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美學的理論(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90501
- 條形碼:9787300190501 ; 978-7-300-19050-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學的理論(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本書特色
本書是20世紀意大利著名哲學家、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和政治家克羅齊撰寫的亨譽世界的美學名著。1947年朱光潛先生曾根據英文譯本翻譯成《美學原理》出版,影響了幾代中國學人。此次重譯,譯者根據意大利文第7版譯出。新譯本汲取朱譯本的精華,并對不少美學、哲學范疇進行了全新的翻譯,對讀者和美學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克羅齊的美學理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美學的理論(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世紀意大利著名哲學家、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和政治家克羅齊撰寫的亨譽世界的美學名著。1947年朱光潛先生曾根據英文譯本翻譯成《美學原理》出版,影響了幾代中國學人。此次重譯,譯者根據意大利文第7版譯出。新譯本汲取朱譯本的精華,并對不少美學、哲學范疇進行了全新的翻譯,對讀者和美學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克羅齊的美學理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美學的理論(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目錄
直覺認識
直覺認識獨立于理性認識
直覺與感知
直覺與時空概念
直覺與感覺
直覺與聯想
直覺與表象
直覺與表現
對直覺與表現的差異的錯覺
直覺與表現的同一
二直覺與藝術
推論與說明
藝術與直覺認識的同一
無特殊差異
無強度差異
擴展性及經驗性差異
藝術天才
美學中的內容與形式
評模仿自然及藝術幻覺
評視藝術為感受事實而非理論活動——審美外觀與感受
評審美感官論
藝術品的統一性及不可分性
作為解放者的藝術
三藝術與哲學
理性認識與直覺認識密不可分
評對此論點的否定
藝術與科學
內容與形式:另一意義;散文與詩
**度與第二度的關系
無其他認識形式
歷史性——歷史性與藝術的同一與差異
歷史批判
歷史懷疑主義
作為完美科學的哲學——所謂自然科學及其局限性
四美學中的歷史主義與理智主義
評似真與自然主義
評在藝術中捍衛論點及典型的藝術觀
評象征與寓意
評藝術和文學種類論
判斷藝術時源于種類論的錯誤
種類區分的經驗意義
五歷史學與邏輯學中的類似錯誤
評歷史哲學
美學入侵邏輯學
邏輯學的本質
邏輯判斷與非邏輯判斷的區別
三段論法
偽邏輯與真審美
改革的邏輯學
六理論活動與實踐活動
意志
作為更高一度認識的意志
反駁與說明
評實踐判斷或價值判斷
從審美活動中排除實踐活動
評藝術目的論與內容選擇論
藝術的實踐無害性
藝術的獨立性
評格言——文如其人
評藝術中的真誠概念
七理論活動與實踐活動的類比
實踐活動的兩種形式
經濟效用活動
效用活動與技術活動的區分
效用的與利己的區分
經濟意志與道德意志
純粹經濟性
道德性的經濟層面
純經濟活動與道德上不辨善惡的錯誤
評功利主義與倫理學或經濟學改革
八擯除其他精神形式
精神的體系
天才性的各種形式
無第五種活動形式——法律,社會性
宗教性
形而上學
心智想象與直覺知性
神秘的美學
藝術的死亡與永存
九表現不可分為方式或程度和批判修辭學
藝術的各種性質
無表現方式
翻譯的不可能性
評修辭學范疇
修辭范疇的經驗意義
作為審美事實同義詞應用的修辭范疇
修辭范疇用以指示各種審美缺陷
超越審美事實的應用:為科學服務
學校中的修辭學
表現的相似性
翻譯的相對可能性
十審美感受與區分美丑
詞語“感受”的各種意義
作為活動的感受
感受與經濟活動的同一
評快樂主義
作為每種活動形式陪伴的感受
某些常見感受區分的意義
價值與反價值:對立面及其統一
作為表現價值的美或只是表現的美
丑以及構成丑的美的要素
幻想既不美也不丑的表現
真正審美感受與陪伴性、偶然的感受
評表面的感受
十一評審美快樂主義
評作為高級感官快樂的美
評游戲論
評性欲論與勝利論
評同情說美學,在同情說美學中內容與形式意義何在
審美的快樂主義與道德主義
嚴格禁欲主義否定藝術,而教育學為藝術辯護
評純粹美
十二同情說美學與偽審美概念
同情說美學與偽審美概念
評藝術中丑的及超越丑的理論
偽審美概念及從屬于心理學
不可能嚴格界定偽審美概念
例證:崇高、喜劇性與幽默的定義
偽審美概念與審美概念的關系
十三自然與藝術的“物理美”
審美活動與物理概念
審美意義上的表現與自然主義意義上的表現
表象與記憶
幫助記憶的形態
物理美
內容與形式:另一意義
自然美與人為美
混合美
書寫符號
自由美與非自由美
評非自由美
創造的刺激物
十四物理學與美學的混淆造成的錯誤
評審美聯想主義
評審美物理學
評人體美論
評幾何圖形美
評模仿自然的另一層面
評美的基本形式論
探尋美的客觀條件
美學的天文學
十五外現的活動——藝術的技巧及理論
外現的實踐活動
外現的技巧
各類藝術的技巧理論
評各類藝術的美學理論
評藝術分類
評藝術聯合論
外現活動與效用及道德的關系
十六趣味與藝術的再造
審美判斷——審美判斷同審美再現的同一
