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紫藤園夜話(第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449661
- 條形碼:9787560449661 ; 978-7-5604-496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紫藤園夜話(第一輯) 本書特色
篇篇閃現著傳承西大精神、深埋榮校種子的印記,處處展示著大師的愛國之心、學生的英姿勃發,既是學校發展的生動寫照,也體現著作者對學校的熱愛、對西大人的熱愛。這既是百年老校深厚文化積淀的體現,也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生動讀物。帶來追憶與啟迪的同時,能進一步厚植文化底蘊、彰顯文化特色、凝聚文化偉力,增添認同感、激發責任感。
紫藤園夜話(第一輯) 內容簡介
以校園景致紫藤園為題,分三輯收錄文章352篇。以清晰的歷史邏輯、豐富的史料素材,將事實與情感、現實與理想、贊美與惋惜、回憶與展望、信心與希望融合在一起,講述西北大學在建校、發展、教學、科研、管理、改革、人物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從多個側面講述西大多個時期令人難以忘懷的人事,頌揚西大人可歌可頌的嘉言懿行,彰顯西大人“公誠”榮校報國的情懷和“勤樸”治學做人的傳統,展示西大人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紫藤園夜話(第一輯) 目錄
序二
人物篇
毛澤東和他的老師黎錦熙
黎錦熙寫校歌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悼羅章龍
毛澤東詩贈羅章龍
“老太婆”傳奇
獎章不了情
聽侯外廬講大課
劉端棻與霍力攻
郭琦校長的風范
山高水長君子風
——憶吳大羽同志
張宣和他的兩個學生
李熙波與“捷徑事件”
——一樁鮮為人知的理論公案
田漢在西大
閻愈新二訪茅公
邵逸夫先生兩次來西大紀略
宋漢良情系母校
安啟元和他的同學們
西大有個傅庚生
述而不作劉持生
單演義的魯迅研究情結
劉不同走出“陰陽界”
名家一瞥
永遠年輕的徐中玉
黃暉與《論衡校釋》
墻里開花墻外紅
——“陳直現象”反思
摹廬五弟子
長跑無盡頭
戲說“三子”
戈壁舟與“將進酒”
楊教授的粉墨生涯
師兄何西來
新村兩彌勒
好人一生平安
我與靳老總
梁文亮和他的水彩畫
他在擁抱明天中逝去
老游印象
校園“拗相公”
坐冷板凳做大學問
芷萍學畫
小青開店
賈平凹在西大
西大出身的散文家
書道高手謝德萍
久違了,王木櫝
靖邊來了個李三原
肖華的自強之路
難忘郭峰
咱們的火頭軍
金錚——悲喜劇角色
陳輝:去也匆匆
紀事篇
《放下你的鞭子》與“二劉事件”
憶話劇《阿Q正傳》的演出
金絲猴漫游校園
“觸電”記
遙遠的金盆灣
“文革”短鏡頭
背靠背,臉對臉
沙苑之夜
想起了“黃飛虎”
“四五”在延安
1976年中秋日記
廣場今昔
夢回“炭市街”
發生在“半邊樓”的故事
歷史的足印
孔子像前漫思
潤物細無聲
看教授怎樣過年
省里開大會滿座西大人
不絕如縷秦之聲
群星燦爛的時刻
新村的寡居者
追尋消逝的青春
新村,市聲依舊
花兒朵朵
馬路喋血記
校園命案紀實
訪美掠影
日本見聞
坐車的感覺
——《人生百味》之
**次出差
——《人生百味》之二
語言障礙
——《人生百味》之三
善哉白衣人
——《人生百味》之四
戲緣
——《戲迷獨白》之一
戲怨
——《戲迷獨白》之二
戲魂
——《戲迷獨白》之三
初登講臺
——《杏壇憶舊》之一
我做班主任
——《杏壇憶舊》之二
告別講臺
——《杏壇憶舊》之三
綿綿師生情
——《杏壇憶舊》之四
言論篇
二月的哀思
在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時所想到的
從一副對聯說起
像錢鐘書那樣鐘愛讀書
“追星族”引起的話題
是非之心不可無
且說“父子同學”現象
團拜會上的家常話
短論三則
校園細事問答錄
西大的未來不是夢
黨代會感言
西大人的精神魅力
送陳校長市府赴任有感
校園詩話
講點“關系學”
校園何事起紛爭
校徽亮晶晶
對新生說
看我學子多風雅
惜乎,年輕的生命
誰來擦黑板?
