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文藝復興時代杰出哲學家及其代表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35025
- 條形碼:9787515335025 ; 978-7-5153-350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藝復興時代杰出哲學家及其代表作 本書特色
本書詳細介紹了文藝復興時代7位杰出的哲學家的生平與著作——彼得拉克:戴著月桂之冠的人文主義之父;庫薩的尼古拉:身披樞機主教法袍的哲學家;費奇諾:倡導“愛”的神哲學家;皮科:英年早逝的神童哲學家;伊拉斯謨:圣經人文主義之父;馬基雅維利:開創現代政治學的哲學家;布魯諾:“火刑”中的哲學家。
文藝復興時代杰出哲學家及其代表作 內容簡介
**,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舊秩序瓦解、新思想形成的過渡和轉折時期,而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因此,要想真正了解文藝復興時代,了解這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即哲學,是必須的。 第二,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流派雖然只是一個大而廣之的泛泛分類,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雖然沒有出現如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或者黑格爾、康德等巨星,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一時期的哲學沒有存在的意義。這一時期的哲學家都試圖努力打破哲學成為封建教會附庸和基督教神學婢女的尷尬處境,力圖用哲學方式來論證神學問題,從而為新時代哲學的出現培養了理性種子。 第三,該書以哲學家小傳的形式,將一向使人“敬而遠之”的哲學講得深入淺出;并且附以每個哲學家主要的作品賞析,以便讀者有一個實時的概括了解。
文藝復興時代杰出哲學家及其代表作 目錄
文藝復興時代杰出哲學家及其代表作 相關資料
在14—16 世紀,被“黑暗中世紀”陰霾久久籠罩下的歐洲開始初露文明的曙光,為歐洲社會帶來這一線曙光的正是推動了西歐社會由傳統向近代轉型的文藝復興運動,這一時期因而成為西歐社會走出“黑暗中世紀”,揭橥近代化曙光的重要歷史階段。 在中世紀后期,西歐開始涌動著資本主義萌芽的潛流。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只有通過市場的合理調配才能夠得以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市場行為必須要以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為基礎來保證,而實現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解放對人性的束縛,實現人的完全自由。因此在基督教神學統治下的黑暗的中世紀歐洲,迫切需要一場倡導人的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恰恰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追求個人的價值和力量,于是,越來越多的充滿著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的冒險者和多才多藝、高雅博學的知識分子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這為文藝復興的發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和經濟基礎以及適宜的社會環境。 文藝復興*早起源于意大利,其根本原因在于意大利在當時的歐洲已經率先完成了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階級準備、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在14—15 世紀的意大利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等地,隨著手工工場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富裕的工匠和大作坊主率先完成了華麗轉身,成為早期的新興資產階級,他們需要取得與自身經濟地位相適應的社會地位,需要將本階級的價值觀、思想文化提升為社會主流思想。 適逢其會的是,在14 世紀末,由于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對拜占庭的入侵,拜占庭帝國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開始逃往西歐避難。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新思想”“新文化”令剛剛登上歷史舞臺且久被基督教神學思想禁錮的新興資產階級眼前一亮,在他們看來,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是歐洲人引以為豪的光輝時代,是歐洲文化史上的一個高峰,那時盛極一時的古典自然科學、哲學、文學、藝術和羅馬法可以成為同天主教會做斗爭的實用的、有效的思想武器。于是,這些新興的資產階級積極倡導“復活”“再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從而在整個西歐地區掀起了從文化到社會各個領域的變革活動,“文藝復興”即由此得名。 擔負著承上啟下重任的文藝復興時代,開始于14 世紀意大利境內的佛羅倫薩城市共和國,隨著希臘文化在意大利的復興,這股思潮至16 世紀時影響范圍擴大至歐洲各國,對近代早期歐洲的社會生活及學術活動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并遍及文學、藝術、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諸多學科的知識范疇,“以近世之文化言,則各種事業皆以文藝復興為其發祥地”。[1]而“哲學,從遠古以來,就不僅是某些學派的問題,或少數學者之間的論爭問題。它乃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2]需要說明的是,哲學在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其內涵和外延的演化較之我們今天所知的“哲學”概念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西方,有關“哲學”的基本范疇可謂是眾說紛紜,今天的哲學(英語:philosophy,源于希臘語: φιλοσοφ?