分歧的不可能性
趣味與天才的同一性
同其他活動類比
評審美絕對主義(理智主義)與審美相對主義
評相對的相對主義
基于刺激及心理狀態多樣性的反駁
評自然符號與約定符號的區分
超越差異性
文物修復與歷史解釋
十七文學與藝術的歷史
文學與藝術中的歷史批判及其重要性
文學藝術史及同歷史批判、審美判斷的區別
文學藝術史的方法
評藝術起源問題
進步標準與歷史
在文學藝術史中無唯一進步路線
反對這個規律的錯誤
詞語“進步”在藝術事實中的其他意義
十八結論——語言學與美學的同一
研究概述
語言學與美學的同一
語言學問題的美學公式:語言的性質
語言的起源及發展
語法與邏輯的關系
語法類型或詞類
述說的個性與語言的分類
規范語法的不可能性
具有教學特征的工作
基本語言事實或詞根
審美判斷與典范語言
結論
意漢術語對照表
克羅齊生平著作年表
初版譯后記
美學的理論(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節選
有時人們還要求藝術復制自然的、即歷史上存在的實在;這是模仿自然說的另一種錯誤意義,其后真實主義真實主義,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宰意大利文學的現實主義流派,主張客觀地反映生活。——譯注和自然主義甚至提供混淆審美事實和自然科學方法的實例,即渴望一種(我們不知道)戲劇或小說,不僅應當是觀察的,而且完全是實驗的。
〔評在藝術中捍衛論點及典型的藝術觀〕
混淆藝術方法和哲學科學方法更為常見,于是把闡明概念、結合智力可理解的和可感知的、表現觀念或普遍視為藝術的任務;這樣就用科學代替藝術,或用變為半審美半邏輯的特例代替一般藝術活動。
藝術捍衛論點的理論導致相同錯誤,即這種理論要以個別表象作為科學規律的例證。例證,之所以為例證,是對所要證明的東西而言;因此屬于科學論述的方式,雖然帶有通俗性或普及性。
關于典型的美學理論同樣如此,當典型恰恰理解為(正如通常所為)抽象或概念,并斷言藝術應當讓類型在個體中引人注目。其后若典型就是指個體,這里只是單純的詞語變化。在此種情況下,典型化導致個性化,即確定并表現個體。堂吉訶德是一個典型;但若不是所有堂吉訶德式人物的典型,能是什么的典型呢?能說是自身的典型嗎?是抽象概念、比如是喪失現實感或追求榮譽的典型?肯定不是。用這些概念可以想到無數人物,但都不是堂吉訶德。換言之,在一位詩人的表現中(例如在一位詩中的人物),我們發現我們的充分確定并真實的印象;我們說那種表現是典型的,我們可以簡單地說它是審美的。對詩的或藝術的普遍,同樣可以這樣說:有時用這些詞語重復在藝術中對典型的要求,但這種要求想要強調藝術作品的精神性和理想性,而模仿論者、現實主義者和真實主義者對藝術作品的此種性質渾然不知或加以否定。
〔評象征與寓意〕
在繼續糾正這些錯誤或澄清誤解時,我們將指出象征也被視為藝術的本質。然而,若設想象征同藝術直覺密不可分時,象征就成為藝術直覺的同義詞,藝術直覺總具有理想性;在藝術中不存在雙重基礎,只存在一個基礎,在藝術中一切都是象征的,因為一切都是理想的。若設想象征可獨自分離,若一方面可表現象征,另一方面可表現被象征的東西,則重犯理智主義的錯誤:所謂象征是對一個抽象概念的說明,是一個寓意,是科學,或是笨拙模仿科學的藝術。但我們對寓意也必須公正,要注意到它在某些情況下是完全無害的東西。先有《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其后才想出寓意;先有馬里尼馬里尼(G。Marini,1569—1625),意大利詩人,“馬里尼詩派”的鼻祖。經過20年的努力,1623年完成長達45000行的長篇敘事詩《阿多尼斯》。——譯注的《阿多尼斯》《阿多尼斯》為馬里尼的敘事詩,敘述維納斯和阿多尼斯的愛情故事。——譯注,其后淫蕩的詩人才暗示那部敘事詩旨在告知“無節制享樂以痛苦告終”;先完成一座美女雕像,其后雕刻家才能貼上標簽,以便告其雕像象征“寬厚”或“仁慈”。這種寓意是事后附加到已完成作品上的,并未改變藝術作品。那么它是什么呢?它只是一個表現外在地附加于另一個表現。把一小頁散文附加于敘事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以表達詩人的另一種思想;一個詩句或一個詩節加于《阿多尼斯》,以表達詩人想讓一部分公眾相信的東西;對那座雕像,只加上一個詞:“寬厚”或“仁慈”。
〔評藝術和文學種類論〕
然而,理智主義錯誤的*大勝利在于藝術和文學種類論,這種理論在學術著作中仍然盛行,并且迷惑了藝術批評家和藝術史家。現在,我們考察其淵源。
人的精神可從審美的轉到邏輯的,恰恰因為審美的是邏輯的**級;由于對普遍的沉思,就破壞了表現,即破壞了對個別的沉思;把表現事實化解在邏輯關系中。我們業已指出,反過來這種活動可具體化為表現,但并不意味著前種表現未被破壞,未曾讓位給新的審美—邏輯表現。當我們站在第二級上,就離開了**級。
……
美學的理論(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作者簡介
貝內德托克羅齊(Bendetto Croce)是20世紀意大利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政治家,更是享譽西方的歷史學家和史學理論家。他是意大利文化界反法西斯的“旗手”,又是與伽利略齊名的意大利科學散文大師。其主要著作有《精神哲學》(四卷)——《作為表現科學和普通語言學的美學》、《實踐哲學——經濟學與倫理學》、《作為純概念科學的邏輯學》、《歷史學的理論和歷史》,《十九世紀歐洲史》,《作為思想和行動的歷史》,《自我評論》,《維科的哲學》,《倫理與政治》,《文化與道德生活》,《但丁的詩》,《文藝復興盛期和晚期的詩人和作家》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