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43089
- 條形碼:9787547743089 ; 978-7-5477-4308-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 本書特色
以細節(jié)講清秦制,解剖帝國統(tǒng)治基礎 刻畫龐大國家機器在基層的實際運作在歷史中發(fā)現(xiàn)人,勾勒卑微個體的若干面相描繪普通人而非秦始皇的世界 ★ 拼接出秦人喜從自然人成為黔首,再到踏上為吏之途的歷程。 喜是睡虎地秦墓十一號墓的主人,他的墓中留下了珍貴的文字材料,特別是一份把自己的經(jīng)歷與對國家大事的記載編在一起的年譜。喜的家在安陸城,他生下來就要到官府登記,長大后即要履行一個“民”的義務。二十歲時,他便踏上了小吏生涯,還曾隨軍作戰(zhàn),一生奔波。他是父母的兒子,兩個弟弟的兄長,兩子一女的父親。他也有感情,他會在女兒出生時欣喜地記下一筆。后來,他的子女都成了漢朝的臣民。 ★ 在歷史中發(fā)現(xiàn)人,勾勒卑微個體生命的若干面相。 本書討論了那時城市、住宅的大小,人們的身高、容貌、膚色、衣著、發(fā)式、名字,生老病死。我們可以看到:那時婚喪嫁娶和生子的宜、忌;生死相守的愛情,令人震驚的家庭暴力,難以想象的休妻、婚外情;因生計困難而殺掉多余子女的家庭,到官府控告兒子不孝,使兒子流放邊地的父親;有人因病而死,有人因罪而死,有人因戰(zhàn)爭而死,有人餓死,有人被盜賊殺害,有人因挨餓受凍而死,也有人自殺;有人終日勞作,頻繁承擔兵役、勞役。 ★ 描繪統(tǒng)一進程中秦人的身份和社會結構。 作者在本書中呈現(xiàn)了秦代地方的社會結構:吏卒(基層公務員)、黔首(平民)與徒隸(以及私奴婢)構成了秦代人口的主體,他們是被統(tǒng)治的對象。一個邊地小縣遷陵,在可統(tǒng)計的人口中,管理和控制力量占到近40%(既是統(tǒng)治工具,又是被統(tǒng)治者),而*底層人群則超過10%,可見統(tǒng)治力量之強大。此外,“秦人”本身也是一種身份,不僅有新舊之分,而且也有秦人與非秦人之分。秦法對六國反秦之人有嚴酷的管控和懲罰。 ★ 從細節(jié)處理解施加于真實生活過的人身上的權力之網(wǎng)。 在秦政權治下,黔首百姓生活在有形與無形之網(wǎng)交織的權力結構中。一人有罪,不僅家人要受罰,鄰居也要受連累。丈夫休妻,只需向官府登記報告,但如不報告,不僅丈夫要受罰,妻子也要受罰。一個人沒有通行許可長期四處游蕩,或試圖逃離國家控制,將會被剝奪臣民權并受重罰。逃避兵役、徭役,不繳納稅賦,要論罪,經(jīng)辦人員也要受罰。患有疬病(麻風病)被認為是一種罪,要集中安置,嚴重者會被活埋或淹死。 ★ 考察郡縣鄉(xiāng)里中的秦政制,刻畫龐大國家機器在基層的實際運作。 一縣之長為令或丞,或綜理軍政,或只負責行政;其下又有守丞、辦事機構和管理機構及其負責人和副手,還有大量辦事人員,負責行政、人事考核、戶口田地、財政、公共工程、倉庫等。尉官和獄官獨立于令或丞,尉官負責軍事和治安,獄官負責司法和案件的審理偵辦?h下又有鄉(xiāng)里,有鄉(xiāng)官、里正等。他們共同構成了秦統(tǒng)治機器的爪牙,牢牢控制百姓,源源不斷抽取和輸送資源。中央政權還就如何使用和控制黔首和徒隸頒布了大量規(guī)定。 ★ 揭示銳意東出、矢志一統(tǒng)天下的大秦帝國的另一面。 秦滅韓趙魏前的百年間,攻殺三晉士卒數(shù)百萬,自身戰(zhàn)死者亦不下百萬。而統(tǒng)一六國后的拓邊戰(zhàn)爭,也有大量平民戰(zhàn)死。殘酷的戰(zhàn)爭無論如何不應浪漫化。沉重的徭役同樣是壓在黔首百姓身上的大山,不僅要承擔國家的征發(fā),長距離運輸物資,前往前線和邊地參戰(zhàn)戍守,還要頻繁參與地方的勞動,興建農田水利、修橋補路,從事各種雜役,有時甚至遠遠超過法定的時間和強度。更不要提還有大量的強制性勞動人員了,他們屬于*低賤階層。
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 內容簡介
喜,睡虎地十一號秦墓的主人。他生在秦始皇時代,比秦始皇嬴政大三歲,死于始皇帝完成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之后四年,比秦始皇早死七年。他和秦始皇是同代人,從人到民,繼而成為楚國故地的基層小吏。他有父母兄弟、妻子兒女。他的家族平穩(wěn)地延續(xù)到了漢朝,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還略有提高。
