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20858
- 條形碼:9787510020858 ; 978-7-5100-208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 本書特色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條貫通史,中西對話,返本開新。文明中的民族:多為民族史志著作。這些作品雖是在嚴復翻譯介紹的進化論思想刺激下出現的,但它們直接的學術淵源卻在傳統史學。舊傳統與新科學:具備更加明確韻現代學術的問題意識。它體現了前輩學者自覺地在傳統學術的概念和西學概念之間進行深度對話。游走、描述與思考:專門的人類學民族志調查報告。這一部分集中展示的是學術思想脈絡呈現于人類學時將產生何種學術實踐與成果。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 內容簡介
從晚清西學傳入到20世紀50年代之間的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出現過大量有獨到見地的學術論著,所涉及的領域及所抵達的境界,足以使我們震撼。本書以人類學的關懷擇選論著,清晰地聚焦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中國社會科學萌芽階段的關鍵概念及多元的學術取徑。總體上,這些論著都牽涉到“民族”與“文明”這兩個20世紀中國學術中至關重要的概念。本書記述了20世紀前期26位老一輩學者的學術故事,其間,既有學者的多舛命運,同時也反映了那一時期學術發展變化的時代背景,基于此,可以一窺中國學術的發展路徑。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 目錄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 節選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內容簡介:從晚清西學傳入到20世紀50年代之間的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出現了大量有獨到見地的學術論著,其所涉及的領域及所抵達的境界,足以使我們震撼。《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以人類學的關懷擇選論著,清晰地聚焦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中國社會科學萌芽階段的關鍵概念及多元的學術取徑。總體上,這些論著都牽涉“民族”與“文明”這兩個20世紀中國學術中至關重要的概念。書中記述了26位老一輩學者的學術故事,其間,既有學者的多舛命運,同時也反映了學術發展變化的時代背景,基于此,可以~窺中國學術的發展路徑。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 相關資料
插圖:她是作為“拉卜楞施教隊”的一員進入甘青草原的,由于時間較短而且對該地區十分陌生,她只好采用了一種綜合調查的方式。俞湘文在調查中往往缺乏前幾位人類學家對調查對象的浪漫想象,而更多地看到了邊疆之落后、閉塞、貧窮與}昆亂,所以她便總是帶著教化與發展的眼光,呼吁對邊疆的教育支持,并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方向提出建議,甚至還提出了邊疆政府機構改革的問題。她尤其重視的是邊疆教育問題,希望從牧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到孩子的基本教育都進行一次科學的變革,但她顯然并非一個文化同化主義者——在她看來,保留文化相對性和科學的普及原本就不是水火不容的。陶云逵在去世之前已經是國內學界公認的知名人類學家。作為中國第一位“歷史人類學”教授,陶云逵將此前半個世紀對德國學術的輾轉學習落實成了扎實的民族志研究。“車里擺夷之生命環”是他為數不多的以具體民族和地方為對象的長篇民族志作品。所謂“生命環”本身就是一個時間概念,陶云逵發現,擺夷人的生命其實是在多個時間體系中往復循環的。尤其是小乘佛教的時間體系與巫官的時間體系既相互配合,又彼此排斥,而當地的宣慰史則要不停地跳躍于兩種主要的時間體系之間,以完成對當地社會的整合。述評者楊清媚主要分析了陶云逵描述的年度周期儀式,不同儀式背后不同的宗教時間觀念和宇宙哲學體系如何在當地交錯共存構成了理解當地社會的一個核心問題。這一點推而廣之對于理解中國文明的宇宙觀體系的建構,以及政治一宗教格局都有很大啟發。被稱為“南中宿學”的徐嘉瑞是云南史地專家,1944年受大理地方官紳所托開始著大理地方史,并于次年成稿,但因抗日烽火所迫,此書延至1949年才得以出版。與前述任乃強相近,這本《大理古代文化史》所寄托的徐氏心史,仍舊延續了地方知識分子對帝國的整體想象。如同述評者羅楊所指出的,它并非一部“鄉邦”之史,而是以民族關系史的方式書寫的文明史。徐嘉瑞借鑒了傅斯年、李濟等人重建上古史的方式和考古發掘的成果,將大理文化源流的脈絡直通史前。而對當時考古學還無法論證的夏朝甚至之前的歷史,徐嘉瑞則從有關的史志中搜尋資料以佐證。在他看來,正是在從夏至西漢近兩千年的“遂古期”第一階段里,大理先后融合了夏文化、蜀文化和楚文化而成為一個華夏文明的儲藏地帶。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 作者簡介
王銘銘,人類學家,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教授、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王銘銘作品宏富,其代表作包括田野志《溪村家族》,探討了古代中國的世界觀及其現代命運的《逝去的繁榮》《走在鄉土上》《西方作為他者》,學術隨筆《漂泊的洞察》《無處非中》《心與物游》,以及人類學導引作品《人類學是什么》(2003年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同時主編人類學專業期刊((中國人類學評論》(已出16輯)。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