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直面人文學術危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021996
- 條形碼:9787554021996 ; 978-7-5540-2199-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直面人文學術危機 本書特色
本書是“日知文叢”系列之一,是清華大學□□系教授仲偉民有關學術評價與有關學術期刊研究的文章合集。作者在擔任《清華大學學報》常務副主編的過程中,對于學術期刊與學術評價結合起來思考,并產生自己的想法。作者認為,目前中國學術期刊與學術評價存在的問題,是人文危機*直接*本質的表現之一。學術期刊是學術成果*主要的載體,學術評價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實際就成為學術期刊評價問題。其中包含了作者對學術期刊、學術評價、學術規范等問題的獨到體會和感受。也試圖對解決學術危機提出自己的看法。
直面人文學術危機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主要有: 量化評價扼殺人文學術 ; 如何客觀評價CSSCI ; 大學評價、學術評價與期刊評價 ; 學術共同體是建立公平公正學術評價的基石 ; 學術評價機制混亂導致學術期刊評價無序 ; 學術評價機構需要給予重新評價 ; 學術期刊問題的癥結在于期刊體制 ; 主輔顛倒: 原發期刊與二次文獻期刊 ; 評價機構凌駕于學術期刊之上 ; 學術期刊已被數據庫牢牢綁架 ; 學術期刊與學術研究關系之扭曲等。
直面人文學術危機直面人文學術危機 前言
序
羅 鋼
老仲從社科院一家“頂級期刊”來到清華,不覺已有十幾年了。這些年里,我們不但是《清華大學學報》配合默契的老搭檔,也是雙重意義上的同事,都一邊做學報的工作,一邊在人文學院教書。然而和老仲的投入相比,我在學報的工作只能算一份兼職,而他則可以說是全職做兩份工作。這還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全職,而是兩份安身立命的事業。我很清楚他在學報上付出了多少的時間、精力和熱情,甚至一度有些擔心,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繁重的學報工作會不會影響他作為學者的發展。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他不但把學報辦得越來越好,成為全國學報界公認的領□□物之一,而且在□□研究和教學上也成就斐然,在學者和主編這兩重身份上都非常成功。令人佩服的是,他不但走出了一條具有典范性的“編輯學者化”路子,還在編輯工作實踐中提煉出了學術,而且是一種“有思想的學術”,這本即將面世的書就是*好的證明。這種在學術和辦刊之間游刃有余的境界,決非一般人可及,從期刊研究的視角看,他的經歷本身,或許就值得做為個案來研究吧。
相處久了,在老仲身上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另外一種雙重性。他是山東人,謙謙君子,待人溫和,古道熱腸,有真性情,和他在一起會有如沐春風的舒適感。我想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他的朋友特別多,無論在學界還是期刊界都有很高的人望。與此同時,他的性格里也有嫉惡如仇的一面,那是一種令人肅然的果決和威嚴,略約近于古人所說的“溫而厲”。記得有一次,某位“名家”來稿,被我委婉謝絕后,很快又換了另一篇稿,雖然同樣乏善可陳,但礙于情面,我只好找了一位嚴格的外審專家,希望通過曲線形式解決這個頭疼的問題。沒想到要送外審時,發現這篇讓我糾結數日的稿子,早已被老仲直接退掉了。他看稿的眼光非常犀利,對本專業之外的稿子往往也能做出準確判斷,遇到好稿不問來處,不拘一格,不合格的稿子,不管作者身份多高,他退起稿來都不留情面。
這兩種反差很大的性格面向,在老仲身上毫不違和地統一起來。也正是這種雙重性,型塑了老仲思考和寫作的風格。前些年,他曾經在清華推動過一個系列的書評活動,組織學者和作者坐在一起,共同討論一部重要的作品。那時他就提出“建設性批評”的主張,倡導積極、健康、理性、嚴肅的學術批評。這部書稿恰恰可以看做他對這一主張的實踐,破與立,剛與柔,勇與智,相反相成,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學術批評。
