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當代隨筆作品集:云中錦(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48864
- 條形碼:9787559848864 ; 978-7-5598-488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隨筆作品集:云中錦(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1.海量人文歷史知識,積累素材,增廣見聞 2.用讀1本書的時間讀懂9部經典 3.圖文并茂,通俗易讀
中國當代隨筆作品集:云中錦(精裝) 內容簡介
九篇傳記,九段軼聞,還原歷史上著名筆記作品的幕后故事。段成式、沈括、葉夢得、洪邁、周密、陶宗儀、劉伯溫、李漁、袁枚,《酉陽雜俎》《夢溪筆談》《避暑錄話》《夷堅志》《武林舊事》《南村輟耕錄》《郁離子》《閑情偶寄》《子不語》,九位文化名人和他們的傳世之作。筆記,書寫歷史之外的記憶。當作家與作品彼此觀照,當跌宕起伏的個人命運撞上波瀾壯闊的時代風云,小小的筆記該如何講述一個人和一群人的記憶?
中國當代隨筆作品集:云中錦(精裝) 目錄
中國當代隨筆作品集:云中錦(精裝) 節選
壹 平淮碑 元豐三年(1080)正月十八午后,粗大的雪花漫天飛舞,蔡州(今河南汝南)城的北門,來了兩人兩騎,年長者顯著有些疲態,年輕者看著陌生的地方,卻有些新鮮,兩人入得城來,匆匆找了家旅店住下。 汴京到蔡州,其實路不遠,但這一走就是18天,他倆正月初一就動身出發了,他們的目的地是長江邊上離漢陽不遠的一個小城——黃州。似乎你也猜出來了,這年長者是蘇軾,前幾個月的“烏臺詩案”差點讓他去了黃泉,被貶黃州做團練副使,至少性命無虞,這不,他帶著長子蘇邁,一起去黃州。 總歸是文人,無論心情如何,走到哪,都忘不了他的詩文。唐朝的蔡州,歷史上發生過著名的事件,有塊著名的石碑,他一直惦記著,必須去看一看,于是,就有了蘇軾的這首詩: 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千古殘碑人膾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現在,我從宋朝穿越到唐朝,和蘇軾一起回到“淮西功業”的場景中去。 唐朝后期,藩鎮割據,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不聽朝廷命令已經數十年了,元和十二年(817)十月,裴度統一指揮,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吳元濟,這震驚了全國,各方節度使隨后紛紛向朝廷表示忠心。如此重大勝利成果,一定要刻碑紀念,唐憲宗命同時參加此次戰役的行軍司馬韓愈撰寫碑文,韓大師苦思冥想70天,終于寫出了雄文,氣勢磅礴,文采斐然,憲宗十分滿意,立即命人抄寫數份,分發各立功將帥,并詔令蔡州刻石紀念。這就是蘇詩中的“吏部文章”。 不想,事情轉眼就發生了變化。蔡州的碑立完后,李愬的部將石孝忠,公開將碑砸碎,這什么情況?這是死罪呀,然而,皇帝卻不追究,反而又讓人重寫碑文。原來事出有因,那李愬的夫人,是憲宗姑媽的女兒,表兄妹呀,打蔡州,李愬是頭功,而韓文卻寫裴度指揮得好,李妹妹大為不服,天天告狀碑詞不實,憲宗頭都大了,那就將韓文磨去,再寫一塊。誰來寫呢?翰林學士段文昌。 就這樣,平淮西碑的韓文碑變成了段文碑。一碑寫兩次,也算中國碑文化中的稀奇事了。不過,韓愈的碑文可以磨去,紙上的碑文卻永久流傳,蘇軾說它依然散發著“日月光”。我相信,蘇軾父子在讀碑時,一定有過討論,也一定感慨萬千,但從詩意看,他們都是擁韓者。 北宋政和元年(1111),汝州來了陳太守,想必他也是擁韓派,這種事估計不用報告中央,又不是本朝的事,他命人磨去段碑,重新刻上韓愈的碑文,不過,已經不是韓愈的原文了。 