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純粹理性批判》講演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01899
- 條形碼:9787100101899 ; 978-7-100-10189-9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純粹理性批判》講演錄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學生讀者與哲學研究你如果能夠把康德讀懂,就沒有什么能夠難倒你了。 不讀康德,無以了解西方哲學,讀本書讓你步入現代哲學的門庭。 國內康德權威鄧曉芒教授悉心講解,不可錯過! 本書不是那種完全入門性質的讀物,但又不是專門性的研究著作,也不是逐句解釋的細致的推敲,而是深入淺出,同時注重整體關聯,為讀者提供的是對《純粹理性批判》的較完整的把握。 本書適合于青年大學生和哲學愛好者作為系統閱讀和學習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這本曠世名著的參考書。
《純粹理性批判》講演錄 內容簡介
《純粹理性批判》一書是康德哲學的基礎,了解康德哲學的體系必由此入門。鄧曉芒老師還把這本書喻為國人訓練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的“夏令營”,因為本書涉及高度思辨的哲學層次。“你如果能夠把康德讀懂,就沒有什么能夠難倒你了。”鄧曉芒老師是康德研究專家和康德著作的非常不錯翻譯者,本書是根據他為武漢大學哲學系本科生開設的“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課程一學期的講課實錄整理而成。其優選的特色是全部口頭表述,將康德哲學的嚴肅的學術語言轉換為通俗易懂的口語。本書不是那種接近入門性質的讀物,但又不是專門性的研究著作,也不是逐句解釋的細致的推敲,而是深入淺出,同時注重整體關聯,為讀者提供的是對《純粹理性批判》的較完整的把握。本書適合于青年大學生和哲學愛好者作為系統閱讀和學習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這本曠世名著的參考書。
《純粹理性批判》講演錄 目錄
緒論
一、意義
二、方法
三、背景
四、主題
**講 《純粹理性批判》的主要思路(**、二版序言)
一、為什么要對理性進行批判?
二、什么是“純粹理性批判”?
三、怎樣對理性進行批判?
1、以數學和自然科學為榜樣
2、哲學應該模仿自然科學走上科學之路
3、現象與物自體的區分
第二講 《純粹理性批判》的總問題(導論)
一、經驗知識與先天知識
二、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
三、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
第三講 先驗感性論
一、先驗感性論的來由
二、感性認識的基本概念
1、直觀(Anschauung)
2、對象(Gegenst and Objekt)
3、感性(Sinnlichkeit)
4、感覺(Empfindung)
5、現象(Erscheinung)
6、純粹直觀(reine Anschauung)
7、表象(Vorstellung)
三、空間和時間
1、空間和時間的形而上學的闡明
2、空間和時間的先驗的闡明
3、空間和時間的結論
第四講 先驗邏輯導言
一、一般的邏輯
1、感性和知性的區分
2、一般邏輯的劃分
二、先驗邏輯
1、先驗邏輯與形式邏輯的區別
2、先驗邏輯的任務
3、先驗邏輯的劃分
4、先驗邏輯的意義
第五講 概念分析:范疇論
一、范疇體系的發現
二、邏輯判斷表
三、范疇表
四、短評
第六講 概念分析:先驗演繹(一)
一、先驗演繹的原理
二、**版演繹
1、直觀中領會的綜合
2、想象中再生的綜合
3、概念中認定的綜合
4、先驗統覺
5、客觀演繹
第七講 概念分析:先驗演繹(二)
第二版演繹
1、對“聯結”的概念分析(§15)
2、先驗統覺(§16)
3、對象(§17-§18)
4、對象的客觀性表現為判斷(§19)
5、范疇的客觀效力(§20-§21)
6、范疇的適用范圍和作用方式(§22-§25)
7、主觀演繹(§26)
8、三點結論
第八講 原理分析:圖型法
一、圖型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二、范疇的圖型化
1、量的圖型
2、質的圖型
3、關系的圖型
4、模態的圖型
5、兩個結論
第九講 原理分析:純粹知性的原理體系
一、量:直觀的公理
二、質:知覺的預測
三、關系:經驗的類比
1、**類比:實體和偶性
2、第二類比:因果性
3、第三類比:協同性
四、模態:一切經驗思維的公設
1、可能性的公設
2、現實性的公設
3、必然性的公設
第十講 向先驗辯證論過渡
一、一般對象區分為現相和本體
1、范疇只能有經驗的運用,不能有先驗的運用
2、現相和本體的區分
二、理性的幻相
三、理性的邏輯運用
四、理性的純粹運用
第十一講 對理性心理學的批判
一、**謬誤推理:實體性
二、第二謬誤推理:單純性(不朽性)
三、第三謬誤推理:人格性
四、第四謬誤推理:觀念性
第十二講 對先驗的宇宙論的批判
一、量的二律背反
二、質的二律背反
三、關系的二律背反
四、模態的二律背反
五、四個二律背反的解決
第十三講 對先驗神學的批判
一、純粹理性的理想
二、對本體論證明的批判
三、對宇宙論證明的批判
四、對自然神學證明的批判
五、對上帝存在的道德證明
第十四講 先驗方法論
一、純粹理性的訓練
1、純粹理性獨斷運用的訓練
a、定義
b、公理
c、演證
2、純粹理性爭辯運用的訓練
3、純粹理性假設的訓練
4、純粹理性證明的訓練
二、純粹理性的法規
1、理性運用的*后目的
2、*后目的之根據:至善
3、意見、知識和信念
三、純粹理性的建筑術
四、純粹理性的歷史
本課總結