這些文章給人的**印象,就是大膽率真,一劍封喉,富于批判性。比如,他敢于批判學報困□背后的體制弊端(《體制與技術雙重壓力下的高校學術期刊》),追溯學報體制形成的□□根由(《20中國現代學術傳統的承載者》《中國現代學術傳統與學術期刊的裂□》),揭出期刊界種種顛倒的怪現狀(《學術期刊與學術研究關系之扭曲》《主輔顛倒:原發期刊與二次文獻期刊》),抨擊評價機制之荒謬(《量化評價扼殺人文學術》《學術評價機制混亂導致學術期刊評價無序》),痛斥評價機構的越位及其危害(《評價機構凌駕于學術期刊之上》《學術評價機構需要給與重新評價》),對學界和期刊界種種亂象之批判,切中時弊,入木三分。
與此同時,他的筆端又帶有一種溫情。那是他性格中的另一側面,也來自他的對學術的熱愛,對期刊的關懷,對理想的堅持。以評價問題為例,盡管他對評價現狀表達了諸多不滿,但并非一味地批判和否定,而是肯定現有評價體制和評價機構的一些積極因素,并希望通過建設性的對話來改善評價(《如何客觀評價CSSCI》),他還對理想中的學術評價進行了初步建構(《學術共同體是建立公平公正學術評價的基石》)。對于學術期刊現狀,他在批判中也有褒揚,其中既有對某種辦刊思路和模式的肯定(《〈文史哲〉的獨特道路:小綜合、大專業》),也有對學術期刊中某一類文章的期盼(《學術□□:確立健康學術評價機制的基礎)。再如數字化問題,他雖然對此有過憂思,特別是對數據庫損害期刊利益表達過強烈不滿(《學術期刊已被數據庫牢牢綁架》),但更多是從期刊如何直面數字化時代出發尋找對策,甚至還在積極推動學術期刊的數字化實踐(《域出版助學術期刊走向真正的媒體融合之路》)。此外,他還敏銳地關注到學界和期刊界的一些小事(《從博士論文抽取部分章節發表合情合理合法》《學術論文刊發前公示不可行》),這些事看起來雖不大,但卻關乎學者和期刊人的切身利益,當大家熟視無睹或習慣性沉默時,他卻站出來為民請命,冷峻的表達難掩內心的溫度。
書中寫到了兩位期刊界的友人——張耀銘和朱劍,分別被老仲戲稱為期刊界的“帶頭大哥”和“□□大腦”。這兩位期刊“大佬”也是我素來尊敬的朋友,依我對他們的了解,用這兩個詞來形容可謂恰如其分。其實,老仲本人也兼有“帶頭大哥”和“□□大腦”這兩種特質,這些人物薈萃一時,是期刊界之幸。期待在他們和期刊同仁共同努力下,辦刊環境和學術生態能得以不斷改善,也期待在下一個十年里,能看到更多這樣犀利而不失理性和溫情的批評文字。
直面人文學術危機 目錄
如何客觀評價CSSCI / 9
大學評價、學術評價與期刊評價 / 19
學術共同體是建立公平公正學術評價的基石 / 29
學術評價機制混亂導致學術期刊評價無序 / 36
學術評價機構需要給予重新評價 / 40
學術期刊問題的癥結在于期刊體制 / 46
主輔顛倒:原發期刊與二次文獻期刊 / 49
評價機構凌駕于學術期刊之上 / 54
學術期刊已被數據庫牢牢綁架 / 58
學術期刊與學術研究關系之扭曲 / 62
將學術評價弊端歸咎于學術期刊是不公平的 / 67
“以刊評文”疏離了作者與編者的關系 / 70
出版英文學術期刊不等于國際化 / 74
“名”與“實”不符:學術期刊之尷尬 / 78
域出版助學術期刊走向真正的媒體融合之路 / 82
體制與技術雙重壓力下的高校學術期刊 / 93
學術期刊生存環境的惡化與危機 / 98
我看知網與趙教授的官司 / 101
中國現代學術傳統的承載者 / 105
中國現代學術傳統與學術期刊的裂□ / 117
《文史哲》的獨特道路:小綜合、大專業 / 128
君子尊德行而道問學 / 132
期刊界的帶頭大哥 / 136
學報界的□□大腦 / 141
學術□□:確立健康學術評價機制的基礎 / 147
論文寫作中的學術倫理問題 / 151
從博士論文抽取部分章節發表合情合理合法 / 158
一個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是怎么成為問題的 / 161
學術論文刊發前公示不可行! / 163
后 記 / 166
直面人文學術危機 作者簡介
仲偉民,清華大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學報》常務副主編、清華大學文科處副處長、全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曾經擔任《中國社會科學》與《□□研究》編審、總編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常務副主編。專著有《茶葉與鴉片:十九世紀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宋神宗》《康乾盛世》等,論文近百篇。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