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中醫養生情志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18637
- 條形碼:9787521418637 ; 978-7-5214-186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中醫養生情志篇) 本書特色
心身一體的整體觀是中醫學的重要特色之一,為了讓*多讀者了解中醫情志養生的相關內容,本書沿襲了系列書籍中專業人士講科普的特色,對中醫情志養生進行了從古至今系統的介紹。全書分為上篇、中篇、下篇三個部分,其中上篇為中醫情志養生的歷史源流,介紹了情志養生的發展源流、古代及近現代名醫的情志養生觀念與方法等內容;中篇主要介紹中醫情志養生的理論和方法、香療情志養生、四季情志養生等內容;下篇為常見情志疾病養生保健,主要包括內科、神經科、婦科、男科、皮膚科等常見疾病的情志養生保健。
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中醫養生情志篇) 內容簡介
本書沿襲了本系列書籍專業人士講科普的特色,對中醫情志養生的理論、方法及臨床應用進行了系統詳實的介紹。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講述古代、現代情志養生觀及中醫情志養生理論;中篇講述情志養生方法;下篇為常見疾病的情志養生保健。本書適合中醫愛好者及熱愛養生者參考閱讀。
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中醫養生情志篇) 目錄
**章 古代情志養生觀
**節 情志的定義及其內涵
第二節 《黃帝內經》的情志養生觀
第三節 道家思想的情志養生觀
第四節 儒家思想的情志養生觀
第五節 其他古代名家的情志養生觀
第二章 現代情志養生觀
**節 國醫大師的情志養生觀
第二節 各地名老中醫個性化的情志養生觀
第三節 新時代的情志養生觀
第三章 中醫情志養生理論
**節 五行與情志養生
第二節 五臟與情志養生
第三節 體質與情志的關系
中篇 中醫情志養生方法
第四章 常用的情志養生方法
**節 中藥調理法
第二節 藝術保健法
第三節 談話溝通法
第四節 飲食調治法
第五節 運動保健法
第六節 按摩保健法
第七節 藥浴熏洗法
第五章 香療與情志養生
**節 香道與香療文化概述
第二節 中醫香療的興起與發展
第三節 香療對情志的養生保健作用
第六章 四季情志養生
**節 春季情志養生
第二節 夏季情志養生
第三節 秋季情志養生
第四節 冬季情志養生
……
下篇 常見疾病的情志養生保健
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中醫養生情志篇) 節選
《中醫養生情志篇/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 第三節 道家思想的情志養生觀 道家早在春秋時期形成了具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哲學思想,在中華文化和科學史上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極具影響力的一家。道家創始人為春秋末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強調“天道自然無為、人道順應天道”,其學說內容主要見《道德經》,它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而且其學術思想也促進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發展,如中醫基礎理論便源于道家的氣一元論、陰陽等。道家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這種思想影響了中醫對疾病與情志之間關系的深刻認識,形成了內容豐富、廣博高深的中醫養生文化。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生活中,源于道家思想的現代養生理論顯得更為重要,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學習。 一、儉嗇之道,深根固柢 《老子》在第五十九章中寫到“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這段原文蘊含了深厚的養生學理論,尤其*后一句發人深省的警句“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老子認為要想達到長生久視的境界,必須要履行“嗇”這個字。這些認識與《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論述的“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思想不謀而合。《素問》中這句的意思是將精氣和神氣留在體內,人體正氣充足,不外泄,致病因素就不能夠侵襲到人體內部,從而不會罹患各種疾病,這也是中醫倡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養生思想。 “長生久視”并不是道教所說的“長生不死”,這也是道家與道教不同之處,道教也源于道家,但也不同于道家,道教是強調在認識世界、自然規律之上,來修煉自己,而道家強調無為而為,順其自然,故道家的“活得長久”是能看清一切的意思。精氣神三者保持充盛,才能固其本源,得其根本,其精神清靈,能看到真實,看到本質。而實現這目標,離不開自然無為、虛靜守一的養生原則。這些觀點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顯現出來,如韓非子的“嗇神”“少欲”與管子的“節欲存精”說等,都與老子的養生思想一脈相承。而在中醫學方面,“長生久視”是一種美好的健康觀,所以歷代醫家也主張精氣神應守持于內而不耗傷,保存正氣達到這種健康狀態。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道德經》提出“少私寡欲”,是減少私人欲望之意,強調清心寡欲保養精神以獲長壽。這種思想受到了歷代養生家的重視,養生學中的“養精神”和“調情志”等都源于此。《黃帝內經》也深受影響,其中的情志養生方面就是直接受到了道家“養神”思想的影響。老子認為一個人只有現其本真,保持單純質樸的內心,減少私欲,棄絕智辯、偽詐、巧利,才能得到安寧,這既是治國的方法,同時也是養性之本。又如《道德經》第四十四章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他認為比起錢財和名利這些身外之物,生命才是*珍貴的,如果過分愛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耗費,過多藏貨必定招致慘重代價,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老子喚醒世人不要為名利而奮不顧身。這種愛身和貴身的思想對養生有著十分重要意義,一直被后世養生家所認可。如唐代大醫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寫道:“名利敗身,圣人所以去之。” ……
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寫給老百姓的中醫養生書系(中醫養生情志篇) 作者簡介
于春泉,研究員,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期刊編輯部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編輯出版分會副主任委員。兼任天津電視臺都市頻道《美食新氣象》節目中醫養生專家,天津新浪網健康頻道《懸壺TV》主講專家,天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健康大講堂》主講專家,天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健康周報》養生欄目供稿專家,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支部生活》(老干部版)養生欄目供稿專家。曾榮獲天津市衛生局(即天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以及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主持國家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5項,參加國家及省部級課題7項。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103篇,出版專著10部,申請發明專利4項。 王泓午,教授,醫學博士,中醫預防醫學、中醫內科學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臨床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第六、七屆常委,天津市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第一屆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分會第三屆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營養學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副主委;承擔科技部“十三五”重點專項、93計劃、支撐計劃等課題;主編行業規、劃教材循證醫學、醫學統計學、預防醫學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