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伯林文集伯林書信集(卷三),建業年代:1960—1975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2890
- 條形碼:9787544782890 ; 978-7-5447-8289-0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伯林文集伯林書信集(卷三),建業年代:1960—1975 本書特色
《伯林書信集(卷三)》所跨的時間段,正是伯林本人生活和事業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大展宏圖的“建業年代”。此間伯林顯著的成就是在牛津成立了新的研究生院,并勇敢出任院長。除此之外,伯林還出任各種學術職位,頻頻發表廣播演說,并出現在電視和電影紀錄片中,廣受歡迎。自始至終,他都保留了“狐貍型”學者的特點:學術涉獵廣泛,同時廣交各界名流,始終保持著對文學、音樂和藝術的酷愛。所有這些,都在這卷書信中一展無遺。
伯林文集伯林書信集(卷三),建業年代:1960—1975 內容簡介
《伯林書信集》(卷三)的時間跨度自1960年至1975年,其間,伯林創辦沃爾夫森學院,奠定了其作為魅力型知識分子和杰出思想者的歷史地位。如今,沃爾夫森學院已成為牛津大學數一數二的研究生學院,而伯林的非凡個性也深深地浸入這一欣欣向榮的學術共同體之中。與此同時,伯林還親歷了那一時期波詭云譎的靠前政治,他身體力行,將對人性和觀念的洞察納入對世界的理解之中。而在學術方面,伯林一生中重要的幾部學術著作在此期間得以出版,也使其攀上了學術生涯的很好。
伯林文集伯林書信集(卷三),建業年代:1960—1975 目錄
書信
教授生涯 1960—1965:社會與政治理論講席教授(續)
英才聚集 1965—1966:伊夫雷學院簡史
院長任上 1966—1975:沃爾夫森學院創立
附錄
在越南問題上采取的立場
“自由之政治”:大眾版總結
年 表:1960—1975
重要人物生平
通信人與信件來源索引
總 索 引
譯后記
伯林文集伯林書信集(卷三),建業年代:1960—1975 節選
在越南問題上采取的立場 此文謹為回答兩個問題:美國入侵越南,你是贊成還是反對?在你看來,如何解決越南國內爭端? 我對自己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感受依然記憶猶新——當時我全力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這一態度至今未變。我希望自己在越南問題上能夠同樣做到愛憎分明,毫不含糊。我不知道戰爭會以何種形式結束。或許從一開始,美國人把軍隊派往越南這一舉動本身就已釀成大錯。我希望此事一開始就交給越南人,讓他們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自行解決。在我看來,越南似乎在真誠呼吁,反對他國干涉其內政。但目前這個時候,我并不希望美軍撤退,因為它可能導致對美國盟軍和盟友的大肆屠殺——完全可能——不問真假,一旦發現,格殺勿論。不錯,越南村莊遭受狂轟濫炸,無辜之人不斷被殺,這些足以駭人聽聞。可是,在我看來,置他人于不顧,聽任其慘遭敵人屠殺,則更是令人發指。如何保證這一切不會發生?又或者如何保證美軍的全面緊急撤退不會導致其他南亞、東亞國家的政府遭受驚嚇,不得已向一些政權屈服,而他們的人民對這些政權大多深惡痛絕。我們經常聽到的是,這些國家的現有政權并不比共產黨政權好多少,一樣也不受民眾歡迎;但我對此表示懷疑。就因為相信沒有人會施以援手,而將人民置于失去自由的境地,或者在外來勢力的高壓下更換政府——制造一種因惶恐不安而一擁而上隨大流的景象,如同20世紀30年代末發生在中歐的情況一樣——任何一個正派人都不會愿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我不知道這種類比是否正確,但要說它站不住腳卻需要令人信服的理由。我對越南的總體局勢了解不夠,不清楚他們宣傳的各種方法是否可行,其中包括沃爾特 · 李普曼、富布賴特參議員、小阿瑟 · 施萊辛格教授等提出的撤軍、飛地等諸如此類的建議。如果這些方法有可能阻止以上提到的兩種不幸發生,我當然會全力支持。但我認為它們在道德上根本無法立足,而且也不清楚這樣一種政策在現實中究竟有多少可操作性。即便如此,如果要我投票,我還是會投贊成票的。 如此一來,我就把自己置身于必須對自己的回答進行說明的尷尬境地。我希望能夠理直氣壯、不容置疑地回答“是”或“否”,就像大多數朋友們那樣。在西班牙問題上,我感覺不論對錯,并不存在任何質疑。同樣,在有關南非、羅德西亞、西班牙、葡萄牙或是1956年的布達佩斯問題上,也一樣涇渭分明、不存疑義。對朝鮮戰爭,我態度明確——聯合國在我看來采取了恰如其分的正確行為。可是,我著實羨慕那些在越南問題上能夠一如既往態度鮮明的人。美國人正處于騎虎難下的境地,毫不令人羨慕;且不說還有國家威望和世界權力平衡的問題;可是,如果不講任何條件實行撤軍,很可能適得其反,導致更多殘酷行徑的發生,更多人要因此受苦受難,與這一舉措所希望達到的目的背道而馳。任何解決途徑,只要盡可能少地造成破壞和壓迫,我都支持。我不贊成對某個絕對原則采取就算天塌下來也莫讓公義失道的立場:更不贊成開展意識形態的斗爭,傲慢自大或是頭腦簡單地固執己見,一定要把我們自己的做法或體制強加給其他國家,因為這些國家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可能與我們大相徑庭的傳統和追求。 ……
伯林文集伯林書信集(卷三),建業年代:1960—1975 作者簡介
以賽亞??伯林爵士(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國哲學家、觀念史學家、20世紀著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生于俄國猶太家庭,童年目睹俄國革命,1921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哲學,1939年借撰寫《卡爾??馬克思》的契機轉向觀念史研究。1957年就職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發表具有開創性的“兩種自由概念”演說,同年獲封爵士。1965年參與創辦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并出任首任院長。作為杰出的觀念史學家和學科主要奠基人,先后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學獎和伊拉斯謨獎。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