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流動的現代性(人文書托邦)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52636
- 條形碼:9787300252636 ; 978-7-300-25263-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流動的現代性(人文書托邦) 本書特色
作為20世紀人類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之一,斯金納有關人類與社會的觀點在本書中得到了明確闡釋,意義深遠卻又極富爭議。書中提出,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修正傳統的自由與尊嚴的概念,雖然這兩個概念在我們反對多種暴政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但現在它們卻使得我們一直采用懲罰的手段,從而阻礙了更為有效的文化習俗的發展。
n
n斯金納認為,不要把自由和尊嚴當成一種個人特性來加以提倡,而應把注意力放在人們生活的物質環境與社會環境上。要想實現獲得自由與尊嚴的傳統目標,則必須改變環境,而不是改變人類自身。
流動的現代性(人文書托邦) 內容簡介
在《流動的現代性》中,鮑曼研究并向人們展示了我們如何從“沉重的”、“固態的”、以硬件為中心的現代性向“輕靈的”、“流動的”、基于軟件的現代性轉變。他認為,這種現代性的轉變給人類各個方面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全球系統結構的新的不可達性加上生活政治和人類團結直接背景下的非結構化和不明確的流動狀態,要求人們重新思考用于敘述人類個體經驗以及他們共同歷史的概念和認知框架。
本書正是致力于上述任務。鮑曼選擇并解釋了人類共同生活的五個基本概念,即解放、個體性、時間/空間、勞動和共同體,并且追溯了其意義的連續再現和變化。
流動的現代性(人文書托邦) 目錄
前言 論輕靈和流動
章 解放
第二章 個體性
第三章 時間 / 空間
第四章 勞動
第五章 共同體
補論 論寫作,論寫作社會學
流動的現代性(人文書托邦) 作者簡介
齊格蒙特 鮑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當代西方社會理論家之一。出生于波蘭的一個猶太家庭,1954年起在波蘭華沙大學哲學與社會科學系任教,1968年被反猶主義者逐出波蘭,1972年起任教于英國利茲大學,1990年被授予雅馬爾費獎 (Amalfi Prize),1998年被授予阿多爾諾獎(Theodor W. Adorno Prize),著有《現代性與大屠殺》《流動的現代性》《共同體》《個體化的社會》《被圍困的社會》等作品。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