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萬千教育: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 (原著第十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39713
- 條形碼:9787518439713 ; 978-7-5184-397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千教育: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 (原著第十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適合幼兒園教師、大中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學前教育研究者和其他對學前教育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是全球學前教育領域的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教材,理論與方法體系完善,實踐指導策略具體,以全美幼教協會(NAEYC)的課程標準和“發展適宜性實踐”理念為依據,較好地呈現了幼兒園教師所需具備的每一項具體的專業技能。 大量的檢核表是本書有別于其他圖書的一大亮點,十分有助于幼兒園教師評估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書中介紹的大量用來導入各種教育活動的繪本材料和方法,為幼兒園教師的實際教學活動提供了參考和依據。“你可知道”和“學習活動”部分,有助于幼兒園教師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更好地學習掌握本書的精髓部分。 正如國內外專家學者和讀者所評論的這樣,該書是: “幼兒教育領域的經典著作”; “關于幼兒園教師專業工作的實用手冊”; “系統地指導幼兒園教師教育實踐工作、發展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的讀物”;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基本指導手冊”; “幼兒園教師教育培訓入門教材”;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百科全書”;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自我評估的工具書” “充滿了實踐智慧的書”; …… 《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適合幼兒園教師、大中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學前教育研究者和其他對學前教育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萬千教育: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 (原著第十版) 內容簡介
《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是全球幼兒教育領域的優秀教材,歷經多次修訂和完善。它既是幼兒園教師教育培訓入門教材,又是幼兒教育領域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教育教學實踐的指導手冊。 《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中闡述的13項專業技能主要包括創建安全、健康的教室環境和學習環境的技能,促進家庭參與教育活動的技能,推動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技能,以及教師在提高幼兒的身體技能、認知技能、交流技能、創造技能、社會性技能和幫助其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等方面所需要的技能,每一項專業技能又包括眾多具體的教育技能。書中非常具體、詳細地介紹了多種教育技能的原理及其實踐策略。該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實踐指導性。 《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由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家虞永平教授組織翻譯并親自審校,他還撰寫了推薦序,向廣大讀者熱情地推薦本書。
