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萬有引力書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13715
- 條形碼:9787218113715 ; 978-7-218-11371-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萬有引力書系) 本書特色
萬有引力社會議題書系“萬相”001號作品。
短短兩個世紀,世界就從農業社會徹底轉變為商業社會,在這個極度便利、高速發展的消費時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文化經歷了深刻的變化。市場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社會與政治的多重變革。品牌、大型百貨公司、公關和廣告的繁榮,商品價值的過度包裝,無不影響著人類自我認知、自我實現的方式,使我們從自給自足的生產者“進化”成了“買賣機器”。
本書從18、19世紀商品經濟發軔的歐洲入手,展現了消費主義、商業文化誕生和發展,并成為現代生活中心的過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費社會的轉變和商人權力的急劇上升,是如何將我們制造成“消費者”的。
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萬有引力書系) 內容簡介
作者從19、20世紀的歐洲和北美入手,清晰地追溯了商業社會的歷史演變:19世紀初,大多數法國農民還是自給自足的狀態,如今已被卷入龐大的全球化、網絡化的生產體系。在短短的兩個世紀中,自給自足的農民社區逐漸衰落,為無數相互聯系的城市消費者讓路。農業社會向消費社會轉變的主要階段是怎樣的?市場力量是如何產生的?伴隨著大規模的商品流通,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哪些變革?品牌、大型百貨公司、公關和廣告等如何包裝商品,賦予提升其象征性價值?作者通過真實的歷史性敘述,講述了世界向消費社會的轉變。
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萬有引力書系)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萬有引力書系) 前言
級消費者:呈指數增長的未來(結語)
如果本書對消費史的介紹到1960年就結束的話,有人可能會質疑,在此之后的半個世紀里,難道沒有商業領域的新發展嗎?但事實上,我們會發現,在1960年之后,一切新的發展都只是在重復和放大已經發生的現象。作為結論,本章整體介紹本書中分析的所有現象是如何在近兩個世紀以來呈指數增長的。
讓我們回到本書開始的部分:商品流通。自19世紀公路發展和鐵路建立以來,商品流通的速度穩步加速。尤其是從1960年代開始,在貿易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商業更加不受時空約束了。在20世紀中葉的港口,貨物的運輸仍然大量依賴碼頭工人的體力勞動來完成,靠人力把貨物裝船和卸下,花費數天時間。到了1970年,貨物的裝卸就逐漸不需要人工了。現在,港口的商品都是放在集裝箱里,由起重機從運輸卡車上卸下,再裝到貨船上。這樣,幾噸貨物在幾十分鐘內就裝載完成了,短時間內就完成了以前碼頭工人要干上好幾天的工作。
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萬有引力書系) 目錄
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萬有引力書系) 節選
讓我們回到本書開始的部分:商品流通。自19世紀公路發展和鐵路建立以來,商品流通的速度穩步加速。尤其是從1960年代開始,在貿易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商業更加不受時空約束了。在20世紀中葉的港口,貨物的運輸仍然大量依賴碼頭工人的體力勞動來完成,靠人力把貨物裝船和卸下,花費數天時間。到了1970年,貨物的裝卸就逐漸不需要人工了。現在,港口的商品都是放在集裝箱里,由起重機從運輸卡車上卸下,再裝到貨船上。這樣,幾噸貨物在幾十分鐘內就裝載完成了,短時間內就完成了以前碼頭工人要干上好幾天的工作。
海運的現代化使得商品生產化的進程也更快了。中國的棉花會運到孟加拉國,由當地工人制作成T恤,再運到法國的連鎖商店里銷售。在現代,這一趟旅程的運輸成本并不算高,再加上勞動力非常便宜,所以利潤還是可觀的。另外,大公司開始將越來越多的生產外包給多個分包商,這些分包商也參與了當地的規模經濟。由于貨物的運輸不再是障礙,物流不再制約商業發展,企業家們開始籌劃利用物流來以成本生產產品的每個組成部分。例如,智能手機生產商為達到優化生產成本的目的,把手機的主板、電池、屏幕拆分給世界各地的分包商制造,而分包商的上游則是各種礦業公司。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人與商品之間的心理和現實距離都縮小了。讓我們假設一個人在不同的年代要買一本書。1990年代的人在聽說一本好書后會仔細記下書名和作者,幾天后,他得步行到市中心的書店去訂購,書商再根據顧客的需求從經銷商處訂購這本書。一周后,書店給客戶回電告知這本書到貨了,顧客便可以在下次有空時去購買。2010年代的人們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買書。在聽到一本有趣的書后,他只是動動手指就用智能手機購買了這本書。如果他特別急于要讀到這本書的話,還可以加急24小時內到貨,或者買立刻可讀的電子書。這種購買流程的縮短是靠著海運集裝箱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才實現的。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它減少了,甚至消滅了等待。人們對商品的欲望不再受到流通限制的約束,可以迅速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然而,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會讓人的欲望滿足,恰恰相反,速度越增加、人們越不耐煩,市場流通的驚人進步對現在的人們來說也只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萬有引力書系) 相關資料
本書考證詳細、引人入勝,為我們提供了認識消費社會歷史的窗口。
——法國《解放報》
安東尼·加盧佐的文字雖然充滿雄心,但又非常容易理解。正如他所說的,消費并不是從始至今都像這樣占據人們生活的中心位置。這本書探討了社會在不到兩個世紀的時間里向“消費社會”發展的過程。
——法國經濟月刊《經濟新解》
此前,已經有不少批評聲指向過度膨脹的消費社會及其必然結果——“人類變成買賣機器”。50年前,讓·鮑德里亞在他的《消費社會》一書中就描述了這一現象。但是,向消費社會轉變的歷史是怎樣的?其背后有著怎樣的復雜機制?消費主義如何接二連三地進入城市、家庭和媒體?在《制造消費者》這本論述清晰而引人入勝的書中,社會學家安東尼·加盧佐破譯了消費主義演變的迷人軌跡。
——法國文化周刊《電視全覽》(Télérama)
本書作者沒有理論自負、沒有展現意識形態,而是用有據可查的文本為讀者展現了多種視角及例證,淺顯易懂地講述了1800年到2000年消費社會的演變。
——法國科普月刊《為科學》(PourlaScience)
制造消費者:消費主義全球史(萬有引力書系) 作者簡介
[法]安東尼·加盧佐(Anthony Galluzzo)著
法國讓·莫奈大學講師,在Coactis實驗室主持“消費文化和市場新策略”項目的研究。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