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阮章競文存::筆記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222140
- 條形碼:9787530222140 ; 978-7-5302-221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阮章競文存::筆記卷: 本書特色
《阮章競文存》分為戲劇卷、詩歌卷、散文卷、小說卷、回憶錄卷、書信卷、札記卷、筆記卷,收錄作家、“老革命”阮章競一生所有重要作品,共七卷。這套書有著強烈的時代特征,從中不僅可見作者的心路歷程,亦可見出中國當代政治思想文化的變遷,也是中國文學一路走來的很好見證。本冊為該文存的筆記卷。
阮章競文存::筆記卷: 內容簡介
《阮章競文存(筆記卷)》是阮章競工作生活隨筆的合集。書中字里行間充滿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對正義必勝的信心,展現了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和共產黨一次次英勇的斗爭、堅定的信念,是弘揚紅色文化的佳作。文學價值之外,史料價值更顯獨特。
阮章競文存::筆記卷: 目錄
四十年代
一、整風之前(1941年8月-1944年1月)
1#筆記:在太行山時期的一些材料(1941年-1943年)
2#筆記:民間語言記錄(1942年)
3#筆記:太行山時期的材料(1943年-1947年)
二、不做文化工作(1945年6月-1946年12月)
4#筆記:《鄉間記事》之一
5#筆記:焦作工作筆記(1945年-1948年)(存目)
6#筆記:調查材料(1946年)(存目)
7#筆記:工作紀要(1946年3月-12月)(存目)
8#筆記:修武釣臺營調查材料之二(1946年12月)(存目)
9#筆記:關于打修武情況的通信(存目)
10#筆記:四幕秧歌劇《南王翻身謠——南王村斗爭紀實》
14#筆記:《洛陽小曲》(存目)
15#筆記:民歌曲譜十首(存目)
三、民歌體創作時期(1947年1月-1949年6月)
4#筆記:《鄉間記事》之二
16#筆記:華北文協筆記之一
4#筆記:鄉間記事之三
11#筆記:語言(1948年3月-1951年11月)
13#筆記之一:《戰爭、土地、政權》之一
88#筆記:文聯戲劇部工作筆記(1947年-1948年)(存目)
12#筆記:土改記事錄(存目)
16#筆記:華北文協筆記之二(存目)
五十年代
四、老華北局工作筆記(1950年5月-1953年2月)
18#筆記:華北局文藝處工作筆記之-(存目)
19#筆記:三反五反筆記之一(1952年2月-3月)
17#筆記:三反五反筆記之二(存目)
20#筆記:三反五反筆記之三、華北局文藝處工作筆記之二(1952年6月-1953年2月)
五、長篇背景材料(1954年11月-1958年7月)
21#筆記:《太行山不倒》寫作提示和大事記要(1954年11月)(存目)
13#筆記之二:《戰爭土地政權》之二
六、包鋼工作筆記(1956年12月-1959年10月)
22#筆記之一:包鋼工作筆記之一
29#筆記之一:包鋼工作筆記之二
23#筆記之一:包鋼工作筆記之三(1957年-1958年)
24#筆記:包鋼工作筆記之四
25#筆記:包鋼筆記之五
26#筆記:包鋼筆記之六(1959年1月-4月)
30#筆記:包鋼筆記之七
27#筆記:包鋼筆記之八
七、中國作協會議筆記(1957年3月-1959年12月)
22#筆記之二:中國作協會議筆記
23#筆記之二:中宣部會議筆記
28#筆記之一:全國文化工作會議記錄(1959年12月8日-1960年1月3日)(存目)
六十年代
八、出訪拉美筆記(1961年2月-5月)
31#-1筆記:訪問墨西哥日記(1961年2月26日-3月25日)
31#-2筆記:訪問古巴日記
32#筆記:訪問拉美的證件、地圖等
九、學習筆記(1962年-1963年)
29#筆記之二:聽會議傳達記錄(存目)
33#筆記:江西訪問記錄(1961年12月-1962年1月)(存目)
34#筆記:讀書雜記(1962年7月-9月)