作者把零星的材料串連起來,試圖拼接出一個作為人的喜,并在遙遠、陌生的世界里找到喜。想象自己站在喜的位置上,憑借他的眼睛去看他所處的世界,并描述一個普通人或者說被統(tǒng)治對象直接面對的帝國統(tǒng)治機器:通過戶籍制度、軍功爵制、鄰里的軍事化編排,以及軍政一體化的行政體系,將每一個黔首都固定在國家控制體系的特定位置上,使之從軍應役、立功受爵、交納租賦、互相伺察,有必要或有利時舉報同伍、同里的鄰居,但也在戰(zhàn)場上生死與共,構成一種生存共同體。
同時,本書力圖呈現(xiàn)的,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卑微個體生命的若干面相,是偉大時代中以個人為中心的幾幅剪影,是在總體格局相對穩(wěn)定,而微觀環(huán)境卻在不斷變動的歷史結構中好不容易才可以發(fā)現(xiàn)的幾處個體微粒:有的人將會貧窮鄙陋而孤單,有的人會生活困難,有的人將終身奔波、勞祿,有的人地位低下,一直要從事卑賤的勞動,有的人一直到老都要被人驅使笞辱,歷盡波折。他們出生,他們受苦,他們死亡。
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 目錄
序
斯 人
一、七尺之軀
二、安陸城
三、一宇二內
四、五口之家
五、愛或不寧
六、生子
七、毋恙乎?
八、不終而死
黔 首
一、傅
二、喜的名字
三、秦人
四、吏卒
五、黔首
六、徒隸
七、秦人的身份與社會結構
八、鄰里
為 吏
一、縣廷長吏
二、列曹與諸官
三、尉官與獄官
四、鄉(xiāng)史與令史
五、治獄
六、卒史與屬
七、為吏之道
注 釋
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 節(jié)選
喜是睡虎地十一號秦墓的主人。
十多年前,我開始關注喜,注意收集、閱讀與他相關的材料和研究,并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下一些札記和論文。我一直想以他為主題寫點什么,說了好多年,卻遲遲沒有動筆。直到 2019年,住在多摩,才有閑暇把這些札記、小論文串連寫來,試圖寫成一本小書。
喜生活在中國歷史上*為偉大的時代,秦始皇時代。他比秦始皇嬴政大三歲,死于始皇帝完成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之后四年,比秦始皇早死七年。他和秦始皇是同代人。
我沒有試圖敘述喜的一生,所以,這本小書,不是喜的歷史。喜幾乎沒有自己的歷史,或者說,他個人的歷史,幾乎沒有什么意義。他短短四十六年的生命史,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又是如此平凡,幾乎沒有敘述的價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對于我們個人來說幾乎是全部人生價值的生命歷程,總是被漫長的歷史時間壓縮成幾乎可以忽略的一瞬間,從而使我們經(jīng)常懷疑人生的意義,甚至懷疑我們的存在本身。所以,我無意于給喜立傳,或者寫一部喜的個人史,或生命史。
我只是把零星的材料串聯(lián)起來,試圖“拼接”出一個作為人的喜,并在那個遙遠而陌生的世界里找到喜;然后,想象自己站在喜的位置上,借著他的眼睛,去看他所處的世界,并描述那個世界的圖像,抽象出其結構,使它不那么遙遠而陌生。我希望奉獻給讀者的,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卑微個體生命的若干面相,是偉大時代中以個人(喜)為中心的幾幅剪影,是在總體格局相對穩(wěn)定,而微觀環(huán)境卻在不斷變動的歷史結構中好不容易才可以發(fā)現(xiàn)的幾處個體微粒。作為一個歷史學者,我非常清楚這樣做的困難與風險:我很可能描述了一個喜根本就不認識的世界,喜也很可能否認我所寫的這個人是他自己。