萬千教育: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 (原著第十版) 目錄
導言
在職培訓的選擇
各功能領域的具體章節
對在職培訓選項的評估
發展適宜性實踐
**章 創設一個安全的教室環境
營造安全的教室環境
提高每個活動區內玩具和材料的安全性
確保戶外操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計劃并實施必要的應急預案
通過教師行為營造安全的教室氛圍
保障每個幼兒的人身安全
第二章 創設一個健康的教室環境
營造以幼兒為中心的健康的教室環境
鼓勵幼兒通過鍛煉和休息來保持身體健康
通過食物選擇和合理搭配來促進良好的營養吸收
使用材料通過幼兒的個人衛生和清潔來確保其健康
識別幼兒疾病的癥狀并及時應對
第三章 創建一個學習環境
在適宜的空間創設具有刺激性的活動區
為幼兒在室內活動區的自主活動提供適當的材料
提供刺激性的戶外學習活動
在適宜幼兒發展的情況下使用技術
第四章 提高身體技能
指導幼兒發展大肌肉運動技能并提供適宜的材料和活動
指導幼兒發展小肌肉運動技能并提供適宜的材料和活動
為幼兒提供參與以運動為本的學習的機會
為幼兒提供參加創造性舞蹈的機會
第五章 提高認知技能
描述學齡前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
通過感官探索幫助幼兒培養對世界的好奇心
通過分類、比較和計數幫助幼兒發展關于世界的基本概念
幫助幼兒通過高級思維和問題解決來應用其關于世界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提高交流技能
提供能提升幼兒口語和聽力的活動
幫助雙語學習者學習英語
提供材料和活動以支持早期閱讀
提供材料和活動以支持早期書寫
第七章 提高創造性技能
讓幼兒通過自由發揮想象力來促進其創造性發展
給予幼兒在戲劇表演游戲中發揮創造力的機會
提供美工材料和活動讓幼兒自主進行創造性探索
鼓勵幼兒創造音樂并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第八章 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
通過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幫助幼兒提高自我概念
接納自我并接納幼兒
接納并尊重幼兒的多樣性,幫助幼兒學會互相尊重
幫助每個幼兒發展獨立性并在班級中體驗成功
第九章 提高社會性技能
幫助幼兒發展與他人和諧相處的社會性技能
幫助幼兒學會通過分享與輪流來進行合作性活動和游戲
幫助幼兒學會在不打斷游戲的情況下加入正在進行的游戲
幫助幼兒學會尋找玩伴
第十章 提供教師指導
通過積極的引導幫助幼兒發展自控能力
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幫助幼兒消除不當行為
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幫助幼兒控制自身的不當行為
使用積極的強化技巧幫助幼兒學習得當行為
第十一章 促進家庭參與
鼓勵家庭參與幼兒園活動,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讓家長參與幼兒的學習活動
了解不同家庭的成員構成并提供支持
通過家長會建立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良好關系
第十二章 進行課程管理
觀察、記錄和解讀幼兒的需要和興趣
計劃并實施生成性課程
在日程安排中管理時間
評估結果
根據評估安排后續活動
第十三章 促進教師專業化
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
履行早期教育專業職責
對待幼兒、家庭和同事的行為要符合道德準則
利用每個機會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附錄A 成為一名兒童發展導師
獲得CDA證書
CDA認證申請流程
證明你的能力
獲得CDA證書
本書在CDA培訓中的應用
附錄B 嬰幼兒教師技能檢核表
使用指南
參考文獻
萬千教育: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 (原著第十版) 節選
