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阮章競文存::書信·札記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222133
- 條形碼:9787530222133 ; 978-7-5302-221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阮章競文存::書信·札記卷: 本書特色
《阮章競文存》分為戲劇卷、詩歌卷、散文卷、小說卷、回憶錄卷、書信卷、札記卷、筆記卷,收錄作家、“老革命”阮章競一生所有重要作品,共七卷。這套書有著強烈的時代特征,從中不僅可見作者的心路歷程,亦可見出中國當代政治思想文化的變遷,也是中國文學一路走來的很好見證。本冊為該文存的書信·杞記卷。
阮章競文存::書信·札記卷: 內容簡介
《阮章競文存書信·札記卷》是阮章競書信與隨筆的合集。書中字里行間充滿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對正義必勝的信心,展現了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和共產黨一次次英勇的斗爭、堅定的信念,是弘揚紅色文化的佳作。文學價值之外,史料價值更顯獨特。
阮章競文存::書信·札記卷: 目錄
書信巻
七十年代以前
致阿英
致李鄉瀏
致丁力、徐遲
致丁力
致丁力
致丁力、徐遲關于《愛情的頌歌》
致丁力
致丁力
關于《傣家人之歌》致丁力、尹一之
致葛洛、丁力
致丁力
致丁力二則
致丁力
致紀鵬
致作品編輯部
致劉守華
致賀藝民
致丁力
致錢小惠
致臧克家
致高樺
致高樺
致劉守華
致北京文聯籌備組諸同志
致江風錢小惠
致劉守華
邊讀順寫下的參考意見
致劉守華
致劉守華
八十年代
致錢小惠
致錢小惠
致錢小惠
致沈季平
致劉守華
關于團史的通信
致沈季平
致劉守華
為《北京文藝》組稿事致張光年等
致劉守華
致紀鵬
致臧克家
致季成家
致王玉堂
復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昌陟
致林默涵
致劉守華
致辛妥、劉靜波、張宗耀
致孫克恒
致劉守華
致林默涵
致陳伯吹
致錢小惠
致中宣部
致駱有法
為修改參加革命時間寫的報告
致呂驥
致象角鄉校
致沈季平
致陳希同
致劉嵐山
致臧克家
致何光遠
致莫文征
致林默涵
致梵揚
致金鑒、李錫銘
致李白麟
致《北京日報》《北京晚報》
致孫銘有
致臧克家
致高樺
致沈季平
致《新民晚報》
致沈季平
致申世光
給北京城建開發公司的表揚信
致沈季平
致沈季平
致賴林嵩
致秦黎
致李汀
致曹彭齢
九十年代
致臧克家
致謝海陽
致謝海陽
致謝海陽
致梵揚
致曹彭齢
致王稚純
致張學新
致柳倩
致吳天才
致馬野
致臧克家
致孫琴安
致謝海陽
致謝海陽
致曹彭齢
致謝海陽
致沈世鳴、王致中
致《北京晚報》編輯部
致艾青、高瑛
致莫文征
致林默涵
致臧克家
致野曼、西彤
致謝明仁
致謝海陽
致野曼
致沈世鳴
致錢小惠
致李庶
致鄭伯農
致李志堅
致王曉建的信
致林家英
致野曼等
致葉蒼
致林默涵
答任波
致市委宣傳部
致北京同仁醫院
致傅天琳
致臧克家
致謝明仁
致劉烜
致劉烜
致劉烜
致何曾巫
致霍泛
致霍泛、李修仁
致王玉堂
給《參考消息》編輯部的信
致薄―波
致錢小惠
致曹彭玲、章誼
致閻麗
致閻麗
致王稚純
致孫琴安
致龍新民
致閻麗
致閻麗
致孫琴安
致張全景、丁關根
致王一桃
致賈慶林
致楊星火
復吳昊
復趙宇
復李慶福
復周理亞
致李琦
致高占徉
用稿費補《霜天》字數超出聲明
致胡剛
致大眾文藝出版社社長
致野曼
致胡剛
致薄―波
致紀鵬
致母國政
致機械工業部老干部局
致王玉堂
