1561)的小說中,這段愛情悲劇描寫得相當精彩,朱麗葉的語言極其有感染力,絲毫不輸于莎士比亞。 文學巨匠們固然偉大,但如果沒有眾人的和聲烘托,僅靠他們自己的嗓音,再高亢嘹亮也無法被整個世界聽到。在人類文明行進的樂章中,巨人也無甚新奇,不過是在大眾合唱中站起來,扮演一個領唱的角色罷了。
文藝復興時代文學巨匠及其經典作品 作者簡介
崔莉,遼寧大學教授,沈陽市歷史學會副會長,世界中世紀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副會長。著有《歐洲文藝復興史:文學卷》等。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