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73581
- 條形碼:9787562073581 ; 978-7-5620-7358-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本書特色
在過去的三年里,作者本·埃倫瑞奇逡巡在約旦河西岸的城市和村莊,與當地的男女老少同呼吸、共悲喜。他見證了他們如何被逼進墻角,如何面對家常便飯般的剝削與壓迫,以及他們所構筑的生存策略——清心寡欲,逃避,反叛,解嘲,和倔強、粗獷的行樂。在這本書中,他描述了以色列占領機制的殘忍及其無盡的荒謬,和它所釀成的悲劇:檢查站、隔離墻、法院和監獄,這些復雜而又機械的屈辱機器;代代相傳的土地在穩步地、如扼住喉嚨般地喪失著;致命的暴力斗爭如潮起潮落。
這本書將政治、歷史的語境與作者筆下那些人物的親身經歷糅合在一起,從而令此書成為一個見證、一顆激起浪花的石子以及一份重要的文獻。本書文采斐然,帶著翩翩風度與強大力度,從那個在喊叫和沖突中轉瞬即逝的地方,依稀可以感受到人們對新鮮生活的熱切探求。這是一本毫不退縮的見證之書,一本必讀之書。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內容簡介
它是一本關于巴勒斯坦現狀的書。
他是一位在巴勒斯坦生活過的獲獎作家與記者。
它既不推脫也不浪漫,卻是一本熾熱人性的溫柔之書。
它字字傾注著憤怒與同情,滿懷力量和吶喊,令人拍案叫絕。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目錄
阿拉伯詞匯表
引子 / 004
薩利赫村 / 010
開場白
生活多美好 / 024
插曲:哈尼- 阿米爾國 / 056
2. 勇者的和平 / 062
插曲:萬事的開始皆有不同 / 082
3. 角豆樹上 / 089
插曲:舞臺技巧 / 108
4. 螞蟻和糖 / 112
希伯倫 / 130
開場白
5. 事關希望 / 138
6. 談何國家 / 181
烏云 / 222
7. 雪 / 223
插曲:羞辱器 / 245
8. 撲克牌 / 250
插曲:你看到 / 267
9. 說易也易,說難真難 / 278
藍黑
開場白:本來只要 / 304
10. 兄弟守護者 / 316
11. 撒旦不做夢 / 330
尾聲 / 346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相關資料
埃倫瑞奇講的故事牽動人心、富有令人難忘的穿透力,為巴勒斯坦一方的歷史增添了份量。
充滿激情的悲天憫人的故事。——《奧普拉》雜志(O Magazine)
本·埃倫瑞奇的新作《通向春天之路》卓爾不群,它記載了有名有姓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用他的話說,他們的掙扎圖存,“拒絕接受被根除的命運,不懈地反抗,或通過某些令人困惑的單純行動來對抗遠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權力。”從時間上說,他這本書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布魯克林評論》(The Brooklyn Rail)
對持續動蕩中的巴勒斯坦的震撼性描述。——《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令人心碎、充滿諷刺而又交織著溫馨快樂的時刻……埃倫瑞奇生動地描述了三個地方的生活場景:薩利赫村,那里的村民每周按時舉行一場抗議示威,為的是爭取使用一眼泉水的權利,那山泉原本就屬于他們,直到被以色列定居者霸占并不斷以武力要挾;希伯倫市,一個由檢查站和隔離區組成的魔方,一個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相互怨恨的火藥桶;還有烏姆-克赫爾村,那里的生活方式在定居點不斷擴張的陰影下漸漸消亡。埃倫瑞奇以一個記者對細節明察秋毫的能力、一個小說家對語言的把握和打動人心的力量,再次令他的讀者為之傾倒。——《出版人周刊》
本·埃倫瑞奇對巴勒斯坦經歷的描述是強有力、深刻而又令人心碎的,比我們通常讀到的各類中東報告更接地氣。我希望有更多這樣勇敢的作家。——亞當·霍赫希爾德(Adam Hochschild,美國作家、記者)
讀來心傷欲碎,但與此同時令人驚奇的是,《通向春天之路》又是一本洋溢著快樂的書,這是因為埃倫瑞奇抓住了巴勒斯坦抗爭的本質:它不是伊斯蘭教的,甚至也不是民族主義的,而是對不公正的頑固拒絕、對“自由會是一種什么感覺”(妮娜·西蒙尼Nina Simone語)的不懈探索。《通向春天之路》不僅僅是一本紀實報道。它是一首自由的歌,燃燒著人性之火。——亞當·沙茨(Adam Shatz,美國專欄作家)
盡管巴勒斯坦問題經常被框定為一個“外交政策問題”,但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生活著“拒絕接受被根除的命運”的平凡男女,他們在一個廣袤的天地間搏斗,為了有一天終能過上自由的生活。這片土地及其人民散發出不可思議的吸引力;日常的奮斗中煥發出怪誕的美感。在《通向春天之路》一書中,本·埃倫瑞奇將這種怪誕的東西用文字表達并用故事呈現了出來。這是一本引人注目的必讀之書。——馬克·丹納(Mark Danner,《紐約書評》)
為對巴勒斯坦的主流報道制定了一個新標準:見多識廣、富有啟發、開放胸懷。本·埃倫瑞奇對抵抗和團結見微知著,闡釋了占領下的人生體驗。——莎拉·舒曼(Sarah Schulman,美國著名猶太裔女作家)
巴勒斯坦人民在過去八十年中遭受的無盡痛苦,在這本書里盡收眼底。本書是他們日常生活的紀事。讀讀吧!它正視了現實并仰望著希望。 —— 約翰·伯格(John Berger,英國著名藝術史家、作家、公共知識分子)
游走在以色列占領的領土上,旅行者很容易被觸目驚心的不公正和各種艱難遭遇所淹沒,但本·埃倫瑞奇沒有就范。他既保持了憤怒,又保持了清醒、雄辯和洞察力。在有關以色列占領的大量文字中,這本書尤其珍貴。他保持了與筆下主題的親密關系,而又不失批評所需的距離。關于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占領,相關文字記載已經很多,但在闡述復雜的歷史與政治現實方面很少有這樣生動、流暢和成功之作。這是關于我們時代的一個基本課題的杰出作品,睿智、充滿信息量并富于批判性。——拉賈·謝哈德(Raja Shehadeh,巴勒斯坦作家)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作者簡介
本·埃倫瑞奇 美國國家雜志獎的得主,兩部暢銷小說《以太》(Ether)和《求婚者》(The Suitors)的作者。他的作品見于諸多家報章和雜志,包括《哈珀》、《紐約時報》及《倫敦書評》。
劉懷昭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碩士,臺灣第二十七屆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得主,曾任職北京三聯《生活周刊》及香港《明報》(紐約)等媒體的編輯、專欄撰稿人。其中譯作《起火的世界》《興邦之難:改變美國的那場大火》《大屠殺:巴黎公社生與死》先后收入田雷主編的“雅理譯叢”,已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