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早期中國的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52109
- 條形碼:9787513352109 ; 978-7-5133-5210-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早期中國的鬼 本書特色
鬼作為人性的另一面,補充了生者的世界;對鬼的研究,可以為我們理解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歷史特性和洞察人性幽微提供一個特殊的窗口。 作者蒲慕州,是少數于古代埃及、古代中國社會與宗教、比較古代史研究三方面均有建樹的學者;本書亦采用跨文化比較研究,將中國的鬼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鬼進行比較,揭示每種文化的個體特征。 蒲慕州將之前自己關于鬼的諸多研究成果融入一書,內容上化繁為簡,敘述上簡約流暢,更適合大眾閱讀。 蒲慕州在處理史料方面的卓越能力使得這本書不僅非常有啟發性,而且讀起來也輕松愉悅。 ——《宗教研究評論》
早期中國的鬼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有一個鬼的世界,它在廣被接受的文化話語體系或宏大敘事中并不明顯。然而,這個陰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國過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認識中國,洞察歷史與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在早期中國,人們認為鬼是從哪里來的?它們長什么樣?人們如何認知和對待鬼,如何想象它們與生人的關系?鬼在信仰體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們如何影響文學、藝術,并改變人們的世界觀?是什么讓鬼變得可怕?是什么讓它們充滿惡意?又是什么讓它們也很脆弱?人們從什么時候開始以溫和的方式談論鬼,以及為什么?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學科的方法,從宗教、歷史、社會理論、心理認知等多角度,追溯了從遠古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所存在的鬼觀念;并將中國的鬼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鬼進行比較,揭示每種文化的個體特征。
早期中國的鬼 目錄
早期中國的鬼 作者簡介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少數于古代埃及、古代中國社會與宗教、比較古代史研究三方面均有建樹的學者,其中文著作主要有《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法老的國度》《歷史與宗教之間》等;英文著作主要有Wine and Wine Offering in the Religion of Ancient Egypt(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1995)、In Search of Personal Welfare: A View of Ancient Chinese Religi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8)、Enemies of Civilization: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ers in Ancient Mesopotamia, Egypt, and China(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5)、Daily Life in Ancient China(Cambridge, 2018)、Ghosts and Religious Life in Early China(Cambridge, 2022)。 黃咨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埃及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博士。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