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美學史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067818
- 條形碼:9787203067818 ; 978-7-203-06781-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美學史話 本書特色
一、《中國美學史話》的彩圖部分與《中國美學史話》內容相匹配,包括神話傳說——石器時代——彩陶——青銅器——金銀玉器——建筑——雕塑——書法——壁畫——明清家具——社會模式等。二、力求選用文物中的珍品極品,且造型美觀、風格奇特,能夠反映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審美情趣的遺存和器物。青銅器和彩塑以及藏族風格的禮器成為*燦爛的篇章。三、介紹了山西洪洞趙城古城、臨汾平陽古城的伏羲、女媧傳說與堯舜文化。太原市堪與意大利龐貝古城相媲美的晉陽古城和一個古國——古蜀國、其中尤其以古蜀國*具魅力:通過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的大量珍稀文物,展現了一個夢幻、神奇、詭譎、美輪美奐、獨具特色的古蜀國的大美境界。四、對于不同社會模式則選了堯舜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希臘雅典城邦和華盛頓締建的美利堅合眾國。各以一兩張建筑圖片作為象征。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安全,促進國與國之間包括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也選擇本人的一些照片。五、內文插圖*具特色的是一些具有系列性的組合圖片。如《圖騰時代》插入我國各民族信仰圖案;《堯天舜日》插入堯廟、華門及羊獬“三月三”迎娘娘活動的系列圖片;《萬億化身》插入我國歷代佛像、金銅鎏金佛造像、藏傳佛像系列圖片等,并加了文字說明,使讀者在閱讀中享受更多愉悅之感。
中國美學史話 目錄
中國美學史話 節選
《中國美學史話》是我國**部《中國美學史話》,1987年曾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次修訂內容力求把中國美學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思想,篩選出來,追本溯源,追蹤其流變,揭示其深層的意蘊,使原來閃光的思想更為晶瑩奪目,使一些長久沉寂甚至變得干枯的思想理念也被激活了,注入了新的生命,重新煥發出美的光彩。這是一次智慧的開發,也是一次審美之旅。《中國美學史話》具有以下特點:一、內容前推至神話傳說,中經漫長的封建社會,一直寫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二、對文學藝術、音樂、舞蹈、戲曲、詩詞、青銅金銀器、寺觀彩塑、壁畫、墓葬禮器、磚雕等中閃亮的審美思想,進行了較為系統地探討。三、大膽介入現實,進行中西美學思想比較,并在倫理美學的基礎上,提出“美學是科學的皇后”,美在社會,在于構建一個真善美的社會與和諧世界。四、不僅新意迭出,而且有許多新的篇章如《以黑為美》、《以糞為美》、《美從禮出》、《結構功能》、《中和質量》、《統攝一切》、《萬億化身》、《喜聞樂見》《悲劇震撼》、《和諧世界》、《科學皇后》等,提出了許多新的命題、范疇和見解,使人耳目一新,大開眼界,《悲劇震撼》內涵凝重,《和諧世界》視野廣闊,回答美學與社會前沿的熱點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五、把荀子美學思想,概括為“偽”為中心(“偽”即創造),更是一個創舉對深入認識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特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書中運用大量文物考古資料,行文力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又深入淺出,熔思想性、知識性、學術性與趣味性于一爐,加之作者筆尖常帶感情、常帶“火花”,情理相融,并附有大量珍貴圖片,是一部獨具特色、深度、廣度與高度的美學讀物,可供中高等院校學生、黨政軍企干部與職工閱讀。
中國美學史話 相關資料
插圖:《山海經·海水北經》還寫道:“鐘山之神,名日燭龍,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可見龍的名稱可能由蛇身的“赤”繁衍而來,而這種龍顯然又是“蛇”被夸張的結果。聞一多曾指出,作為中華民族象征的“龍”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種動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為主體,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伏羲考》)。人們還認為伏羲、女媧是兄妹為婚,反映的是血族群婚制。由于氏族的不斷合并,族內群婚就擴展為族外群婚。隨著氏族社會組織的擴大,氏族的圖騰也出現了融合的現象。想象所依據的現實基礎,正是中國作為“龍”的國度的形象的原始根源。這正是美學家們所講的“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龍”,抽去了它的神秘的外衣,無疑是典型的原始藝術結晶。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首蛇身壺蓋,即是這種神異龍蛇的較早的造型藝術。氏族的最大合并與聯盟則是龍與鳳圖騰的結合。與“蛇身人面”一樣,鳳圖騰的氏族是“人面鳥身”。《說文》說:“鳳,神鳥也。天考日,鳳之象也:鴻前麈后,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詩經·商頌》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一些學者也認為:玄鳥就是鳳凰,正如“龍”是蛇的夸張,“鳳”也是鳥的夸張。它們經過長期的爭斗,逐漸融合統一,正如黃帝之戰蚩尤,他們可能就是作為氏族的蚩尤的后裔,融合之后,圖騰也開始融合。《山海經》中所謂“人面鳥身,踐兩赤蛇”,即這種融合的體現。總之,一個是炎黃集團,一個是夷人集團,一個在黃河上游,一個在黃河下游,通過種族的流徙、征戰、掠奪而合并,傳到后代,“庖羲氏”也就“鳳姓”了。戰國的楚帛畫中繪有在龍鳳之下祈禱著的生靈。
- 主題:美學知識的讀物
這是一本以史話形式寫成的美學讀物,意在普及美學常識。厚厚的一本,610頁,還有大量的圖片,前面還有硬紙圖片,很給力,字號也相對大些,眼神不太好的朋友也可以讀,不必貼太近。內容很全面,對中國美的發展史寫得很完整,看這本書基本上能明白中國美學的特點,范疇等,確能給人啟發,喜歡美學特別是中國美學的朋友可以讀一讀,如果搞研究就不一定要讀這本了,搞研究最好讀中國美學史論稿,那本是學術性比較強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