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明暗山 金克木談古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06234
- 條形碼:9787521206234 ; 978-7-5212-062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暗山 金克木談古今 本書特色
中外思想的變與不變,傳統文化的有文無文 看百家思想如何運作,探古今天地怎樣貫通
明暗山 金克木談古今 內容簡介
金克木先生乃一代大家,其學根基深厚,其識遠見很好,其文深入淺出,其人生波瀾跌宕,其作品豐贍廣博。我們邀請三位近年備受矚目的青年作家、學者以主題立意,精選其相關散文、隨筆,編就三冊并撰寫長文,以便于讀者依循路徑,領略各自奧妙!睹靼瞪健鹂四菊劰沤瘛酚牲S德海編選,分比較文化書、舊學新知書、無文探隱書三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其在今日之優長,與其他文化比較之情狀,盡在一冊。
明暗山 金克木談古今 目錄
仿佛明暗山(代序) 黃德海/001
比較文化書
文化問題斷想 003
三談比較文化 006
文化之謎:傳統文化·外來文化 013
文化之謎:科學·哲學·藝術 026
文化之謎:宗教信仰 038
文化之謎:世界思潮 051
東西文化及其科學 063
八俊圖引 066
兩大帝國的統一場 070
十字街頭象牙塔 088
二圣 101
平行名人傳 103
閑話哲學 106
“解構”六奇 109
模糊邏輯 112
幾何式哲學 113
舊學新知書
《舊學新知集》自序 117
文化三型·中國四學 126
傳統思想文獻尋根 135
虛字·抽象畫·六法 145
臺詞·潛臺詞 152
食人·王道 160
秦漢歷史數學 165
風流漢武兩千年 185
《春秋》符號 201
《論語》中的馬
——科學,技術,是一?是二?
——自然,人事,孰重?孰輕? 210
諸葛亮“家訓” 218
父子對話:八股文學 221
八股新論:評罪 225
八股新論:文“體” 241
八股新論:文“心” 263
無文探隱書
試破文化之謎 287
軌內·軌外 300
無文的文化 317
信息場 330
顯文化·隱文化 348
治“序”·亂“序” 361
從孔夫子到孔乙己 374
古“讀書無用論” 387
齊魯之別與傳統思想 394
談“天” 397
門外議儒家 403
妄談三皇 410
反傳統的傳統 412
空城對話 416
中國的神統 419
佛“統” 422
三“王”的傳統 424
兩種“法” 427
學“六壬” 428
明暗山 金克木談古今 節選
文化問題斷想 其 一 有一個外國人說:歷史告訴我們,以后不會再這樣了。另一個外國人說:歷史告訴我們,以后還會這樣。有個中國人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還是中國人說的好,把兩個外國人的話都包括了!皫煛保瓤梢允钦諛有Хǎ部梢允且秊殍b戒。學歷史恐怕是兩者都有。二十年前發生過連續十年的史無前例的大事,既有前因,又有后果。我們不能斷言,也不必斷言,以后不會再有;但是可以斷言,以后不會照樣再來一個“史有前例”了。歷史可能重復,但不會照樣,不會原版影印絲毫不走樣,總會改變花樣的。怎么改變?也許變好,也許變壞,那是我們自身天天創造歷史的人所做的事。歷史既是不隨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又是人們自己做出來的。文化的發展大概也是這樣。我們還不能完全掌握歷史和文化的進程,但是我們已經可以左右歷史和文化,施加影響。若不然,那就只有聽天由命了。對歷史進程可以看出趨向,但無人能打保票。 其 二 歷史上,中國大量吸取外來文化有兩次。一次是佛教進來,一次是西方歐美文化進來。回想一下,兩次有一點相同,都經過中間站才大大發揮作用。佛教進來,主要通過古時所謂西域,即從今天的新疆到中亞。西域有不少說不同語言的民族和文化。傳到中原的佛教,是先經過他們轉手的。東南也有從海路傳來的,卻不及西北來的影響大,那里沒有會加工的轉口站。青藏地區似乎直接吸收,但實際上是中印交互影響,源遠流長。藏族文化和印度文化融為一體,那里的佛教和中原不同。