《純粹理性批判》講演錄 節選
第二,在現象的知識里面,時空所提供的只是知識的形式,而不是內容。感性直觀的內容是知覺和印象,它們是些雜多的、偶然的東西,而作為先天的直觀形式的時空是有必然性的,并且它的尺度是均勻一致的。 第三,時間對空間占有優勢,它更加根本。我們雖然可以用空間來表達時間,但是表達得不完整,我們可以把時間看作一條線,但是這不能表達時間的相繼性、不可逆性和一維性。因為一條線畢竟是二維的,甚至于是三維的。當你在黑板上畫一條線,這條線實際上就是三維的,因為它畢竟還是有一些厚度的。所以,我們不可能用二維或三維的空間來表達一維的時間的,時間比空間更加隱蔽、更加深奧。 由此康德得出了兩個概念,就是“先驗的觀念性”和“經驗性的實在性”。由時間和空間所形成的知識首先是數學,它是時間和空間所造成的知識里面的先天成分,其次是經驗的知識,它是時空形式和感覺材料相結合的產物。感性認識有時空的先天形式在里面起作用,所以它具有經驗性的實在性和先驗的觀念性。 什么是經驗性的實在性呢?它是說,由時間和空間所形成的知識,必須要應用于經驗性的材料之上才具有實在性,或者說一旦應用于經驗性的材料之上它就具有了實在性,不是主觀幻想出來的。與經驗性的實在性相反的是先驗的實在性,它是說,即使不應用于經驗性的東西之上,我也可以單憑先天的東西形成一種實在的知識。在康德看來,先驗實在性的知識是不可能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沒有經驗性的內容,就什么也不是。只有當你接受經驗性的內容,你才能意識到你有時間和空間。時空的實在性,只是一種經驗性的實在性。雖然是經驗性的,但它卻有實在性,即客觀必然性,而不是像休謨所講的,完全是主觀聯想的。那么時空的這種經驗性的實在性又從何而來呢?它來自于先驗的觀念性。時間和空間都是先驗的觀念,而不是后天的觀念,也不是一些心理學的觀念,不是突發奇想出來的觀念,而是所有人不得不按照它去思考的觀念。我們不能夠拋開時間和空間去設想任何東西,因為它們都是認識主體的先驗規定。由此,時空雖然是只是觀念,但卻有客觀性,所有人都不可違背它。所以,正是時空的先驗的觀念性使得它們具有了經驗性的實在性。只要把這種先驗的觀念應用在經驗之中,這種經驗就成了一種客觀的知識,就成了具有實在性的經驗。康德對“客觀”的理解與我們日常的看法有些不一樣,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客觀的東西指自在之物本身。但是康德這里所理解的客觀,是指現象中那種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先天的東西。我們常說,客觀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康德的客觀也有這層意思,但歸根結底它還是主觀的,因為它是來自于認識主體的。但這種來自主體的東西,卻具有不可違抗的必然性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性。黑格爾說,康德把我們所通常理解的主客觀顛倒過來了。我們通常認為是客觀的東西,在康德那里反而被認為是主觀的。一方面,康德雖然也認為自在之物是客觀的,但是在他看來這個客觀是我們所不能認識的,我們自以為對它有認識,實際上那只是主觀的一種幻覺,這就防止了獨斷論;另一方面,我們通常認為有關現象界的知識是主觀的,但是由于康德加進了先天性,他就把它們稱之為客觀的,這就抵御了休謨的懷疑論。休謨不承認有什么先天的東西,他認為,既然一切知識*初都是來源于知覺、印象,那它們就是不可靠的。康德通過引進先天的東西,來說明有關現象的知識未必就是不可靠的,如果有先天的東西作為基礎,它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性的實在性和先驗的觀念性在康德那里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概念,它們是不可分的,是相互救援、相互解釋的。經驗性的實在性是由于先驗的觀念性帶來的,而先驗的觀念性之所以是先驗的,是因為它是運用于經驗之上的,但它又是觀念的。同時,他反對另外兩個概念,一個是經驗性的觀念性,它是休謨式的,即經驗性的東西都是觀念的東西,沒有實在性。 ……
《純粹理性批判》講演錄 作者簡介
鄧曉芒,1948年生,湖南長沙人。1979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攻讀西方哲學史的碩士學位,師從陳修齋先生、楊祖陶先生。1982年畢業,獲碩士學位,畢業后長期在武漢大學任教,2009年12月起,擔任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德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德國哲學》主編。專攻德國哲學,同時研究美學、文化心理學、中西文化比較等。主要著作有《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康德指要》(與楊祖陶合著)、《冥河的擺渡者——康德導讀》、《走出美學的迷惘——中西美學思想的嬗變與美學方法論的革命》(與易中天合著)、《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構》、《靈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學的生存意境》。主要譯作有康德《實用人類學》、《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康德“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楊祖陶校),胡塞爾《經驗與判斷》(與張廷國合譯)等,發表論文200余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