35#筆記之一:讀帖、聽傳達記錄
42#筆記:華北局會議記錄(1963年6月-9月)
43#筆記:華北局傳達會議記錄(1963年9月-10月)(存目)
十、重訪太行山筆記(1960年-1963年)
28#筆記之二:杜希唐談修武縣斗爭情況(1960年1月4日)(存目)
35#筆記之二:陵川澤州訪問筆記(1963年3月11日-4月3日)(存目)
37#筆記:重訪太行山筆記**本(存目)
36#筆記:重訪太行山筆記**本補充(1963年4月)(存目)
13#筆記之三:重訪太行山筆記第二本(存目)
38#筆記:華北局農村工作匯報會記錄(存目)
39#筆記:重訪太行山筆記第三本(存目)
40#筆記:重訪太行山筆記第四本(存目)
41#筆記:群眾語言記錄(存目)
十一、四清筆記(1964年-1965年)
44#筆記:南段村四清工作筆記之一
45#筆記:南段村四清工作筆記之二
46#筆記:南段村四清工作筆記之三(2冊)
47#南段村四清工作筆記之四
48#南段村四清工作筆記之五(2冊)
49#群眾語言記錄(1965年-1981年)
52#筆記:四清工作團發的方言小冊子等材料
“文革”時期
十二、“文革”筆記(1966年一1976年)
53#筆記:“文革”期間筆記之一(存目)
50#筆記:“文革”期間筆記之二(存目)
51#筆記:“文革”期間筆記之三(存目)
58#筆記:“文革”期間筆記之四(存目)
56#筆記之一:“文革”期間筆記之五(1972年5月-1974年2月)(存目)
55#筆記:“文革”期間筆記之六(1972年12月-1976年10月)(存目)
54#筆記:“文革”期間筆記之七(存目)
57#筆記:家史(1967年初)(存目)
59#筆記:詩詞格律筆記(1976年)(存目)
60#筆記:氣功(1976年)(存目)
新時期
十三、新時期前期筆記(1977年-1983年)
61#筆記:會議記錄與長篇采訪筆記(1976年11月-1979年7月)(存目)
62#筆記:恢復長篇創作前后的筆記(1977年6月-1980年9月)(存目)
63#筆記:《群山》補充材料之一(1978年7月下旬-1978年9月)(存目)
64#筆記:《群山》
阮章競文存::筆記卷: 節選
一、整風之前(1941年8月-1944年1月) 1#筆記:在太行山時期的一些材料 (1941年-1943年) 作者批注: 這本子大概是四一年下半年到四二年時收集的材料。十分豐富,有對敵斗爭,有對國民黨斗爭,有土地問題,有關于剝削方式,有工作中的缺點,有執行政策的路線斗爭,有關于風俗問題,簡直琳瑯滿目。已二十多年沒有翻看過,今偶然一看,十分親切。 可惜有些記得不全,絕大多數未寫明時間,但我自己是可以看惜的。 1.1 1941年8月北方局黨校①(1976年9月9日)(存目): 抄錄曹靖華譯《斯大林論文學與藝術》 抄錄蘇聯社會主義的文學及其*近的文藝論爭 1.2 1941年10月-11月陽泉、魯西、冀南和一分區的材料(存目): 1.百團大戰中對偽軍的攻心術 2.散傳單的故事 3.破路工作 4.執行政策問題 5.魯西敵占區的富戶捐 6.雇農斗爭 7.婦女工作、婦女斗爭在魯西、家庭和睦 8.鞏固黨和發展黨 9.農村劇團經驗 10.部隊里的文化人團結問題 11.敵人抓壯丁問題 12.支部書記是地主 13.冀南的戲劇工作 14.兵工廠的工人在重慶的斗爭 15.聯防互助公約 16.鋤奸工作在魯西 17.冀南五分區的會門工作 18.對文化人的經驗教訓 19.小故事五則 20.一分區贊皇縣區長會議、全縣工作總結(11月28日) 21.高爾基論文學的語言 22.民兵故事 23.土地斗爭問題 24.承審員與少女 25.和東、元氏、內丘情況 26.贊皇敵占區區長會上的材料:七區、獲鹿、高邑、井陘、平東、昔東、臨城等 1.3 1942年1月16日太行文化人座談會 會門報告李雪峰 數年的根據地,群眾的生活,是起了很大的變化,守舊落后的思想改變了,今天在戰爭中,過去是離一百幾十里的遠處,則張皇失措。但在今天,數里地之近,群眾鎮定自如。人民都自動地需要武裝。 從群眾的斗爭方式上看,創造了許多新的方法方式。 雖是有上述的進步,但以今天來看,是非常不夠的,我們應面向現實來看,我們還要從舊的基礎上來看。因為受到舊社會的生活習慣,影響很深。 A.