蒙古族是從藏族學的佛教,也轉了手。歐美文化進來也有類似情況。明中葉到清初,耶穌會教士東來并在朝廷中有地位,但是文化影響不能開展。后來帝國主義大炮打了進來,人和商品擁入,但文化還不像鴉片,打不開局面。西洋人在中國出的書刊反而在日本大量翻印流行。所謂西方文化是經過東方維新后的日本這個轉口站涌進來的。哲學、文學,直接從歐洲吸收而且有大影響的,是經過嚴復和林紓的手。兩個翻譯都修改原著,林紓還不懂外文。此外許多文化進口貨是經過日本加工的。梁啟超在日本辦雜志。孫中山在日本鼓吹并組織革命。章太炎在日本講學。魯迅、郭沫若在日本學醫、學文學。從歐美直接來的文化總沒有從日本轉來的力量大。歐美留學生和教會學校雖然勢力不小,但在一般人中的文化影響,好像總敵不過不那么地道的日本加工的制品,只浮在上層。全盤西化,完全照搬,總是不如經過轉口加工的來得順利。好比電壓不同,中間總得有個變壓器。要不然,接受不了,或則少而慢,反復大。 其 三 中國人對于外來文化,不但要求變壓,還有強烈的選擇性。二道手的不地道的佛教傳播很廣。本來沒有什么特殊了不起的阿彌陀佛,只是眾佛之一,在中國家喻戶曉,名聲竟在創教的釋迦牟尼佛之上。觀世音菩薩也是到中國化為女性才大顯神通。玄奘千辛萬苦到印度取來真經,在皇帝護法之下,親自翻譯講解。無奈地道的藥材苦口,傳一代就斷了。連講義都流落日本,到清末才找了回來。玄奘自己進了《西游記》變為“唐僧”,成了吸引妖精和念緊箍咒的道具,面目全非。對西方文化同樣有選擇。也許兼容并包,但很快就重點突出,有幸有不幸。就藝術說,越地道越像陽春白雪,甚至孤芳自賞,地位崇高而影響不大。反而次品有時銷路大增,供不應求。流行的**部現代歐洲小說是林紓改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小仲馬),一演再演的歐洲戲劇是改編的《少奶奶的扇子》(王爾德),都不是世界**流的,而且變了樣。我們中國從秦漢總結春秋戰國文化以后,自有發展道路,不喜生吞活剝而愛咀嚼消化。中國菜是層層加工,而不是生烤白煮的,*講火候。吃的原料范圍之廣,無以復加,但是蝸牛和蚯蚓恐怕不會成為中國名菜。至少在文化上我們是從來不愛一口整吞下去的。歐美哲學也同古時印度哲學命運相仿。人家自己*為欣賞的,我們除少數專家外,往往格格不入;甚至嗤之以鼻,或則改頭換面以至脫胎換骨,剩個招牌。有的東西是進不來的,不管怎樣大吹大擂,也只能風行一時。有的東西是趕不走的,越是受堵截咒罵,越是會暗地流行。所以,文化的事不可不注意,又不可著急。流行的不都是劣貨、次品,直接來不經轉口的上等貨有的也會暢銷,因此大可不必擔憂,更無須生氣。 1986年
明暗山 金克木談古今 作者簡介
金克木 (1912—2000),祖籍安徽壽縣,1912年生于江西。1930年至北平,1935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員,1938年至香港任《立報》國際新聞編輯,1939年執教于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學和湖南大學。1941年至印度加爾各答中文報紙《印度日報》任編輯,1943年于佛教圣地鹿野苑鉆研印度古典。1946年回國,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1948年起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化系教授。著有《印度文化論集》《比較文化論集》《舊學新知集》《蝸角古今談》《孔乙已外傳》《風燭灰》等,譯作有《通俗天文學》《印度古詩選》《古代印度文藝理論文選》《摩訶婆羅多插話選》等。 黃德海 《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著有《世間文章》《詩經消息》《書到今生讀已遲》《馴養生活》等。曾獲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第十七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文學評論家”、第三屆“山花文學雙年獎·散文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