幫助幼兒發展與他人和諧相處的社會性技能 社會性技能的學習早已是學齡前兒童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兒童早期教育者明白,幼兒是高度自我中心的個體,這是人類成長過程中個體在嬰兒期得以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需要發展成社會的個體,從而能夠與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交往。他們需要依靠自己的社會智能,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 威利斯和席勒(Willis & Schiller,2011)探討了社會智能在幼兒學習和成長能力中的關鍵作用。這種智能涉及在群體情境中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在與其他幼兒建立關系中的自我控制、合作、情感表達、同理心。幼兒園里的幼兒必須學會合作性活動和游戲,這不僅是出于我們對他們的期望,也是因為他們處在一個需要合作的群體環境中。他們需要學會通過分享和輪流來與其他幼兒交往,在不打斷游戲的情況下加入正在進行的游戲中,并能夠找到玩伴,這對一些幼兒來說并非易事。表9-1列出了學齡前兒童的一些重要社會性技能。 表9-1 學齡前兒童的社會性技能 ? 與其他幼兒交流并游戲 ? 與同齡人互動,送給他人物品和接受他人所給物品 ? 與同齡人和諧相處 ? 與其他幼兒做朋友 ? 從其他幼兒的角度看待事物 ? 加入正在進行的游戲 ? 輪流并分享游戲材料 ? 解決人際沖突 例如,3歲的幼兒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幼兒相比,與成人的關系更為親近。畢竟,他們還未遠離蹣跚學步的階段,幾乎完全依賴成人的看護。如今,他們進入一個新的群體中,成年人沒有時間專門與他們相處,并且不希望他們成為依賴他人、以自我為中心的個體。許多幼兒在進入幼兒園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一些幼兒來說還需要適應。 你和其他教師應該認識到這個問題,并幫助幼兒成為可以和其他幼兒一起活動和游戲的社會個體。對一些幼兒來說這不是一件難事,他們已經在其他地方學到了這些技能。對另外一些幼兒來說,你必須周密地為他們創造成為集體一分子的機會。 為了確認哪些幼兒已經掌握了社會性技能,哪些幼兒在發展這些技能時還需要幫助,你可以用表9-2“社會性技能檢核表”來觀察每個幼兒。在集體游戲中觀察每個幼兒時盡可能不要干擾到幼兒。這些信息將讓你深入了解每個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從而確定哪些幼兒會做游戲,能夠分享、輪流、參與到集體游戲中,并自行解決沖突。 表9-2 社會性技能檢核表 幼兒姓名???????? 日期 ???????? ??作為旁觀者觀察他人游戲 ??與小組分開獨自游戲 ??自行開展平行游戲 ??尋找其他玩伴或加入某一小組 ??沒有干擾地參與到正在開展的游戲中 ??輪流扮演角色、玩玩具和器械 ??不慌不忙地排隊等待 ??分享玩具、材料和器械 ??自己解決人際沖突 ??與其他幼兒做朋友 幼兒通過自發地參與其他幼兒的游戲來學習這些技能。這些技能不是教師能“教會”的。教師的作用是創設幼兒可以一起游戲的環境。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如表9-2所示的檢核表,在不干擾幼兒游戲的情況下觀察每個幼兒,以確定幼兒社會性技能的發展水平。 對于那些需要特殊幫助的幼兒,教師可以提供幫助——而非施加壓力——讓他們參與到其他幼兒的活動中。例如,對于在學習輪流或解決沖突方面需要特殊幫助的幼兒,教師可以在小組游戲之外創設特殊的環境,讓幼兒練習他們在游戲中自發學會的技能。全美幼教協會(NAEYC)有關課程的標準提醒我們,在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中我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全美幼教協會(NAEYC)課程標準:社會性發展? 描述一下你所在的幼兒園將如何達到以下標準。 ◆ 兒童全天都有各種機會與教師互動,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回應,促進了他們社會性技能的發展,并提高了他們通過與他人互動學習的能力。 ◆ 教師通過引導和支持兒童與他人進行合作性游戲、運用語言交流、學會輪流、控制身體沖動、以不傷害他人或自己的方式表達負面情緒,來幫助兒童管理自己的行為。 資料來源:NAEYC. (2008) NAEYC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Standards and Accreditation Criteria: The Mark of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NAEYC). Copyright ? 2008®.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腦科學研究 幼兒教育工作者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幫助幼兒學會與他人互動真的很重要嗎?