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陳寅恪合集陳寅恪合集(別集寒柳堂集)(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1367
- 條形碼:9787544781367 ; 978-7-5447-8136-7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寅恪合集陳寅恪合集(別集寒柳堂集)(精) 本書特色
國內首度簡體橫排,悉心勘對; 史學大師陳寅恪經典論文、雜文二十三篇,體量更大; 絕世名篇《論》,陳師晚年頌紅妝,以嘆興亡; 陳先生對中醫的看法,禪宗探究,唐人小說研究……涉及唐史、明清史、佛教研究等豐富論題。
陳寅恪合集陳寅恪合集(別集寒柳堂集)(精) 內容簡介
陳寅恪經典學術論文結集,收錄《論〈再生緣〉》《韋莊秦婦吟校箋》《狐臭與胡臭》《論唐高祖稱臣于突厥事》等重要論文十余篇,附《寒柳記夢未定稿(增補)》,并收錄包含《論禪宗與三論宗之關系》《韓愈與唐代小說》《對科學院的答復》在內的雜文十一篇。本版《寒柳堂集》為靠前首部橫排簡體精校版,讓更多的讀者接近陳先生,閱讀其著,體悟其思。
陳寅恪合集陳寅恪合集(別集寒柳堂集)(精) 目錄
論唐高祖稱臣于突厥事
韋莊《秦婦吟》校箋
狐臭與胡臭
徐高阮重刊《洛陽伽藍記》序
朱延豐《突厥通考》序
俞曲園先生《病中囈語》跋
讀吳其昌撰《梁啟超傳》書后
《蓮花色尼出家因緣》跋
《三國志》曹沖、華佗傳與佛教故事
贈蔣秉南序
附寒柳堂記夢未定稿(增補)
雜稿
論禪宗與三論宗之關系
韓愈與唐代小說
坊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跋
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之所感
“對對子”意義
清談與清談誤國
五胡問題及其他
評吳宓詩三則
學生論文評語四則
關于黃萱先生的工作鑒定意見
對科學院的答復
陳寅恪合集陳寅恪合集(別集寒柳堂集)(精) 節選
狐臭與胡臭 中古華夏民族曾雜有一部分之西胡血統,近世學人考證之者,頗亦翔實矣。寅恪則疑吾國中古醫書中有所謂腋氣之病,即狐臭者,其得名之由,或與此端有關。但平生于生理醫藥之學絕無通解,故不敢妄說。僅就吾國古來腋氣之異稱,及舊籍所載有腋氣之人其家世種族兩點,略舉事例,聊供談助而已。尚希讀者勿因此誤會以為有所考定,幸甚幸甚!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總論》五八《小兒雜病諸候六》“狐臭”條云: 人有血氣不和,腋下有如野狐之氣,謂之狐臭。而此氣能染, 易著于人。小兒多是乳養之人先有此病,染著小兒。 寅恪案:腋氣今仍稱狐臭,如報紙藥品廣告及世俗語言中猶常見之。其得名之由,依巢氏之言,以為“有如野狐之氣”,義自可通。但今日國人嘗游歐美者,咸知彼土之人當盛年時,大抵有腋氣,必非血氣不和。其與染著無涉,更不待言也。 唐孫真人思邈《千金要方》七四之九“胡臭漏腋第五”論曰: 有天生胡臭者,為人所染胡臭者。天生臭者難治,為人所染者易治。 寅恪案:南宋楊士瀛《仁齋直指》有腋下胡氣之目,李時珍《本草綱目》一一《金石類》“綠礬”條附方中亦引之。“胡臭”之“胡”,自是胡人之“胡”,蓋古代“胡”“狐”二字雖可通用,但在《千金方》《仁齋直指》《本草綱目》編著之時,既不可認“胡”為“狐”之同音假借,而諸書作“胡”不作“狐”,亦不得謂以音近之故,傳寫致訛。然則腋氣實有“狐臭”及“胡臭”不同之二名可知也。惟二名孰較原始與正確,頗不易決。考唐崔令欽《教坊記》云: 范漢女大娘子亦是竿木家,開元二十一年出內,有姿媚,而微慍羝。 