河南省汝南縣政府辦的王新立先生,幫我傳來了汝南縣文管所保存的平淮碑照片,七張圖片,均是韓愈的碑文,卻沒有一張段碑圖,但無論怎么說,段文昌的平淮西碑也是被載入史冊的,只是這樣的方式有些尷尬罷了,不過,這實在由不得他。 貳 段文昌的“飯后鐘” 段文昌少年貧寒,有時連飯也吃不上,經常到寺廟里混吃齋飯,但他的祖上段志玄,卻是初唐名將,為唐王朝立下大功,被封為褒國公,陪葬昭陵,入圖凌煙閣,榮耀無限。 五代孫光憲的筆記《北夢瑣言》卷三,有《段相踏金蓮》,將段文昌這種先苦后甜的生活寫得極為生動: 段文昌家住江陵,小時候,段家里很窮,常常擔心沒有吃的。他家邊上有個廟,叫曾口寺,每每聽到寺廟吃飯的鐘敲響了,就跑去蹭吃。時間長了,廟里的和尚都很討厭他,就改成飯后敲鐘。鐺鐺鐺,寺廟的吃飯鐘又敲響了,段文昌連忙向寺廟方向跑去,到了一看,早已收餐。后來,段文昌發達了,做了荊南節度使,他有詩《題曾口寺》,其中有一句為:曾遇阇黎飯后鐘。這個“飯后鐘”就這么傳開了。 段文昌發達后,生活比較奢侈,他專門用金子打了個蓮花盆子,洗臉洗腳。有好朋友就專門寫信婉轉批評他這種行為,段笑笑說:人生能有多少年好活啊,我一定要滿足平生所留下的遺憾。 段文昌因為窮,吃盡了苦頭。“飯后鐘”,其實,這里面還帶著一種恥辱,寺廟是施舍的地方,除了那些真正的懶漢,誰想要施舍呢?發達后,他僅用詩句說說風涼話而已。我猜測,他在任這個地方的大員時,首先會想到自己窮困的經歷,寫詩也算是一種誡勉,要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再也不要過那種沒飯吃的苦日子了。同時,通過故事的流傳,他相信,那些寺廟也會引以為戒,今后要更加善待信眾,不要將人看扁。自然,段顯然不是糊涂人。用金子打造一個盆子,估計也在他的財力范圍內,并不過分。 唐代無名氏的《玉泉子》、唐代李亢的《獨異志》里,都有這樣一則筆記,生動記載了段文昌的傲氣。 段年輕時曾在荊楚漂泊,某日,他在江陵某酒肆吃酒,窗外大雨,飲至半醉,起身走路,道路十分泥濘,段見街邊有豪華大宅,宅邊有水渠,就脫下臟鞋在渠中洗腳。周圍聚了一些人,看他洗腳,段毫不理會,趁著酒氣,自言自語:等我當了江陵節度使那一天,一定要把這所宅子買下來!大家聽了,只是互相笑笑,他們在笑這個窮書生的大話。不想,后來段文昌果然做了荊南節度使,自然,買下房子那是小事了。 有才能加上有志氣,終會冒出地平線。段文昌先是娶了宰相武元衡的女兒為妻,這就為他的仕途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后來又被皇帝欣賞,升遷之路極為順利:兩次鎮蜀做劍南西川節度使,荊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御史大夫、刑部和兵部尚書這些顯赫職位,他都做過,還三朝為相(憲宗、穆宗、文宗),讓他一生榮光。 《新唐書·藝文志》還載,段文昌著有文集30卷,詔誥20卷,《食經》50卷,并傳于世。《全唐詩》收有他的五首詩。如此說來,稱段文昌為著名詩人也不過分,蜀地著名才女薛濤的墓志銘,就是段文昌撰寫的。 成都雙流區正興鎮,內府河左岸田家寺,有段公讀書臺遺址,四川崇州也有一處段公讀書臺,現在叫龍華山讀書臺,我在那讀到了南宋成都通判何耕的一首詩: 段公曾此讀群書,讀破應須萬卷余。 家禮一傳為雜俎,稗官收拾附虞初。 前兩句寫的是段文昌,博學苦讀,破萬卷書。后兩句寫的是段成式,老子優秀,這個兒子也優秀,段成式寫出了驚世的名筆記《酉陽雜俎》,稗官、虞初,均是小說的代名詞。 段成式,這就正式亮相。
中國當代隨筆作品集:云中錦(精裝) 作者簡介
陸春祥,筆名陸布衣等,一級作家,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散文隨筆集三十余種,主編散文年度精選等三十多部。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北京文學》獎、上海市很好文學作品獎、浙江省很好文學作品獎、報人散文獎等。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