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近代日本武士道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66706
- 條形碼:9787511566706 ; 978-7-5115-667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日本武士道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武士道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和倫理道德是社會條件和經濟狀況的反映。近七百年的武家社會孕育了武士文化,這種文化又塑造了日本民族。武士道思想作為日本民族獨特的精神文化和思想意識,對日本民族性格的塑造與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已經成為日本民族心理的深層文化積淀。本書闡述武士道的產生、它的理論化和全民化及其在日本近代歷史中的作用,深刻剖析武士道的內涵及武士道如何成為整個日本國民的一種國民道德和精神;探討武士道對整個日本民族文化、民眾心理產生的影響及日本民族性格的獨特之處。 本書既注重學術性,又極具可讀性,希望不僅是專業學者,甚至是社會大眾,都會開卷有益。
近代日本武士道思想研究 目錄
序章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二、研究武士道及其全民化的意義
三、關于武士道的研究史與研究現狀
四、本文的創新與不足
**章 武士道產生的社會基礎和宗教基礎
**節 武士的興起
1.1.1 武士與武士的性格
1.1.2 武士興起的時代背景
1.1.3 武士興起的過程
第二節 武士團的內部結構
1.2.1 武士家族制度
1.2.2 武士的身份關系
1.2.3 家族道德與主從道德
第三節 武士道的宗教淵源
1.3.1 神道與武士道
1.3.2 禪宗與武士道
第二章 武士道與儒家思想
**節 近世儒學對武士傳統文武觀的改造
2.1.1 傳統的文武兩道觀
2.1.2 近世儒學家的文武合一思想
2.1.3 幕末的文武兩道觀
第二節 近世儒學中的尚武思想
2.2.1 武士道與儒學的結合
2.2.2 武家家訓中的尚武觀
2.2.3 近世儒學中的尚武論
第三節 武士道的演變及其理論化
2.3.1 武士道的歷史演變
2.3.2 近世武士道的理論化
2.3.3 “道的覺悟”與“死的覺悟”
第四節 武士道中的忠誠觀念及其演變
2.4.1 律令制**的忠誠與武家社會的忠誠
2.4.2 近世武士忠誠的原則
2.4.3 主從之忠向君臣之忠的轉變
第三章 武士道與日本近代軍制的關系
**節 近代以前武士道教育與傳承
3.1.1 重武輕文的中世武士教育
3.1.2 習文尚武的近世武士教育
第二節 日本近代軍人武士道精神的形成
3.2.1 日本近代軍制的建立
3.2.2 日本近代軍人精神的形成過程
3.2.3 《軍人敕諭》及其在武士道**的意義
第三節 近代日本軍隊內部的軍人精神教育
3.3.1 家族主義在軍隊教育中的實踐
3.3.2 內務教育與日本近代軍人的養成
第四章 軍人精神與國民道德的統一
**節 《教育敕語》的頒布與全民武士化的完成
4.1.1 山縣有朋與《教育敕語》的頒布
4.1.2 井上哲次郎對《教育敕語》的詮釋
4.1.3 近代忠孝一致的道德觀
第二節 武士道與戰前軍事教育
4.2.1 學校修身教育與軍事教育
4.2.2 歷史教育中的皇國史觀和武士道
第三節 武士道與軍人精神的社會化——以帝國在鄉軍人會為中心
4.3.1 地方尚武團體的建立
4.3.2 田中義一與“帝國在鄉軍人會”
4.3.2 “帝國在鄉軍人會”的作用
第五章 戰時日本武士道的研究和宣傳
**節 近代武士道研究
5.1.1 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及其影響
5.1.2 井上哲次郎與武士道研究
5.1.3 戰時國民教育中的武士道
第二節 《葉隱》與戰時武士道精神
5.2.1 《葉隱》之“隱”
5.2.2 《葉隱》武士道的思想
5.2.3 《葉隱》武士道的影響
余論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