他們把時間花費在幼兒的早期閱讀和書寫上不是更好嗎?根據腦科學家的研究,情況并非如此。弗羅斯特、沃瑟姆和賴費爾(Frost,Wortham & Reifel,2012)探討了關于人腦功能的腦研究的*新成果及它如何影響兒童發展。他們指出,幼兒教育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大腦知識”才能夠了解,*新研究發現會對他們班上的幼兒產生何種影響。 通過腦部掃描,如計算機軸向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Atial Tomograhy,簡稱CT掃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這些科學家發現了大腦發育與兒童游戲之間的重要聯系。 在兒童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發生在他們生命的*初幾年。有趣的活動對大腦發育和之后的人體機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弗羅斯特和他的同事說,這種大腦發育完全隱藏在“游戲的外衣”中。兒童游戲中發生的事情正在影響他們的大腦。只有腦科學家才能看到腦部掃描的物理證據。這些腦部掃描揭示了環境刺激或忽視幼兒對幼兒的影響。關于大腦發育與兒童游戲之間的聯系,如表9-3所示。 表9-3 大腦發育與兒童游戲之間的聯系 ? 所有健康的兒童都會玩游戲 ? 當大腦神經元以驚人的速度開始連接時,游戲的范圍和復雜性迅速增加 ? 早期游戲使兒童具備了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 ? 兒童早期的經歷對大腦和兒童形成各種發展能力之間的聯系產生了顯著而精準的影響 如果看不到這些腦部掃描,幼兒園教師能做些什么呢?在沒有意識到它的情況下,在教育工具庫中我們有一個*重要的物證:觀察幼兒。我們可以通過對幼兒進行系統、仔細的觀察來了解幼兒大腦發育的結果。換句話說,我們需要謹慎而頻繁地使用“社會性技能檢核表”(表9-2)。這是我們的腦部掃描證據! ?社會性游戲 游戲是幼兒學習認識自己、他人以及周圍世界的主要方式。成人常常把游戲視作娛樂方式,而幼兒則把游戲視為自己的工作,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注意力與材料和周圍的人一起游戲。我們將幼兒與同伴一起進行的游戲稱為“社會性游戲”。 兒童發展理論家的先驅皮亞杰和維果茨基(Piaget & Vygotsky)都十分關注幼兒的社會性游戲。皮亞杰的游戲理論關注幼兒在象征性游戲(假裝游戲)中的認知發展,這種游戲會自發地發生在感知運動階段的*后幾個月,并在前運算階段發展成戲劇表演游戲。規則游戲出現在具體運算階段,并持續到形式運算階段——這一切都不需要外界的幫助。 相反,維果茨基關注的是表征或假想游戲的發展,而不是游戲的各個階段。他認為幼兒的社會性游戲是他們理解能力發展的基本要素,同時,年長兒童和成人對游戲提供的支架作用也至關重要。他指出,游戲是發展的源泉,并提出了*近發展區理論(Frost,Wortham,& Reifel,2005)。 自從米爾德麗德·帕頓(Mildred Parten)于1932年發表了她關于“學齡前兒童的社會參與”的研究成果以來,兒童早期教育研究人員一直對幼兒如何利用自發的社會性游戲來發展彼此相處所需的技能感興趣。帕頓定義了六種游戲行為。 帕頓的游戲類型 ● 無所事事的行為:幼兒不參與周圍的游戲,他待在某一地點、跟隨老師或四處走動。 ● 旁觀者行為:幼兒花費大量時間觀察同伴游戲,甚至可能會和同伴交談,但他不參與或進行身體上的互動。 ● 獨自游戲:幼兒獨自開展游戲,不會與同伴互動,也不會使用同伴的玩具。 ● 平行游戲:幼兒在同伴旁邊開展獨自游戲,并且經常使用同伴的玩具或材料。 ● 聯合游戲:幼兒與同伴使用同樣的材料開展游戲,甚至會和同伴交談,但他依然是依據自己的興趣來玩,此時的興趣還只是個人興趣。 ● 合作游戲:幼兒參與到有特定組織的小組中進行游戲,小組成員擔任不同的游戲角色。 當你全年在幼兒園觀察幼兒游戲時,你可能也會意識到很多幼兒都經歷了這種自然的游戲行為發展階段——從旁觀者到獨自游戲,到平行游戲,再到合作游戲。這些游戲水平似乎與年齡相關,年齡小、不成熟的幼兒從旁觀者開始,然后自發地步入其他水平,直到*終能夠與小組開展合作游戲。 ?平行游戲的重要性 由于游戲的早期階段似乎是一種不太成熟的社會互動模式,因此許多教師建立了以鼓勵合作游戲為主要目標的學習環境。研究人員安德森和羅賓遜(Anderson & Robinson,2006)發現,盡管幼兒在這些階段中都取得了進步,但在這一進程中平行游戲起到了重要而又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使在幼兒園里,幼兒已經發展到合作游戲階段,但他們玩平行游戲的時間依然和學齡前兒童玩平行游戲的時間一樣多。