α)按照詞源有“愛智慧”的意思。在學術界里,對于哲學一詞并無普遍接受的定義,也預見不到有達成一致定義的可能。單就西方學術史來說,哲學是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涉及實在、邏輯、知識、道德、美學、語言及意識等概念,它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關于西方哲學史的發展階段,黑格爾認為共分為四個階段:希臘哲學、中世紀哲學和近代哲學及現當代哲學,而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黑格爾則將之納入到“中世紀哲學”的閾限之內。羅素先生則對其有過這樣一種分期:“與神學相區別的哲學,開始于紀元前6 世紀的希臘。在它經過了古代的歷程之后,隨著基督教的興起與羅馬的滅亡,它就又浸沒于神學之中。哲學的第二個偉大的時期自11 世紀起至14 世紀為止,除了像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1195—1250)那樣極少數的偉大的叛逆者而外,是完全受天主教會支配的。這一時期以種種混亂而告結束,宗教改革就是這些混亂的*后結果。第三個時期,自17 世紀至今天。”[1]所以羅素認為, 文藝復興時代“沒產生重要的理論哲學家”。[2]哲學史家布魯諾?納爾迪則更為偏激,他認為“如果我們真的要探索近代哲學的起源,則必須雙腳跳過人文主義時期”。[3]的確,如果試圖要在文藝復興時期找到類似于亞里士多德或者是黑格爾那樣貼著明顯標簽的純粹哲學家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完全套用現代關于哲學的概念來定義哲學的內容和任務,那么在哲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跨領域的思想著作都將被哲學史拒之門外。但是,作為揭橥西方近代文明序幕的文藝復興,則是在顛覆中世紀傳統的“經院哲學”的基礎上生發而成的,在文藝復興之前的那個時代,基督教會完全壟斷了思想文化領域,哲學成為了封建教會的附庸和基督教神學的婢女,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為自己培養出“掘墓人”,經院哲學的發展也不例外。經院哲學力圖用哲學方式來論證神學問題的企圖,恰恰就為新時代的哲學的出現培養了理性的種子。 文藝復興時期正是一個舊秩序瓦解、新思想形成的過渡和轉折階段。馬克思曾經說過:“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1]以“近代世界所需要的理性的解放”[2]為結果的文藝復興作為西方近代早期的啟蒙運動,該時代所產生的哲學必然且理所當然地也就是近代西方早期啟蒙思想文化的*本質、*集中的體現。[3]而文藝復興哲學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則體現為“一種在某種程度上與所謂的中世紀哲學方法不同的哲學思維方式”[4]。因而,作為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時期即15—16 世紀的近代哲學的**階段,文藝復興哲學表現為“人文主義和自然哲學兩股互相聯系而又有一定區別的思潮”[5]。“文藝復興的偉大成就,就是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6],而具有濃重鼎革意味的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則體現為兩大發展趨向,其所特有的標志性之一的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正是這一時期人們對于打破外在神權權威禁錮、重塑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訴求的表現;而其另一發展分支——自然哲學則表現為對整個世界和宇宙的發現。 我們今天以人文主義和自然哲學來定義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流派只是一個大而廣之的泛泛分類,因為作為一個承載著時代鼎革責任的文藝復興時期,其只是“急劇變化的一個短暫階段,除了藝術之外,它沒有任何可以辨認的穩定的方面”[1],植根于從封建中世紀向近代資本主義轉型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也就必然體現出新舊交織的過渡時期的歷史特征,“遠遠沒有成為整個資產階級的自覺的思想體系”[2]。這一時期的哲學也概莫能外,它們更多地表現為寬泛性和碎片化的特征,這種寬泛性和碎片化必然造成文藝復興時期哲學流派眾多的混亂現象,這種混亂現象在學術發展方向上則具化為這一時期的哲學涵蓋了人文主義哲學、自然哲學、新教宗教哲學、社會政治哲學、機械唯物主義與科學方法等范疇,[3]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沒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哲學定義可以應用到這250多年的時期,那時候,哲學是豐富的和不一致的,它的范圍與目的的概念,它的對象和它的方法都是不斷改變的”。[4]文藝復興時期哲學所獨具的這一狀況和特征,決定了我們在矚目該時代的哲學家時,就會發現,他們所涉獵的理論范疇和今天我們所定義的哲學家有著顯著的不同。但是,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們卻又的的確確是實至名歸的哲學家。 當然,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雖然沒有出現如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或者是黑格爾、康德等巨星,但是仍然有燦若辰星般的眾多哲學家熠熠生輝。本書擷取七位對文藝復興哲學的發展以及對后世近代哲學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哲學家作一小傳,以饗讀者。
文藝復興時代杰出哲學家及其代表作 作者簡介
鄭軍,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現任魯東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發表專業論文20余篇,有合著、合譯、參編著作多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