我看《半邊樓》
《半邊樓》與西大
校園文化與人才成長
孝順未必是親兒——《屠夫狀元》的啟示
也說戴厚英
武復興《鄉情秦韻》序
趙發元《曲江雨》序
李煥卿《心理障礙的消除與預防》序
李浩《姓名與中國古代文化》序
筆名千里青
閑話“作家”
“隨筆”隨談
校園故事多——答客問
附 錄
學府春秋新篇章——讀千里青《紫藤園夜話》
讀《紫藤園夜話》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千里草青青
少年臨江仙
紫藤園夜話(第一輯) 節選
毛澤東和他的老師黎錦熙 翻閱校史,發現國內許多著名學者曾在西大任教,黎錦熙(劭西)便是其中一位。城固時期,他是中國文學系教授,并一度擔任系主任。 此公大有來頭,是毛澤東的老師。他早年在長沙**師范教歷史課時,毛澤東是他班上的學生,毛僅小他三歲,二人關系亦師亦友,交往時間很長。他在日記中記述了他和毛澤東的交往過程,并一直冒著危險保存著毛澤東給他的一些信件,直到解放后才獻給中央檔案館。 1939年,毛澤東得知多年失去聯系的黎錦熙在陜西城固西北大學任教時,便從延安寄贈了一本《論持久戰》給他。1942年,西大文學院院長馬師儒(后來當過西大校長)回陜北米脂原籍奔喪,順便參觀了延安的工廠、學校、機關,并應邀在抗大發表演說,謁見了毛澤東。毛澤東宴請馬師儒時,介紹了國共兩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介紹了自己的家庭和革命經歷,同時也詢問了西大和陜南教育的情況,并深情地說:“返陜南后,請代我問候我的老師黎劭西先生。” 1949年6月,北平解放不久,毛澤東從北師大校長湯藻貞處打聽到黎錦熙的下落,便驅車到北師大宿舍探望黎錦熙。黎錦熙聞訊己先從家中趕去迎候。毛澤東一見面就叫“黎老師”,黎錦熙忙說不敢。幾十年后重逢,親切敘舊,兩人都十分高興。此后,毛澤東多次接黎錦熙去中南海家中敘談,飯后又同在中南海漫步談天。有一次荷花盛開,毛澤東還特意接黎錦熙同賞。黎錦熙后來擔任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副主席,又是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總主任,他的工作一直得到毛澤東的關懷和支持。 “文革”中,黎錦熙受到沖擊,他的全部圖書資料被查封。毛澤東知道后,立即指示啟封。據說他曾拿出毛澤東寫給他的信,來抵擋紅衛兵的騷擾。黎錦熙當時的居住條件,根本無法工作,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關懷下,他遷居北小街四合院,有了工作室和書房,得以繼續進行語言文字研究。 1978年3月,黎錦熙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西大學報當年第三期發表黎錦熙《紀念魯迅先生》的詩作,作為對這位已故老校友的紀念。 (原載《西安晚報》1994年1月1日) 黎錦熙寫校歌 近來,校刊選載了一些應征的校歌。校內同志的反映是,寫得都還不錯,但要正式確定,又覺得還不夠理想。校歌難產,由此我想到黎錦熙。 黎錦熙教授曾于1938年秋天撰寫了一首《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校歌》,歌詞是: 并序連黌,卅載燕都迥; 聯輝合耀,文化開秦隴。 漢江千里源蟠冢, 天山萬仞自卑隆; 文理導愚蒙; 政法倡忠勇; 師資樹人表; 實業拯民窮; 健體明醫弱者雄。 勤樸公誠校訓崇。 華夏聲威,神州文物; 原從西北,化被東南; 努力發揚我四千年國族之雄風! 歌詞前六句,追溯西北聯大的前身北洋工學院、北師大、北平大學都創立于光緒末年,此時已歷四十載,因時勢所迫,遂聯為一體,由平津遷來西北,又從西安轉移到城固,說不定還會向天山進發呢。中間六句,介紹聯大的內部實力和校風,學校曾先后設立文理、法商、教育、師范、農、工、醫諸學院,以“勤、樸、公、誠”四字為校訓。后五句,說的是學校的使命和目標所在,結尾落到發揚中華民族雄風上,十分昂揚有力。 這首校歌,經聯大常委會議決議修正通過后,托作曲家制譜,譜未成而學校改組,終告流產。黎錦熙不甘心,于1944年5月,以歌詞為綱,寫了一部簡明的《國立西北大學校史》,并自重其文日:“斯亦史家創體也歟!” 這位語言大師的經歷證明,校歌確實難產。思前想后,我以為寫校歌難就難在:既不能太籠統、太抽象,又不能太具體、太瑣細;既不能太深奧、太文雅(“并序連黌”唱出來就很難聽懂),又不能太通俗、太直白(與高等學府的地位不相稱);既要具有西大特點,又要上升為民族精神;既要以情動人、鼓舞人心,又要出之自然真切、避免矯情煽情。而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很難達成共識。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殷切盼望一首大家都能稱心如意的校歌出現。我校藝術系兼職教授、著名作曲家孫韶,在偕其夫人贠恩鳳來西大演出時,曾表示:“只要歌詞寫好,我來譜曲!”但愿孫團長不要等得太久。 (原載西大校刊1994年6月2日)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悼羅章龍 在2月的料峭春風中,老校友羅章龍駕鶴西去,終年99歲。在這個多彩的世界上,他生活了差不多一個世紀。他漫長的一生,有過輝煌,也有過暗淡,有過風雷,也有過寂靜,用一句流行的話來形容:“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羅章龍是喝瀏陽河水長大的。青年時期他來到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平,受到新思潮的影響而成為一個“到中流擊水”的革命者。他的名字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初期的許多重大事件緊密相連。1918年,他與毛澤東一起發起成立新民學會。1919年,他參加了劃時代的“五四”愛國運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他與李大釗一起組織了
紫藤園夜話(第一輯) 作者簡介
千里青,本名董丁誠,1937年農歷3月出生于甘肅天水關子鎮。1960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曾講授“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論”“《文心雕龍》研究”等多門課程,教授職稱。曾擔任西北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校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校友總會會長、中共陜西省委第八屆委員。著作有《藝苑漫筆》《故園情思》《紫藤園夜話》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