文下原注云: 謂腋氣也。 寅恪案:范漢女大娘子其先代之男女血統,無從得知,但竿木之伎本附屬于唐代立部伎之雜戲及柘枝舞者,而此種伎舞乃中央亞細亞輸入我國藝術之一。其伎舞之人,初本西胡族類,又多世擅其業者也。(詳《舊唐書》二九《音樂志二》、史浩峰《真隱漫錄》四五《柘枝舞大曲附柘枝舞小考》等,茲不贅述。)據此,則范漢女大娘子之血統,殊有西胡人種混雜之可能。其“微慍羝”者,或亦先世西胡血統遺傳所致耶?五代何光遠《鑒誡錄》四“斥亂常”條云: 賓貢李繤,字德潤,本蜀中土生波斯也。少小苦心,屢稱賓貢。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尹校書鶚者,錦城煙月之士,與李生長為善友,遽因戲遇嘲之,李生文章掃地而盡。詩曰:異域從來不亂常,李波斯強學文章。假饒折得東堂桂,胡臭薰來也不香。 北宋黃休復《茅亭客話》二“李四郎”條云: 李四郎名糱,字廷儀。其先波斯國人,隨僖宗入蜀,授率府率。兄繤有詩名,預賓貢焉。糱舉止溫雅,頗有節行,以鬻香藥為業,善弈棋,好攝養,以金丹延駐為務。暮年以爐鼎之費,家無余財,唯道書藥囊而已。 寅恪案:何、黃兩書皆謂繤出自波斯,且其兄糱又以鬻香藥為業。故繤為西胡血統,絕無可疑。至繤本身是否實有腋氣,抑尹鶚僅假“胡臭”之名以為譏笑,誠難確定。但《鑒誡錄》之作“胡臭”,足與《千金方》《仁齋直指》《本草綱目》等書互相印證,而李繤本人則因此條記載之故,亦發生體有腋氣之嫌疑也。總之,范漢女大娘子雖本身實有腋氣,而其血統則僅能作出于西胡之推測。李繤雖血統確是西胡,而本身則僅有腋氣之嫌疑。證據之不充足如此,而欲依之以求結論,其不可能,自不待言。但我國中古舊籍明載某人體有腋氣,而其先世男女血統又可考知者,恐不易多得。即以前述之二人而論,則不得謂腋氣與西胡無關。疑此腋氣本由西胡種人得名,迨西胡人種與華夏民族血統混淆既久之后,即在華人之中亦間有此臭者,倘仍以胡為名,自宜有人疑為不合。因其復似野狐之氣,遂改“胡”為“狐”矣。若所推測者不謬,則“胡臭”一名較之“狐臭”,實為原始,而且正確歟? 又孫思邈生于隋代,與巢元方為先后同時之人,故不可據巢書作“狐臭”而孫書作“胡臭”,遽謂“狐臭”之稱尚先于“胡臭”也。世之考論我國中古時代西胡人種者,止以高鼻深目多須為特征,未嘗一及腋氣,故略舉事例,兼述所疑如此。 (原載一九三七年六月清華大學文學會編《語言與文學》)
陳寅恪合集陳寅恪合集(別集寒柳堂集)(精) 作者簡介
陳寅恪(1890.7.3—1969.10.7),著名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語言學家、詩人,為中國現代史學界集大成者,與呂思勉、陳垣、錢穆并稱“史學四大家”。曾于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大學高等政治學校就讀,回國后先后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香港大學、廣西大學、燕京大學、嶺南大學任教,精通梵文、波斯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八門語言,國學功底深厚,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精華,在隋唐史、魏晉南北朝史、敦煌學、中國古典文學等領域造詣卓著,其史學治學方法對后輩史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中國史學界百年一見的人物,受歷代學人敬仰推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