喜當然曾經(jīng)真實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正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真實地生活在自己所處時代一樣。可是,我們今天能夠知道并描述喜,卻是源于喜的墓得到科學發(fā)現(xiàn)與系統(tǒng)研究。而與喜一樣真實生存過的無數(shù)人,在我們的認識里,卻可能沒有一絲蹤影。我們也將和那些無數(shù)人一樣,不曾在歷史上留存。但我們確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歷史學者的使命之一,
就在于“在歷史中發(fā)現(xiàn)人”,唯有如此,才能證明我們自己在歷史中的存在,并給自己的生存賦予意義。
所以,這本小書,就試圖在一個宏大的歷史結構中尋覓喜曾經(jīng)存在過的蹤跡,揭示這些蹤跡在歷史過程中的客觀性,以及在歷史認識中的偶然性及其意義。我希望通過喜,給我們自己找尋在歷史長河中的存在感和“意義”。
世界,因為人的存在才會有意義。如果我們不存在,世界的繁華與消歇,對于我們(不存在的我們)又會有怎樣的 意義呢?所以,世界是每個人的,從每個人的角度出發(fā)去看,才形成自己的世界。在這個意義上,公元前三世紀下半葉的世界,不是秦始皇一個人的世界,而是無數(shù)人的世界。那個走向統(tǒng)一的中國歷史進程,也只是歷史進程的一個部分而已。 既然有成千上萬的人,那就有成千上萬的世界。要將歷史的“世界”“還原”為無數(shù)的人的世界,而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些人的世界。
在完全投入地寫作這本小書的一年里,我經(jīng)常穿梭于秦始皇時代與當今世界間的時空隧道中,往往會弄不明白自己身處何世!蛾套哟呵铩酚涊d了這樣一個故事:
晏子使于魯,比其返也,景公使國人起大臺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鄉(xiāng)有焉,國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復事,公延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歌之。”歌曰:
“庶民之言曰:‘凍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終,喟然嘆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為此?殆為大臺之役夫!寡人將速罷之!标套釉侔荨(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卷二《內諫篇》,“景公冬起大臺之役晏子諫第五”,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111頁;晏子所歌之句讀,據(jù)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卷一,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1頁。)
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就想: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喜是愿意做秦王政、秦始皇的“黔首”呢,還是更愿意做齊景公時代齊的“國人”?
當然,這不是喜的問題,是我的問題;也許,它也是或應當是很多人的問題。
可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凍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
幸好還有喜。所以,有了喜的時代。幸好還有喜。所以,有了喜的世界。
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 作者簡介
魯西奇,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歷史地理與中國古代史研究。專業(yè)代表作有《區(qū)域歷史地理研究:對象與方法》(2000、2019)、《中國古代買地券研究》(2014)、《中國歷史的空間結構》(2014)、《中國古代鄉(xiāng)里制度研究》(2021)等,另著有《漢書》講稿《何草不黃》(2015)及學術隨筆《誰的歷史》(2019)。
- >
山海經(jīng)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