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弗洛伊德論自我意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492692
- 條形碼:9787504492692 ; 978-7-5044-9269-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弗洛伊德論自我意識 本書特色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這本《弗洛伊德論自我意識(精)》本著通俗易懂、短小精練、哲理性強、寓意深刻的原則,從弗洛伊德早中晚三個時期的主要作品中編譯了42個經典名篇而成,并參考了一些英譯本,內容涵蓋:自我和本我、意識與潛意識、暗示與力比多、夢的解析、依賴關系等方面。全書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對讀者了解和理解弗洛伊德理論將會有很大幫助。
弗洛伊德論自我意識 內容簡介
《弗洛伊德論自我意識》本著通俗易懂、短小精練、哲理性強、寓意深刻的原則,從弗洛伊德早中晚三個時期的主要作品中編譯了42個經典名篇而成,并參考了一些英譯本,內容涵蓋:自我和本我、意識與潛意識、暗示與力比多、夢的解析、依賴關系等方面。全書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對讀者了解和理解弗洛伊德理論將會有很大幫助。
弗洛伊德論自我意識 目錄
二、自我和超我
三、意識與潛意識
四、無意識的現象
五、暗示與力比多
六、等級區別
七、壓抑的狀態
八、悲痛與抑郁
九、理智的判斷
十、詼諧的作用
十一、心理能量的釋放
十二、夢的神秘
十三、心理感應
十四、夢的解釋
十五、記憶的特性
十六、遺忘的本因
十七、痛苦的記憶
十八、數字和迷信
十九、數字與名字
二十、我與別人的區別
二十一、對口誤的討論
二十二、依賴關系
二十三、認同作用
二十四、兩類本能
二十五、愛和催眠
二十六、女性氣質
二十七、興趣的轉移
二十八、成熟女性的心理特質
二十九、自戀傾向
三十、性欲的本能
三十一、宗教與藝術
三十二、幸福與痛苦
三十三、對于文明的理解
三十四、愛的態度
三十五、良心與內疚
三十六、特殊群體
三十七、原始群體
三十八、群居本能
三十九、共同的特性
四十、宇宙觀的取向
四十一、科學的回答
四十二、生活的真正價值
弗洛伊德論自我意識 節選
父親特別是父親被看作是實現奧狄帕斯愿望的障礙,這樣,兒童的自我便獲得了強化,在自身之內建立這個同樣的障礙以幫助其進行壓抑。做到這一點的力量可以說是從父親那里借來的,這種出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行動。超我保持著父親的性格,當奧狄帕斯情結愈強烈,并且愈迅速地屈從于壓抑時,超我對自我的支配,愈到后來就愈加嚴厲——以良心的形式或者以一種潛意識罪疚感的形式出現。我在后面將提出一條以這種方式支配權力的根源的建議。這個根源,就是以一種絕對必要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其強迫性格的根源。
如果我們再次考慮一下已經描述過的超我的根源,將它看作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的結果,一個是生物因素,另一個是歷史因素,即在一個人身上長期存在的童年期的無能和依賴性,以及他的奧狄帕斯情結的事實和我們已經表明的那種壓抑,都和力比多潛伏期的發展中斷有關,而且也和人的性生活的活動特別的雙重發動能力有關。根據一個精神分析學的假設,人們*近提到的那個對于人類來說似乎很獨特的現象,是冰河時期文化發展的一個遺產。于是我們發現,超我從自我中分化出來無非是個機遇問題:它代表著個人發展和種族發展中*重要的特點。的確,由于它永遠反映著父母的影響,因此,它把其根源歸之于這些因素的永遠存在。
弗洛伊德論自我意識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后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 主題:
保持幸福-消除痛苦(極其快樂)-產生于被深深壓抑的那些需要的滿足。只能是暫時的。方法:麻醉扼殺本能轉移原欲(增加心理和腦力活動產生快樂)妄想(宗教)愛與被愛(愛欲)對美的享受。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