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朝花夕拾》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38080
- 條形碼:9787511738080 ; 978-7-5117-3808-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朝花夕拾》研究 內容簡介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一生中影響深遠的散文集, 是原發表于《莽原》雜志的回憶性散文的結集。它不僅真實而細致地記錄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的人生軌跡, 而且記載了他人生道路的幾個重要轉折。本書從“本體觀”“解讀篇”“專題論”的三個角度構建研究的學術框架, 對魯迅和《朝花夕拾》做了客觀科學而從宏觀到微觀、從生平思想到藝術個性的分析研究。
《朝花夕拾》研究 目錄
**部分本體觀
一、主體論
二、客體論
第二部分解讀篇
一、《小引》解讀
二、《狗·貓·鼠》解讀
三、《阿長與〈山海經〉》解讀
四、《〈二十四孝圖〉》解讀
五、《五猖會》解讀
六、《無常》解讀
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解讀
八、《父親的病》解讀
九、《瑣記》解讀
十、《藤野先生》解讀
十一、《范愛農》解讀
十二、《后記》解讀
第三部分專題論
一、目前的離奇心中的蕪雜
——《朝花夕拾》中鬼魅世界之探究
二、論魯迅散文的人性化色彩
三、《朝花夕拾》“朝”“夕”談
四、論魯迅的人性觀
五、《復仇》:復仇話語的內在構成
六、論《野草》之夢境的幻覺型創造
后記
《朝花夕拾》研究 節選
《阿長與〈山海經〉》解讀 這篇作品作于1926年3月10日,發表于同年3月25日的《莽原》雜志第1卷第6期。
這篇散文的標題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為“阿長”,一為《山海經》。前者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即魯迅所說的“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后者是魯迅少年時代的一本啟蒙讀物,也就是魯迅永生難以忘懷的“這四本書,乃是我*初得到的,*為心愛的寶書”。這兩者似乎相距甚遠,風馬牛不相及,可魯迅卻把他們有意思地聯系到了一起。
1
阿長,魯迅和母親平時都叫她“長媽媽”。這是個怎樣的人呢?其實,她并不姓“長”,其真的姓名也被人忘記;她的體型也不長,“長”也不是形容詞,其“生得黃胖而矮”。她的這個名稱的來歷,魯迅是這樣記敘的:“記得她也曾告訴過我這個名稱的來歷: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個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這就是真阿長。后來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來補她的缺。然而大家因為叫慣了,沒有再改口,于是她從此也就成為長媽媽了。”
和我國古代傳統中的女性一樣,姓名并不顯得重要。她們“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除了小時候在家有過小名外,出嫁便隨夫姓,改名為“某某氏”;或稱“某某嫂”(如“祥林嫂”“楊二嫂”“單四嫂子”)、“某某娘”(如“春寶娘”)。這些稱呼顯示了婦女在家庭中的從屬地位,可它們畢竟是婦女與家人關系的組合。“阿長”的稱呼,卻來自一個與她毫無關系的先前的女工。別人的帶體型特點的稱呼(那個先前的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是個真阿長,與她完全相反),竟成了她的代名詞!這樣奇怪的事,魯迅在文中只是淡淡的一筆。在“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里,人們沒有自己的個性、失去了起碼的自我,就連*后一點具有個性色彩的姓名權,到了長媽媽這里,也被剝奪了。長媽媽無所謂的默認,人們的習以為常,并不見怪,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舊傳統之抹殺人的個性,竟然到了何等的地步!
我們看到:人們都“略帶些客氣”在“阿長”的“長”字后面加上了“媽媽”二字,稱她為“長媽媽”;“長”加“媽媽”,其實是一個非常滑稽的組合。表面上呈現的是禮儀,骨子里卻是對一個人的姓名權的侵犯。“長媽媽”的稱呼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反諷。
2
就是“長媽媽”這個婦女,在魯迅的生活中,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魯迅用了自己對長媽媽的情感的兩個波折,來描寫長媽媽的性格特征,抒寫自己對她的由衷的感激之情。
**個情感的波折,是由長媽媽平時對魯迅的約束,導致對長媽媽的厭煩,到發現長媽媽有滿腹“長毛”故事和抗拒“長毛”的“神力”,而產生特別的敬意。
來自長媽媽的約束,既有思想上的,也有行為上的。所以,魯迅直接表示了自己的厭煩:“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厭煩之一,是長媽媽與天真爛漫的少年兒童在行為上的相抵觸所導致的。
少年兒童的天性是真誠,可長媽媽卻“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風波,不知怎的我總疑心和這‘切切察察’有些關系”。少年魯迅性格活潑好動,愛玩,可長媽媽卻“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
不但管束自己白日的行動,連晚上睡覺也受到她的限制。魯迅寫道:“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這里我們也看到了少年魯迅的幼稚天真、直率坦誠。
《朝花夕拾》研究 作者簡介
魏洪丘,男,教授,任教于重慶市長江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出版有《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論》《中國現代文學流派概觀》《魯迅小說導讀》《魯迅雜文導讀》《魯迅〈野草〉解讀》等著作;在《文藝研究》《茅盾研究》《小說評論》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