致傅天琳
致梵揚
致王大任
致梵揚
致張志安
關于《風雨太行山》一書暫緩出版的復信
致閻麗
致市文聯黨組
致周巍峙
致張樹英
致曹彭齡、章誼
致林默涵、魏巍
復丁慨然
札記卷
一、創作與草稿
讀毛主席詩詞十首感想
抗戰人物志六則
苦文旨要
《圈套》初版扉頁批注
為民間文藝題詞
對《力戒虛假》一文的批注
廬山所見
三寶樹寫生跋之二
編集設想
《漳河水》版本情況
編集子的打算
1980-1982年大事記
《石縫草》序
黃鶴樓筆會詩兩首
漣亭酒家楹聯
故鄉行之二孫中山先生故居
故鄉行之三孫中山紀念堂
對改編《清晨的凱歌》為電影劇本的意見
關于《向右公列傳》
爭當優秀黨員計劃
對電影《密令截擊》的意見
《漫漫幽林路》詩劇幕前語
在郭小川紀念座談會上的發言提綱
計劃安排
涅槃臥佛(未成稿)
到北京作協以來的工作
三星杯評獎意見
題歐陽山畫像
街頭所見
二、關于回憶錄的筆記
《故鄉歲月》原始稿說明二則
在與宋玉璽合影照片背后的說明
讀楊獻珍回憶文章
月夜
在上海時的活動回憶斷片
對《山西根據地史》試寫稿的意見
*早時期的習作
故鄉回憶錄的年歲背景
回憶錄的計劃
上海時期的回憶
《異鄉歲月》提綱
在太原太行山劇團團史座談會上的
發言提綱
戰火點燃了
對《太行山劇團大事記》的批語
關于團史大事記問題
三、關于《群山》創作
重新開始《群山》寫作筆記
阮章競文存::書信·札記卷: 節選
七十年代以前 致阿英 阿英同志: 信收到,同時又收到歌焚同志來信。歌焚同志大概是在三月間和楊潤身同志找過我,愿留華北文聯工作,我答應替她們轉告磐石同志。磐石同志說天津干部已調得太多,怕天津市委有意見,因此不要調了。我不知道她們出去參觀,很久未見她們再來找我,故未再注意此事,也未告訴你和白樺。歌焚主要是愛人和孩子在北京,我的意見既然磐石同志如此指示,我們不必去調,還是要她向組織提出,我看是會照顧的。至于她是否來你處工作,因為我不了解她的工作情形,請你和白樺商量解決好了。決定好請你給她一個回答,并告她我不另給她回信了。并請她原諒。 我的工作主觀上認為還算順利,全稿已基本改完,現在的問題是斟酌是否妥當和加深雕琢,但還得費些時日。 你的劇本已放出手了嗎?身體如何? 敬禮! 章競 6月4日 致李鄉瀏 李鄉瀏同志: 從《戲劇報》轉來你給我的信,我收到一星期多了,你所提出的問題,是關于文學形式的概念,這樣的定義,常常各有各的解釋,在我的能力上也解答不了。因為我自己只是學寫過一二個劇本或一兩個別的東西,文學工作現在仍只是小學一、二年級的階段,我自己是從事其他工作多于文藝工作,你這樣的問題,應該找專門家來解答。 你們讀的《文學概論》,我不知道是哪一本。十年前我曾讀過葉以群寫的。你這類的書,也看過一些。說老實話,這些書,只能得到一些常識,以現在來回憶,我也不曉得到底有什么印象。 我對文學的興趣,是從有用沒有用、得到益處多少而定的,從來不注意文學中的概念、定義是什么,因為沒有這樣的時間,也不想在這些方面去浪費時間,故難于給你們有什么幫助,不過為了不作啞巴起見,把我自己杜撰出來的理解說一下: 喜劇,有好幾種,有從頭到尾都是給人以歡欣愉快的,它通過這些情節,讓人們在這里認識一種道理,得到教育;有通過在人們感到是應該無情地鞭達的事情或人,這種人或事件,在普通生活中是丑惡的,因而使讀者(觀眾)感到可笑。讀者(觀眾)在這笑聲中認識這種障礙人民事業前進的東西,這也可說是諷刺劇。作家基于真實的條件下加以夸張,使人們更感到突出、集中、生動,因而感受也更深刻。 至于那些完全沒有思想,沒有新生活與舊生活矛盾的,完全是無理取鬧的,只逗觀眾由于低級趣味而發笑的劇作,那不是戲劇。 悲劇,一般是指反抗不合理的生活,作品中的主人公們*后以失敗,或者死亡來結束,使觀眾(讀者)感到這種生活的不合理而痛恨、憎惡,從而使人們對光明向往,或者從失敗的中間得到教訓。 