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策展倫理 內容簡介
《策展倫理學》探討了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對于策展的認知:策展不再局限于以視覺藝術為核心的觀念性表達,而是突破了藝術、歷史、文化等物的范疇,成為一種沒有任何化界定的自由形式。策含著文化的參與、選擇、安排,更帶有策展人批判性的評價和分享,關聯著一整套價值觀、信仰、社會活動。策展可以在以視覺或非視覺的生命的各個領域開展,這種挑戰性的多樣性正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本書對策展事項(theCurational)的概行了較為寬泛的定義:策展是舉辦展覽引發的活動,而策展事項(theCurational)是由展覽帶來的與知識相關的重大事件。策展事項已滲透到眾多學科領域和社會行為實踐中,并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精髓。
策展倫理 目錄
神靈與凡人
暗物質
物質
法則
凡人
神
靈
召喚
癡迷
沖突
第二章大地與天空
大地
天空
客體
……
策展倫理 節選
暗物質
暗物質不是反物質。它是沒有光的物質。這是混亂的結果。暗物質是一種沒有明顯跡象就能達到的效應。因此,它只能是一種假說。為了凸顯其重要性,它有一些能量。暗物質令人印象深刻。這是-種的愚蠢。它要求我們必須保持沉默。心靈和暗物質親如同胞,任何秩序性都無法與之抗街。然而它確實不是無關緊要。因為表現和重新表現自己,就產生了物質。因此,它也帶來了天地之間的沖實。
暗物質代表著不在這一頁上的所有事物。它既非標題或文本,也非字體或紙張,更不是印刷品的光澤或字母之間或字母周圍的空間。暗物質愈加不是把書頁固定在一起的黏合劑或者為持有這本書的電子裝置提供動力的電力。當然,暗物質也不是它周圍的、或與它相近或距離很遠的空氣。令人沮喪的是,暗物質甚至不是組成這本書的新的或繼承而來的思想和概念。暗物質是一種難以捉摸的事物,因為它沒有重量(可從科學、理智或藝術的角度來計算),然而它也不是重量的對立面;它不是的輕,也不是缺乏密度或厚度。更糟糕的是,暗物質甚至不是物質的反面。它不是反物質。它并不是由反粒子或者任何隱藏的有可能構成這本書或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的任何圖書館(無論是數字圖書館還是別的類型的)里的任何一本別的書的物質所構成的。如果暗物質是反物質,那么它馬上就會被科學理解為是組成物質的反粒子,例如,拿著這本書的手或設備。
不,暗物質只是物質,只是沒有光。這的確很難想象;因為任何地方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在永遠的光亮之下持續得到科學的審驗。如果《物質》是構成宇宙中所有可以觀察到的、我們可以投射光線在其上的實體的一般性術語,那么暗物質就是所有無法被觀察的、不能發光的、不會照亮任何人的一切事物。沒有粒子對撞機能給它帶來光明。這并不意味著暗物質就是黑暗的原子。恰恰相反,暗物質擺脫了光線甚至常常也會把自身排除在外,即使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它。無論是去擠壓、碰撞、測量、分析還是簡單地觸摸暗物質,暗物質都是難以捉摸的,其部分原因是暗物質沒有其他一切物質的內部/外部或具有同一的/其他特征的結構。暗物質沒有與可見物質的“外部”對應存在的黑暗的“內部”。暗物質不與任何事物“同一”或“相異”。暗物質滲透并圍繞著一切重要的事物括由質子和中子核及繞核旋轉的電子云組成的亞原子粒子。
盡管暗物質不會照亮任何人,但它仍然是一種起混沌的效應(參閱《》)。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對這種混沌產生反作用、反射甚至是回響的物理現象。超混沌沒有產生或泄露任何事物,也沒有任何事人或轉變為超混沌。如果不是這樣,那不僅超混沌與暗物質都可以被識別,而且超混沌將變成一個可記錄的事件,可測量的暗物質的來臨和消失,是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等的歡樂。暗物質是一種無法記錄的超混沌效應,并且嚴格來說,這種超混沌并沒有可辨認的原因或起源。就對物質的影響而言,暗物質是一種效應。暗物質對于作為物質的一部分正有效運行的另一些事物產生重要影響。正是這種影響導致沒有任何記錄的形式,確切地說,甚至沒有任何概念化的形式括這個。這種影響并不意味著暗物質因此成為在超混沌或物質范……
策展倫理 作者簡介
讓-保羅·馬蒂農(Jean-Paul Martinon),現任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視覺文化和哲學專業教授,參與創建金史密斯學院“策展/知識”(Curatorial/Knowledge)博士項目。曾作為主講嘉賓參與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舉辦的“策展與策展性”系列講座(Curating & the Curatorial Lecture Series)。 李冠燕,美術學博士,中國 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美術鑒藏、新中國美術史、清代繪畫。為《中國 博物館館刊》《美術》《文物(海外版)》等期刊擔任過英文翻譯。出版專著《時代旋律—中國 博物館重大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發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