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遠景
未來與和平;過去歷次戰爭爆發的原因;敵對利益集團的發展;國際聯盟純屬法律概念的危險性;出現一種世界暴政的可能性;業已公認的問題。
第二章 社會的動力
民主的理想主義,隨之而來的災難,以及它與現實的關系;“進行中的事業”的經濟現實;“進行中的事業”的組織者;革命中涌現出來的組織者;組織者與社會紀律;偉大的組織者也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者;對于專業人士的民主性偏見;組織者戰略性地思考問題;其“手段與方法”的思想;拿破侖;俾斯麥;普魯士的戰略精神;“德國文化”[1]和戰略;德國的戰爭地圖;經濟學里的戰略思想;但民主從道德方面來考慮問題;“不吞并,不索賠”;除非是為了防御而被迫這樣做,否則就不愿從戰略角度來思考問題;倘若不重視地理與經濟現實,那么民主必敗無疑。
[1] Kultur:本義指“文化,文明”,后演變成貶義,暗指含有沙文主義、軍國主
義等內涵的“德國文化”,也可用于指納粹分子統治下的社會組織。
第三章 海洋民族的觀點
從地理學角度來看海洋的整體性;其諸多重要性卻尚未得到世人的完全公認;因此有必要從一種歷史學的觀點來加以看待;埃及河流兩岸各個相互爭戰的強國;尼羅河被陸上力量“封鎖”了;地中海地區相互爭戰的海上強國;地中海被陸上力量“封鎖”了;拉丁半島是一個海上基地;海上力量通過拉丁半島這個基地包圍了“世界海角”;拉丁歐洲半島內部的分裂;因此,海上力量便有了機會,能夠從面積雖然較小、卻以海島為海上基地的不列顛發展起來;關于通常的海上基地;關于**次世界大戰中的海上力量;“世界島”;海上力量的重要基地。
第四章 陸上民族的觀點
從內部來看“世界島”;按照自然法則所確定的“中心地帶”;其他的自然區域;阿拉伯中央地帶;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阿拉伯人試圖建立起一個世界帝國;草原地帶;韃靼人的入侵及其影響;西藏高原以及進入中國和印度的西北通道;從“中心地帶”到阿拉伯半島和歐洲的通途大道;從戰略角度來定義“中心地帶”;“中心地帶”包括了黑海盆地;波羅的海盆地亦包括在內;“中心地帶”與“世界島”都是客觀存在的現實;陸上力量的終極壘。
第五章 帝國之間的競爭
哥薩克人向“中心地帶”推進;俄羅斯人的故土急劇分裂;真正的歐洲;歐洲分裂成了東歐和西歐;東、西歐之間的關系史;它們之間的根本性對抗;它們之間的主要分歧;位于東歐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特拉法爾加[1]海戰似乎將一個世紀的歷史長河分為了兩支;不列[1] Trafalgar:特拉法爾加。西班牙位于直布羅陀海峽西端的一個城市。1805年,英國海軍在此海域與法、西聯合艦隊作戰并大獲全勝,從而鞏固了英國海洋霸主的地位。顛與“不是歐洲”;但實際上東歐位于“中心地帶”內部,歷史長河也并未分成兩支;英、法兩國的政策在19世紀保持著一致;德國人企圖控制東歐和“中心地帶”,從而引發了**次世界大戰;有組織的人力這一經濟現實——即“進行中的事業”;政治經濟與國民經濟;1878年的經濟巨變;德國的政策是刺激人力增長,然后利用人力來占領“中心地帶”;但自由經濟[1]也是帝國的一種政策;這兩種政策的沖突;它們是兩種“進行中的事業”,這一事實使得沖突無法避免。
第六章 國家自由
盡管我們已經贏得此次大戰,但差點兒失敗了;若是德國獲勝,就算只是在陸地上獲勝,我們可能也得嚴肅認真地去對付一個“中心地帶”的帝國了;“中心地帶”在地理上對世界自由構成了持久威脅;德國怎樣犯下了在西線發動攻勢的錯誤;漢堡及其人力政策;我們如今必須把東歐和“中心地帶”分割開來;東歐必定會分成3種國家體制,而非兩種國家體制;處于“中間層”國家中的各個民族;實現這一點之后,國際聯盟才有可行性;但是,其中決不能有“占據支配地位的伙伴”[2];不過,我們仍須去應對各個“進行中的事業”;在你們的國際聯盟中,多數會員國應當保持合理的勢力均衡;具有全球重要性的某些戰略要地;未來“進行中的事業”,以及各國的不均衡發展;理想的情況是經濟發展均衡的“獨立國家”;“進行中的事業”的悲劇;走向和平與真正自由的國際聯盟的政策。
[1] Laissez-faire:(經濟上的)放任政策,不干涉主義。源自法語,19世紀早期和中期變成了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同義詞。自由放任主義反對政府干涉經濟,并且反對政府征收除足以維持和平、治安和財產權以外的其他稅賦。
[2] predominant partner:優先合伙人,占有支配地位的伙伴。多用于喻指英格蘭在英國國內的重要地位。作者此處顯然是指國際聯盟中各個成員國應當平等。
第七章 人的自由
在這樣一種自由的國際聯盟內,人民是否會變得更加自由;在國內以地區為基礎建立起組織的必要性;另一種組織是以全國范圍的階級和利益集團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這必然會導致階級間的國際戰爭;因此理想的情況便是,在勢力均衡的國家當中,各個地區的勢力也保持均衡;這種組織能夠讓*多的人獲得*大的機會;民族運動的起因;反對過度集權化;友好國家間的經濟實力必須保持均衡,并由友好地區所組成;友好關系若想持久,必須掌控各個“進行中的事業”的發展。
第八章 后記
*近的大選及其在世界舞臺上的意義;關于睦鄰友好這種留存下
來的美德。
附 1919年l月25日法國外交部一件小事備忘
附英文原版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