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王敏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7979
- 條形碼:9787513247979 ; 978-7-5132-479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王敏勇 內容簡介
中醫基礎理論是研究和闡釋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方法的一門學科,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主要涉及中醫哲學思想、藏象、精氣血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和養生、防治、康復原則等。它適用于中醫學、針灸推拿、中醫骨傷、中藥學等專業。
教材編寫特點:1.轉變觀念,適度調整:教材編寫充分體現出中醫基礎理論的認知特色,借鑒近時期來國家教學改革的相關成果,符合中醫藥高職高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方向,對部分內容作必要的調整,內容編寫體現素質教育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創造條件。2.準確定位,能力至上:突出職業教育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崗位需要為前提,能力培養為重點”原則,把握教材的深度、廣度,理論闡述做到必需、夠用;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畢業后的從業和發展,其內容應注意與國家助理執業中醫師考試大綱相銜接,保證畢業生與臨床工作“零”距離。3.突出特點,做成精品:教材編寫體現繼承性、科學性、性、創新性、簡明性、實用性,突出中醫藥特點,從整體上提高教材質量,編寫出“精品教材”。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王敏勇 目錄
一、中醫學的學科屬性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三、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四、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章 哲學基礎
**節 精氣學說
一、精氣的基本概念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章 藏象
**節 五臟
-、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第二節 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節 奇恒之腑
一、腦
二、女子胞
第四節 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二、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三、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第三章 精、氣、血、津液
**節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貯藏與施泄
四、精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 氣
一、氣的基本概念
二、氣的生成
三、氣的運動與氣化
四、氣的生理功能
五、氣的分類
第三節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四節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謝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五節 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一、精與氣的關系
二、精與血的關系
三、精與津液的關系
四、氣與血的關系
五、氣與津液的關系
六、血與津液的關系
第四章 經絡
**節 經絡的概念與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命名
二、走向與交接規律
三、分布規律
四、表里關系
五、流注次序
六、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
第三節 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二、奇經八脈的循行部位和功能
第四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
一、溝通聯系
二、運行氣血
三、感應傳導
四、調節 平衡
第五節 經絡學說的應用
一、說明病理變化
二、指導疾病的診治
第五章 體質
**節 體質的概述
一、體質的概念
二、體質的構成
三、體質的特點
四、體質的標志
第二節 體質的生理學基礎
一、體質與臟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的關系
二、影響體質的因素
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
一、體質的分類方法
二、常用體質分類及其特征
附:九種常見體質的判定標準(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
第四節 體質學說的應用
一、說明病因的易感性
二、闡釋發病原理
三、解釋病理變化
四、指導辨證
五、指導治療
六、指導養生
第六章 病因
**節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癘氣
第二節 內傷病因
一、七情內傷
二、飲食失宜
三、勞逸失度
第三節 病理產物性病因
一、痰飲
二、瘀血
三、結石
第四節 其他病因
一、外傷
二、蟲獸傷
三、寄生蟲
四、藥邪
五、醫過
六、先天因素
第七章 病機
**節 發病
一、發病的基本原理
二、影響發病的因素
三、發病類型
第二節 基本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精氣血失常
四、津液失常
五、內生“五邪”
第三節 疾病的傳變
一、病位傳變
二、病性轉化
第八章 養生、防治、康復原則
**節 養生
一、養生的意義
二、養生的基本原則
三、養生的方法
第二節 預防
一、預防的意義
二、預防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治則
一、扶正祛邪
二、治標治本
三、正治反治
四、調整陰陽
五、調理臟腑
六、調理精氣血津液
七、三因制宜
第四節 康復
一、康復的意義
二、康復的基本原則
主要參考書目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王敏勇 作者簡介
王敏勇,男,教授,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醫系中基教研室主任,從事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研究25年。河北省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多次擔任《中醫基礎理論》教材的主編,有豐富的編寫經驗。陳建章,男,教授,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從事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研究十余年。江西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西省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級重點學科中醫基礎帶頭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