那些只能使人看后,感到無出路,渺渺茫茫的悲劇,是不好的作品。 悲喜劇,一般是以一種良好的希望,開始展開矛盾,從而展出悲苦的生活,再而得到幸福、歡樂的結果。 以上三種東西,在劇作已是無法截然劃界限的,因為我們戲劇不可能沒有沖突,不可能沒有光明與黑暗之爭,很難在一個劇中找不到另一種形式的成分,往往是互相滲透,而構成喜、悲的結果,是看它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我以為可以這樣區別,但這個區別也只能如此。 同志們問我國有無悲、喜劇之分,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在中國戲曲中,很多是喜劇性的,如《三岔口》。悲劇也很多,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等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情節是從良好的希望開始的,*后使人痛恨那個舊的社會。話劇中也有的,如《李自成》,是失敗而結束,但給人得出沉痛的教訓。 悲喜劇,在解放后的作品中也是有的,地主使農民走上死亡的生活,而后在黨的領導下解放了,享受幸福與光明的生活而結束。 我以為僅用這三種形式,還是不能包括今天的全部劇作,因為新的生活,是打破了歷史的,前所沒有的巨大變革,文學(戲劇當然在內)是反映每個時代的生活,而又是這樣豐富多采,硬以三種東西來套,往往是似是而非。因而我以為學習不要鉆這種老規矩為好。對文學的研究,主要在作品給了我們是什么,是好是壞,哪些東西應打擊,哪些東西應學習,作品中什么東西、什么人在鼓舞我們前進。 文學上的教科書,它和科學不一樣,它的名詞定義不能用:水在零攝氏度下就會成冰的數字去說明。 我不是專家,所以我勸你們在學習中不要鉆這種玩意兒。但你們的認真態度,我認為還是非常好的。 P5-7
阮章競文存::書信·札記卷: 作者簡介
阮章競(1914.1~2000.2),中國詩人、畫家,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一戶貧苦漁民家里,只上過4年鄉村小學。13歲輟學做油漆店學徒,刻苦自學。20歲到上海謀生。后投身抗日救亡歌詠活動,成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學生。 1937年12月北上太行山,參加八路軍,擔任八路軍總部太行山劇團藝術指導員、團長。以文藝為武器,動員組織民眾參加抗日戰爭。期間他大量收集民歌民謠,加以提煉創新,創作出一系列民歌體的戲劇、敘事詩,確立了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代表作有大型歌劇《赤葉河》、長篇敘事詩《圈套》等。1949年創作的長篇敘事詩《漳河水》,被文學史家稱為中國新詩民族化的典范之作。 阮章競還是一位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童話詩《金色的海螺》獲得第二屆中國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譯成多國文字。 阮章競一生酷愛繪畫,在中國水墨畫、油畫棒畫和金石篆刻方面有深厚造詣。出版有《阮章競繪畫篆刻選》。 阮章競的后半生專注于以小說形式反映偉大的抗日戰爭,著有長篇小說《山魂》三部曲:《霜天》、《晴嵐》、《青春祭》。 曾在中共中央華北局宣傳部、中國作家協會、河北省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任職;先后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