會門的發展,由平原上山地,由邯長大道,由清漳河上,不單是一個*落后的形式,而且發展到知識分子中來(小學教員、中學生、個別的大學生)。在這當中,失意的政人也在里面。在群眾中,有的地方占全體人民三分之一,有的全體參加。有的地方發展到暴動。黎城離卦道的事件,不僅表現會門問題,而且是我們工作落后的問題。他們用各種方法,不相信我們,我們不足的,就說是野蠻。表面對我們很好,我們是從形式上看會很好,實質上是相反的,如果不打破我們的表面片面觀點,則無法掃除這障礙。 B.會門的信仰。會門是不同于宗教的,有一種是迷信的,另一種就是有了政治行動的,有真龍天子。不管他是敵人利用的也好,頑固分子利用的也好,這一種是極秘密的,參入也是很嚴密的,領導上只有直線,而未有橫的關系。 從迷信上看:利用自然現象、風水,他們說清漳出廿八宿。在人事方面,講權力,弄兩個破鞋,當作東宮西宮。他們說,朝中的官員都是從前生修來的。 政治綱領上:不納糧、不納稅、分地,說我們長毛道快勝利了,將來你要什么好地都可以,但你要先賣了現有的地來信道。它的組織形式,很適合于野心家。 C.反映群眾的落后意識。 D.敵人及頑固分子利用。敵抓著這點落后的意識形態,來解決群眾的政治不滿。 E.會門都是反對進步的。 民兵是根據地的進步分子。 這里結婚要穿棉衣(不管夏冬),出嫁女人穿紅鞋。裹小腳放了,又纏。 有一個同志要寫一封信去爭取一個認識的偽縣長,不知怎樣的寫信封。去問政治部負責人,問他是否能寫上××縣政府?那個負責人說:這不行,如果這樣寫法,就等于承認他的合法,應寫的是“漢奸政府”(形式主義)。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敵人說這是大東亞民族解放戰爭,說過去四年和中國打,是因為英美支持了中國,今天日本已找到真正的敵人。在敵占區動員說:中國人都未有見過大世界,未有見過大海。而今天可以直接借這個機會到外國去,看看海洋去。 敵人用“配給制”來提出口號是防“共匪”,其實是掠奪資源。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內部起了變化,士兵由厭戰、逃跑、自殺,將能發展到反戰的。另外,就是不讓百姓談論太平洋戰爭,小鋪前先都貼著“莫談國事”。 現在爭取偽組織對敵人消極怠工,對我同情,暗中助我,當然反對也可。但今天如果完全不接受敵人的統治是不可能的。 P3-7
阮章競文存::筆記卷: 作者簡介
阮章競(1914.1~2000.2),中國詩人、畫家,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一戶貧苦漁民家里,只上過4年鄉村小學。13歲輟學做油漆店學徒,刻苦自學。20歲到上海謀生。后投身抗日救亡歌詠活動,成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學生。 1937年12月北上太行山,參加八路軍,擔任八路軍總部太行山劇團藝術指導員、團長。以文藝為武器,動員組織民眾參加抗日戰爭。期間他大量收集民歌民謠,加以提煉創新,創作出一系列民歌體的戲劇、敘事詩,確立了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代表作有大型歌劇《赤葉河》、長篇敘事詩《圈套》等。1949年創作的長篇敘事詩《漳河水》,被文學史家稱為中國新詩民族化的典范之作。 阮章競還是一位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童話詩《金色的海螺》獲得第二屆中國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譯成多國文字。 阮章競一生酷愛繪畫,在中國水墨畫、油畫棒畫和金石篆刻方面有深厚造詣。出版有《阮章競繪畫篆刻選》。 阮章競的后半生專注于以小說形式反映偉大的抗日戰爭,著有長篇小說《山魂》三部曲:《霜天》、《晴嵐》、《青春祭》。 曾在中共中央華北局宣傳部、中國作家協會、河北省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任職;先后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