研究結果表明,平行游戲是旁觀者行為、獨自游戲和合作游戲之間的橋梁,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兒常來來回回地進行平行游戲。如果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就會發現這一點。 ?從旁觀者到平行游戲再到合作游戲 安德森和羅賓遜(Anderson & Robinson,2006)的研究發現了游戲進程中重要的一方面:學齡前兒童不僅會利用轉換過渡到合作游戲,而且會在游戲場景中,反反復復地進入或退出合作游戲。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對幼兒的社會性游戲進行觀察,記錄下每個幼兒說了什么和做了什么。幼兒遵循這一游戲發展順序嗎?還是他們來來回回地只進行平行游戲?有時他們的行為過于微妙,以至于你都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在進行平行游戲而非合作游戲。 當觀察幼兒時,我們總是以成人的視角來看待和解釋,有時就會忽略有關幼兒自身動機和行為的一些基本因素。因此,你和每位幼兒園教師花時間觀察和記錄幼兒的行為,并仔細解釋其含義是非常重要的。關于幼兒我們仍有很多未知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并深入研究,我們將會學到更多東西。 ?教師的角色 作為一名教師,你能做些什么來鼓勵幼兒一起游戲呢? ● 創設適宜小組活動的班級環境。 ● 安排充足的自由選擇時間,讓幼兒深入參與游戲。 ● 接受所有幼兒,無論他處在哪一游戲發展階段。 ● 觀察和記錄每個幼兒所表現出的社會性技能。 ● 幫助(而非強迫)幼兒在社會性技能發展方面獲得進步。 我們需要幫助幼兒發展的社會性技能包括在表9-2“社會性技能檢核表”中列出的那些技能。 幫助幼兒學會通過分享與輪流來進行合作性活動和游戲 當幼兒**次進入幼兒園時,面對眾多的玩具、游戲、材料和可用的器械,常常感到不知所措。這些都是為他們準備的嗎?由于幼兒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些幼兒開始時會認為,這些玩具是專門給他個人準備的。如果他們想要得到另一個幼兒手里的玩具,很可能會直接搶奪——如果有必要,還會使用蠻力。 ?分享和輪流 有這種行為的幼兒并不是小氣,而是分享、輪流和排隊等待的社會性技能還沒有成為他們行為的一部分。幼兒需要通過觀察他人或試誤的互動來學習控制沖動、等待、談判或討要的能力。作為教師,你可以鼓勵幼兒請求輪流使用玩具,而不是用蠻力去搶自己想要的玩具。對教師來說,強迫幼兒分享并不是真正的分享。 學齡前兒童明白分享的意義。據觀察,兩歲的幼兒之間會互相提供玩具。但到了4歲,即使他們不再玩某個玩具,也要設法占有這件珍貴的玩具,這是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本性使然。由于他們缺乏口頭談判技巧,所以在爭論玩具時,他們常常是通過行為而不是語言表現出來(Kostelnik,Soderman,Whiren,Rupiper,& Gregory,2015)。教師可以采用如表9-4所示的多種策略來幫助幼兒學會分享。 表9-4 分享和輪流策略 ? 教師示范 ? 使用玩偶示范 ? 閱讀有關分享的圖書 ? 輪流使用電腦 ?示范分享和輪流行為 幼兒能夠從你或班級中其他成人的示范中獲得學習。讓幼兒明白你尊重他們的權利,并且會在必要時為他們挺身而出。要特別感謝那些能夠輪流等待以及與他人分享的幼兒。只要不斷這樣做,一些幼兒很快就會模仿你的行為,通過說“謝謝”表達對同伴的感謝。而這也會幫助強化其他幼兒的這一行為。因為幼兒之間也會相互模仿,當其他幼兒看到**個幼兒這樣做時,你的示范將會在整個班級里傳播。 教師可以運用特殊的玩具或活動進行分享和輪流。例如,為了演示輪流,教師可以向一組幼兒展示一些他們都想玩的新玩具或毛絨動物玩具。該如何決定誰先玩,誰接下來玩?一個幼兒可以玩多長時間?這些問題可以在小組談話活動中討論和決定。或許幼兒會列一份名單,想要輪流玩的幼兒可以簽上自己的名字(或是涂鴉)。又或者,他們可以采用抓鬮的方式來確定輪流的順序。他們還可以用一個3分鐘的煮蛋計時器來管理時間。然后,在自由選擇時間,鼓勵幼兒把這些技巧運用到自發的小組游戲中。 ?使用玩偶進行示范 對于仍舊不能與他人分享玩具的幼兒,你可以帶兩個玩偶,一個是給你的,另一個給經常與他人發生分享沖突的幼兒。詢問幼兒是否愿意和你一起玩玩偶。向他介紹一下玩偶,幼兒的玩偶可以叫“薩迪”,即“分享玩具”的意思。你的玩偶可以叫“唐娜”,即“不放棄”的意思。讓你的玩偶和他的玩偶產生分享沖突。例如,你可以以玩偶的語氣說:“看看我發現了什么。我在玩具架上找到了一只很酷的恐龍!保ㄔ谕婢呒苌蠑[放一只真正的玩具恐龍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幼兒的玩偶可能回應道:“我能看看嗎?