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我們構建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與統治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48215
- 條形碼:9787208148215 ; 978-7-208-1482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構建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與統治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我們建構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的統治》中作者相信在外交行為當中,國家間關系主要涉及規則和規制。他在書中描述了當代國際關系的行為準則,以及這些規則的來源,并通過借鑒多位跨學科思想家的論點剖析了這些規則的內在涵義。《我們建構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的統治》第1部分從建構主義、法律、認知和秩序的角度討論了當代國際政治的規則,第二部分則以無政府主義、政治社會、國際政治和資源為視角論述了國際關系的基本秩序。
我們構建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與統治 內容簡介
《我們建構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的統治》是對現代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貢獻。奧努夫教授的這本國際關系建構主義開山之作對于任何希望研究現代國際關系的人而言都是關鍵讀本。在書中.奧努夫把國際關系中所有對外行為理解為規則和統治的問題。他把國際關系的規則聚合在一起,解釋了它們的來源,同時也通過借鑒眾多不同學科思想家的觀點闡述了規則的影響,第1次把“建構主義”引入國際關系理論研究。對《我們建構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的統治》的觀點產生重要影響的思想家有:肯尼思·阿羅、J.L奧斯汀、馬克斯·布菜克、米歇爾·福柯、安東尼·吉登斯、于爾根·哈貝馬斯、勞倫斯·科爾伯格,哈羅德·拉斯韋爾、塔爾科特·帕森斯、讓·皮亞杰、J.G.A.波科克、約翰·羅默,約翰·塞爾、謝爾登·沃林……
我們構建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與統治 節選
《我們建構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的統治》: 顯而易見,法律實證主義者依賴的是道德哲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變化。康德是先鋒,在講英語的國家,法律實證主義者與功利主義同樣盛行。邊沁是法律實證主義的開拓者,同時也是一位功利主義者,他提出了一種特殊的道德原則,即"功利原則",該原則主要取決于想要的結果,而不是特定的知識。其他觀點也基本上如此。功利主義接受道德的多重性,即道德的相對主義,而其批評者認為這就等同于否定道德。 道德與社會規則也只能是它們所表明的事實,這種看法體現了一種本體轉變,就如同在認識論和倫理學方面的轉變一樣。自然有它的法則,就如同重力或是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們的影響——它們約束我們這一個事實——呈現給我們的就是必然的事實。一個落體、一次死亡:每個都是一個事實。每個事實,被認為如此,必須是具體的、可以識別的一個可實證體(positivity)。如果人類所做的事情,就如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一樣是事實的話,那么它們都必須是可實證體。把它們稱為"事物"表示的是同樣的意思。 無論是自然現實還是社會現實都由可實證體構成,這種觀點與實證主義本體論相互關聯,也是科學方法所必需的。由于它必須強加于現實,這樣做就是把這種社會現實分為具體的、可以識別的實體,每一個和其他的有些相似,但不是與所有的相似。這種慣例化(conventionalizing)的步驟已經包含在實證主義概念形成的理念中,并由大衛·休謨完善,它通過聲稱發現了關于現實自然、可實證的構成部分而掩飾了其構成性特征。自然和社會現實由于都是以同樣的方式被社會建構而都呈現出自然性。 我在第五章會再討論休謨關于現實慣例化的步驟。這對法學和社會科學來說都留下了一種模糊的問題,在這之中客觀主義認識論和它的道德涵義以科學的名義被認為是想當然的.但是個體主義的本體論(回憶一下在上一章討論的吉登斯對各類范疇的劃分)則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問題。與其他社會科學一起,法律實證主義所建構的法律從來沒有解決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本體論觀點之間的問題。在這些方面它們顯示出與自由主義共同的聯系。 個人(被習慣性地認為)是施動者,他們是獨立的,以目標為導向,且可隨機應變。同時,他們也是道德的施動者。他們自己決定要做什么,思考他們應該做什么。每一個具有實證性的行為都會影響其他行為,就像自然的實證性所產生的影響那樣。但是,其結果是產生某種集體意義,它作為一個整體起作用。實證主義法理學具有同樣的問題:我們想要什么樣的法律?法律實踐使他們決定他們將有什么樣的法律。同樣,其結果是一個運行的整體。我把它稱作一個特別的令人信服的操作范式,而它一般被稱為法律秩序。 法律實證主義者從邊沁開始把規則視為一種連貫的、可以即刻識別的語言形式,或是一個命令或是一個祈使語句(Bentham1948:330336)。在它們的范式中,規則總是表明它們所做的。它們總是以祈使的內容對行為提出要求。這些規則清楚地表明頒布這些法律的人的愿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祈使句都是規則。"給我拿一杯牛奶,,是一個祈使句,我將其"視為一個規則"。我這樣做是以具體的事例為基礎,主要是出于功利目的。約翰·奧斯汀(John Austin)把命令分為幾類,并重點研究具有一般應用性的那幾類。為了這幾類命令,人們提出了重要的問題:我有一種持久的、每次都不受功利目的影響的責任來執行這些命令嗎?法律實證主義的一般觀點是我確實需要至少遵守一些規則。責任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超自然的),那些規則也同樣是合法的。 現在我們明白實證主義法學理論希望解釋的內容了:法律為某種特殊的法律義務提供基礎。這種理論把我們帶到了規則之外,即法律秩序中。法律秩序的存在解釋了賦予規則的責任以及人們遵守規則的功利目的。這種秩序具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頒布法律規則的能力,另一個是確保它們被遵守的能力。只要我要求的話,我也可能有能力確保你可以為我端一杯牛奶,所以法律秩序的特點一定是**種。 實證主義法理學在此就遇到了一個困惑。如果某種秩序是一種法律秩序,因為建構這種秩序的規則是合法的,所以這種秩序也一定如此。 ……
我們構建的世界:社會理論與國際關系中的規則與統治 作者簡介
尼古拉斯·格林伍德·奧努夫,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榮譽教授,重點從社會理論角度研究國際關系理論以及國際關系思想史,在《我們建構的世界》中首次把“建構主義”引入國際關系研究。60年里曾在四大洲的16所大學任教,出版7部專著(兩部與其弟弟合著).主編(含合編)5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年將出版其關于劃時代變化與現代世界的新著。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