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沖突與選擇:現代哲學轉向問題研究-京師哲學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041299
- 條形碼:9787303041299 ; 978-7-303-0412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沖突與選擇:現代哲學轉向問題研究-京師哲學文庫 內容簡介
《沖突與選擇:現代哲學轉向問題研究》以五個轉向為線索,系統(tǒng)闡明了現代西方哲學反形而上學轉向的歷史意義和理論形式,反理性主義轉向的主要流派和觀點,語言轉向在認識論、本體論和人類學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主體主義到反主體主義轉向的歷史演變和評價,實踐轉向的精神實質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的偉大歷史變革。楊壽堪,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沖突與選擇:現代哲學轉向問題研究-京師哲學文庫 目錄
沖突與選擇:現代哲學轉向問題研究-京師哲學文庫 節(jié)選
章理性主義到非理性主義的轉向
理性主義的發(fā)展*終導致了理性的危機和人的危機,現代哲學
試圖以非理性主義解決這種危機。
一、理性的危機
理性的危機是由理性主義哲學的發(fā)展造成的,因此,我們有必
要對傳統(tǒng)理性主義哲學及其基本概念“理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才能解釋何以理性的發(fā)展*后走向衰落。
理性(reason)是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西方哲學
的起點。古希臘人就很重視理性,柏拉圖認為,人由三部分組成:
理性、靈魂和肉體,其中理性是三者中*高貴的、不朽的部分。希
臘精神中深藏著對知識的崇尚,我們正是從古希臘人那里知道了什
么是哲學。所謂哲學,即“愛智”,蘇格拉底的“知識即美德”這句
話可理解為希臘精神的核心,因此,在古希臘哲學的主要概念中,
如阿那克薩哥拉的“奴斯”(nous)、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10g—
os)、柏拉圖的“理念”(idea),都包括了后來哲學發(fā)展中“理性”
的基本含義。
中世紀的歐洲雖然是一個神學統(tǒng)治的時代,哲學成了神學的婢
女,從表面上看好似理性從屬于信仰;但實質上,在神學的論證中,
理性的地位還是很高的,關于宇宙本體“上帝”的存在,這就需用
理性來推理和證明。神學家阿拉伯爾宣稱,相信一種教義并不因為
神曾經如此說過,而是因為有理性的證實。《科學史》的作者丹皮爾
說:“人們有時以為中世紀的哲學和神學不是充分運用理性的,其實
不然。它們的結果是運用邏輯方法從它們認為是權威的和肯定的前
提中演繹出來的。”①由此可見,理性的傳統(tǒng)即使在中世紀經院哲學
時期,也是以其恰當的表現形式占據高位的。 。
近代,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就是以理性為
武器向傳統(tǒng)的宗教神權、封建專制宣戰(zhàn)的。啟蒙時代的思想家把理
性推崇為萬能,以為用理性為武器可以達到人的一切目的。在理性
的旗幟下,人的巨大能動性顯示出來了。啟蒙時代的人們在理性的
照耀下充滿了樂觀主義和進步向上的精神,理性獲得了理想王國的
寶座,具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洛克就曾說過,理性是我們*高的
法官,應當指導所有事物和決定事物取舍。
理性精神在近代哲學中的統(tǒng)治地位是由笛卡兒確立的。笛卡兒
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既確立了笛卡兒在哲學史上的地位,也確立
了理性的地位。從笛卡兒開始,近代哲學的發(fā)展沿著理性主義的道
路展開,雖然不同的思想家在具體問題上有很多分歧,但是對于理
性巨大作用的認識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理性是作為宇宙之本原和
世界之靈魂的一種本體論意義上的實體,是內在于現實中的一種本
質性結構,是世界的客觀的秩序原則,是人們對于客觀秩序進行反
思的能力。總之,理性被視為一種無所不包的、決定著萬事萬物之
存在與發(fā)展的實體與動力。正是由于理性的這一特性,導致宇宙的
創(chuàng)生,規(guī)劃了宇宙的進程,預設了宇宙的結局。世界就是在理性的
統(tǒng)一支配下,依據既定秩序逐步展開的過程;人,是一種理性的動
物,人有能力認識世界,把握世界;自然史和人類歷史都是理性本
質的展現。這種觀點在黑格爾的理性哲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但這也就預示了理性的危機、哲學的危機。
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大特點是主客二分。這種主客二分,就是把
世界一分為二,形成“我”與“非我”兩部分。我們應該承認,主
客分離是人類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標志,在人類自身的成長發(fā)展過
程中,要求客觀世界有一個主客的分辨,從而把人從自然界中分離
出來。這種主客之間的分離,能使主體更好地實現自我,滿足自我,
發(fā)展自我;否則,主體就不能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存在。因
此,主體對客觀世界的分辨,既是基于對客觀世界認識的要求,又
是基于主體進一步發(fā)展和實現自我潛力的要求。
同時,主客分離又割裂了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導致了理性的膨
脹。由于主客二分使人有了自我意識以后,經過抽象,把原本渾然
一體的東西分離,主體與客體成了兩個獨立的實體。為了使兩者發(fā)
生關系,便以認識的手段,如*初的感覺、知覺到抽象的理性概念,
把兩者結合起來,因此,西方理性主義哲學認識論的一個突出特點
是把情感、意志等因素從構成認識的整體環(huán)節(jié)中分離出去,孤立起
來,否認主體的情感、意志的作用;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被割裂,而
失去了活的聯系。在理性認識的支配下,世界被撕裂成概念的碎片,
人被抽象為理性化的東西。由此,決定了人的生活是片面的、抽象
的,在主客二分的世界觀、認識論指導下的人生,完全被理性化、
客體化,人的真正本性被遮蓋了。
二、人的危機
理性的確立與人的主體意識的確立是密切相關的,因此,人是
什么的問題也一直貫穿于哲學發(fā)展的始終。對理性的作用無限地擴
大,導致了理性的危機,也產生了人的危機。
“人是什么”的問題,不同時代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每
一種看法都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雖然古希臘哲學家從蘇格拉底
開始,就把人提升到首位,智者派代表人物普羅泰戈拉提出了響亮
的口號:“人是萬物的尺度”,試圖以人為衡量一切的標準,在哲學
上**次突出了人的主體地位,但終因時代的局限,對人的認識沒
能形成大勢。因此,古希臘哲學中對人的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終究
沒有成為當時哲學研究的主流。中世紀經院哲學是為了論證上帝的
存在,人和人性都被淹沒在神和神性之中。對人的認識,只有在近
代西方哲學中,在人的問題的研究上,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理性主義的基本特點是頌揚人的理性,推崇理性思維。在西方
近代理性哲學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蘊含著對人的問題的研究和探
討。近代西方理性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笛卡兒,不但確立了西方哲學的理
性主義,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近代人本主義。從笛卡兒開始的近代哲學既
是理性主義的發(fā)展史,也是近代人本主義的發(fā)展史。
沖突與選擇:現代哲學轉向問題研究-京師哲學文庫 作者簡介
p>楊壽堪
1933年生,廣東省人。1956年畢
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留校
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60年代初
到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進修西方
哲學史,此后主要從事西方哲學的教
學與研究工作。1979。年起,歷任北京
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教授、哲學
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亞
里士多德范疇學說簡論》《黑格爾之
謎——新黑格爾主義者論黑格爾)》
《(黑格爾哲學概論)》《西方哲學十大名
著導讀)》《(沖突與選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