我也想玩!蹦愕耐媾伎梢曰貜停骸安恍校俏业摹J俏*先看到它的,你不能玩! 這時你可以以教師的身份通過語言對幼兒的活動進行干預,問問幼兒薩迪可以如何勸說唐娜來跟他分享這個恐龍玩具。也可以和幼兒討論那些沒有用的策略:生氣、大喊大叫或者用蠻力搶奪。然后,你繼續與幼兒進行角色游戲,指導薩迪*后得到玩具。當幼兒表現出適當的行為時,教師要給他真的玩具以強化這種行為,并幫助幼兒理解在分享中哪些是有效策略而哪些是無效策略。 ?關于分享和輪流活動的引導性圖書? *好是在幼兒經歷過分享沖突之后再閱讀相關的圖書。幼兒需要將圖書中較為抽象的觀點建立在真實而具體的經驗之上。而故事恰好是一種有效的后續活動,可以強化幼兒從沖突中獲得的學習經驗。 在《不懂分享的小男孩》(The Boy Who Wouldn’?t Share,Reiss,2008)這本圖書中,愛德華是一個不愿分享玩具的男孩。押韻的語言和滑稽的插圖描述了他從妹妹克萊爾那里搶走了所有的玩具,直至自己被掩埋在了一堆玩具中。當媽媽端著一盤軟糖進來時,沒有看到愛德華,就把所有的軟糖給了克萊爾。讓幼兒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他們會做些什么? 這個故事會讓讀者想要再現情景。讓每個想參加的幼兒選擇一個妹妹的玩具。他們可以圍著愛德華站成一個圈,坐在地板上。一個幼兒可以假扮克萊爾,另一個假扮母親。當你讀故事時,每次指著一個幼兒讓他把玩具堆在愛德華身上。媽媽的盤子里可以放上假裝的軟糖(或真的水果片)。然后與幼兒討論這個故事。幼兒會認為愛德華真的吸取教訓了嗎? 其他關于分享活動的引導性圖書: 《美洲駝拉瑪來分享》(Llama Llama Time to Share,Dewdney,2012); 《我的!我的!我的!》(Mine! Mine! Mine!,Becker,2006); 《我的索爾》(The Mine-O-Saur,Bardhan-Quallen,2007)。 ?輪流使用電腦 當幼兒親身體驗到多名同伴想同時使用某個設備時,就能更好地學會與他人合作。例如,班級中的電腦應該是一次讓兩名幼兒使用。在自由選擇時間,幼兒可以通過選擇電腦區的兩條“通行項鏈”來使用電腦。然后讓兩名使用電腦的幼兒為每個項目制定自己的輪流方案。 觀察者發現,輪流使用電腦的問題通常是通過溝通而非靠肢體沖突來解決的,而對于班級中其他材料的使用,卻并非總是如此。由于每項電腦程序幾乎都有輪流安排,電腦合作伙伴能夠學習到輪流使用的經驗,諸如,誰先使用,誰后使用,每人可以點擊多少次鼠標。旁觀者也從中學會了輪流等待,而不是和**個使用電腦的幼兒爭搶,并和等待的其他幼兒交流想法。 對于與他人溝通存在困難的幼兒,你可能需要幫助他們進行互動,給予他們關心而非壓力。如果幼兒根本不想參與小組活動,你首先要通過觀察和記錄來評估這種情況。 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幼兒到電腦區報名。請另外一名幼兒與初次進入電腦區的這名幼兒合作。教師要進行觀察以確保他們輪流使用。
萬千教育:幼兒園教師的13項專業技能 (原著第十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賈尼絲·J. 貝蒂(Janice J. Beaty) 紐約埃爾邁拉學院名譽教授。她是早期教育學院教科書的全職作家,也是佛羅里達州開普科勒爾市的兒童早期教育顧問。她還為中學教育的讀者撰寫了一系列冒險類的圖書。她出版的一些教科書包括:《幼兒園和學前班的早期讀寫:一個多元文化的視角》[Early Literacy in Preschool and Kindergarten: 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4e,與琳達·普拉特(Linda Pratt)博士合著],《觀察幼兒的發展》(Observing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 Child,8e)。貝蒂博士先后走訪了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許多早期教育機構。 審校者簡介 虞永平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幼兒園課程和學前教育政策,已出版《學前教育學》《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學前教育管理》《學前課程價值論》《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學前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研究》等多部專著和教材。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