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常用穴位對癥按摩一學就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328122
- 條形碼:9787571328122 ; 978-7-5713-2812-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常用穴位對癥按摩一學就會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零基礎按摩入門:教你取穴竅門,詳解按摩手法、穴位功效,搭配視頻,零基礎也能輕松學會; 精選有效穴:穴位在精不在多,用對有效穴,小穴位也能發揮大功效; 應時養生學按摩:養五臟、補氣血、止疼痛、治未病,四大功效激活身體免疫力; 常見病對癥調理:糖尿病、高血壓、肩周炎等常見慢性病,按摩輔助調理才有效。 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女性、男性、老人、孩子可以根據癥狀選穴位,對癥按摩,輕松按出好身體。
常用穴位對癥按摩一學就會 內容簡介
這本書,從四季養生、五臟氣血、按摩祛病多個角度對常用穴位進行詳細解析,教你如何取穴、如何按摩、如何對癥調養,不僅可以補氣血、養五臟、止疼痛、治未病,而且能夠跟著專業按摩醫師快速掌握按摩技巧,幫你和家人激活身體免疫力,告別疼痛,拒絕亞健康,輕松按出好身體!
常用穴位對癥按摩一學就會 目錄
常用穴位對癥按摩一學就會 節選
在線試讀: 找穴取穴有妙招 找準穴位的竅門 很多人喜歡按摩穴位來保養身體,但是不知道穴位在哪個位置,不會取穴;有些人知道穴位大概的位置,但不能準確地找到穴位。其實,找穴并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只要掌握了取穴的方法竅門,就能又快又準地找到穴位。 明確穴位集中的部位 穴位的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預先了解穴位集中的位置,找起來就簡單了。 常見的穴位集中在以下部位。 ●肌肉與肌肉之間、肌肉與骨骼之間、骨骼與骨骼之間的縫隙。 ●肌肉或骨骼凹陷處的正中間。 ●脊柱兩側。 ●椎骨與椎骨之間。 ●神經或血管離皮膚近的地方。 ●骨頭突出部位附近,如內踝骨*高點后方即為太溪穴。 ●關節附近,如肘關節附近有曲池穴。 ●能摸到脈搏的地方,如喉結的兩側、腘窩等處。 觀察找到穴位時的表現 穴位是經絡的敏感點和功能點,因此,當找到穴位時,可感覺和周邊部位有所不同,也會有一些具體情況。 ●當手指觸壓到穴位時會感覺特別柔軟,仿佛里面有個凹洞。 ●隨著手指力量集中到穴位點,會產生輕微酸麻的感覺,感覺較敏銳的人甚至會覺得指壓處有輕微的溫熱。 注意身體異常時穴位的反應 當身體有異常時,臟腑、經絡就會有所反應,進而傳導到穴位上。 ●用手指按壓,會有痛感(壓痛)。 ●用手指觸摸有硬塊(硬結)。 ●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 ●出現黑痣、色斑(色素沉著)。 ●和周圍的皮膚存在溫度差(溫度變化)。 巧用手指及輔助工具取穴 人體各個部位的大小因人而異,差別很大,但取穴有一個大致的標準,一般是采用手指的寬度輔助測量。 ●觸法:用手指觸摸皮膚表面,有刺痛感、麻脹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起皮膚,有痛感或麻脹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垂直按壓皮膚,酸脹、發硬、有壓痛或緊張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為了更準確地確定某些穴位的位置,還可用輔助工具,如用尺子來找與臍同高的穴位。 詳解經絡中隱藏的常見有效穴 曲池穴——降火、緩解酸痛 精準定位:在肘區,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快速取穴:先找到尺澤穴和肱骨外上髁,其連線中點處即是。 按摩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壓曲池穴,每次 1~3 分鐘。
常用穴位對癥按摩一學就會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陸亞麟 北京按摩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 陸亞麟先后師從于劉云霞主任、浮針發明人符仲華教授、腹針發明人薄智云教授、著名針灸學教授郭廷英等針灸名家。臨床擅長運用多種針法、灸法,尤其重視灸法的辨證施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楊勝亞 北京按摩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十余年,擅長針灸、推拿治療頸肩腰腿痛等運動系統疾病,眩暈、頭痛、失眠等神經系統疾病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