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脊柱傷病1000個為什么脊柱食療保健50個為什么(作者用書100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53253
- 條形碼:9787513253253 ; 978-7-5132-532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脊柱傷病1000個為什么脊柱食療保健50個為什么(作者用書100冊) 內容簡介
脊柱病是常見病、多發病,WHO列為危害人類健康十大疾病之一,十分需要普及中醫脊柱運動力學理論指導的預防和早期發現病情的知識,對建設健康中國有重大現實意義。15個分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脊柱相關的知識。此為其中一個分冊,《脊柱保健食療50個為什么》。
脊柱傷病1000個為什么脊柱食療保健50個為什么(作者用書100冊) 目錄
脊柱傷病1000個為什么脊柱食療保健50個為什么(作者用書100冊) 節選
1. 為什么食療能預防和治療脊柱疾病? 答:自古就有“藥食同源”的說法,即認為中藥與食物的起源是一致的。我國現存*古老的藥物著作《神農本草經》中,食物類藥物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食療是中國傳統飲食和傳統醫學的重要內容,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個體差異、四季時令、地理環境等進行辨證施食,從而達到保健和治療的效果。 脊柱是由24塊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及起連接作用的椎間盤、關節和韌帶構成(圖1、圖2、圖3)。脊柱靠肌肉韌帶維持中軸平衡和產生運動。脊柱的疾病就是椎骨、骨連結和肌肉的疾病。中醫學認為,腎主骨,脾主肉,肝主筋,脊柱的中間是“陽脈之海”的督脈,兩旁是足太陽膀胱經,所以脊柱的食療保健主要是從扶陽氣、通經絡、補肝腎、強筋骨、養氣血、調脾胃來達到預防和治療脊柱相關疾病。補肝腎可以調筋骨,扶陽氣通經絡可以通督脈和膀胱經,調脾胃可以壯肌肉,所以說食療是脊柱保健行之有效而又沒有毒副作用的好方法(圖4)。 2. 為什么多吃養肝食品能強壯脊柱? 答:肝主藏血,主疏泄,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主生發,在體為筋。《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氣血。”“諸筋者,皆屬于節。”“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以上均說明經筋的運動強健有力,賴于肝血和肝氣的濡養。而我們人體的脊柱是由骨和骨連結所構成,包裹在椎骨外面的筋膜、韌帶起著連接、固定、營養骨頭及提供動力的作用。所以要想脊柱強壯,就必須養好肝,肝好則筋壯,筋者人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也,筋壯則骨強。 常用養肝食品:枸杞子、當歸、黃芪、韭菜、菠菜、茴香苗、山楂(圖5)、佛手(圖6)、西紅柿、芹菜、柑橘、小麥、桑椹、黃精、芝麻、蹄筋等。 常用食療方:枸杞陳皮茶、枸杞子山藥芝麻糊、枸杞子當歸上湯菠菜、茴香苗餃子、小麥大棗粥、西紅柿蛋花湯、芹菜炒山藥、枸杞當歸燉蹄筋等(圖7、圖8)。 3. 為什么常吃扶陽通督脈的食品能預防脊柱疾病? 答:督脈是奇經八脈之一,位于后背脊中,起于小腹內,下出會陰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內部,上達項后風府,進入腦內。《難經·二十八難》曰:“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督脈通過大椎穴與手足三陽經相聯系,與腎相絡,手足三陽經的陽熱之氣從大椎匯入督脈,故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氣,主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部疾病及相應的內臟疾病。督脈保健的常用穴位有長強、腰陽關、命門、筋縮、至陽、身柱、大椎、風府、百會,從這些穴位可以看出督脈充滿陽剛之氣,所以只要督脈中陽氣旺盛,經脈通暢,就可以預防和治療脊柱相關疾病(圖9)。 常用的扶陽氣、通督脈的藥食同源之品有:生姜、干姜、鹿茸、牛膝、蔥、巴戟天、杜仲、海馬、肉桂、韭菜、韭菜子、羊肉、核桃、茴香、鱔魚等。 常用食療方有:枸杞子蓯蓉酒、生姜枸杞子燉羊肉、干姜紅棗茶、核桃山藥生姜紅棗黑米粥、韭菜炒雞蛋等(圖10、圖11)。 4. 為什么中老年人寒涼性食品不能多吃? 答:脊柱保健的首要任務就是扶陽氣、通督脈、補肝腎、強筋骨。人到中年后氣血開始衰弱,頸肩痛、腰酸腿疼等脊柱病開始出現,這個時候飲食習慣就應該科學合理地搭配,多吃溫陽通督脈、補肝腎強筋骨之食品,少吃寒涼傷陽氣之品(圖12、圖13)。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靈樞·天年》曰:“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所以,中老年人不能多吃寒涼性食品,要注意固護元陽。多吃枸杞子、核桃、黑芝麻、黑豆、山藥、韭菜(圖14)、生姜、紅棗這類溫補食品,有益脊柱保健。 5. 為什么頸椎病患者要多吃生津發散之食品? 答:除去骶椎和尾椎,人體有24塊脊椎骨,其中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天有24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根據天人合一的原理,24塊脊椎骨對應24節氣,所以頸椎的保健當順應春天的節氣來調養(圖15)。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氣是給萬物帶來生機的季節,當自然界陽氣開始生發之時,人體內的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升發。春天所對應的臟腑是肝膽,五行屬木,所以頸椎的食療保健應當多吃辛散升發、疏肝柔筋之品。通過升陽發散,養肝柔筋來達到養護和治療頸椎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藥食同源之品有:葛根、木瓜、生姜、韭菜、薄荷(圖16)、烏梅、橘皮、山楂(圖17)等。 常用食療方有:葛根木瓜湯、生姜薄荷水、橘皮山楂茶、姜絲蔥花菠菜粥、陳醋辣椒涼拌黃瓜等。
脊柱傷病1000個為什么脊柱食療保健50個為什么(作者用書100冊) 作者簡介
總主編: 韋以宗,男,全國中醫骨傷名師,中醫整脊學科創始人,第二屆國醫大師中華中醫藥學會提名候選人。北京光明骨傷醫院和北京以宗整脊醫學研究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兼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兼中醫整脊標準審定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脊柱健康專業委員會會長兼脊柱健康標準審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原骨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亞健康分會創會副主任委員,整脊分會創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院韋以宗名醫工作室主任導師、美國紐約衛生職業大學和廣西、長春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天津中西醫結合骨科研究所和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等職。曾榮獲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優秀中醫院院長及國內外學術團體“中國整脊之父”等榮譽。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12項,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8篇,編著、主編著作21本,其中點校校釋古籍文獻22本,合計為4本,共計1573萬余字,其中二次再版5本,譯成外文的3本,在國際發行。曾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1項、省部級學術著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分冊主編: 潘東華,女,漢族,1964年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管理碩士研究生,北京光明骨傷醫院執行院長,主任醫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脊柱健康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常務委員,北京市昌平區中醫中青年領軍人才。參加編寫著作11本,其中主編2本,在國家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2篇,參加3項國家科研課題研究,曾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三等獎3項,參加編著的《中國整脊學》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 林廷文,男,漢族,1974年出生,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現任廣州禪醫佛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少林藥局禪醫功夫學院副院長,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脊柱健康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委員。發表論文5篇,參編著作3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