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漢娜·阿倫特:活在黑暗時代:a life in dark time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71897
- 條形碼:9787532171897 ; 978-7-5321-718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娜·阿倫特:活在黑暗時代:a life in dark time 本書特色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是她那個時代*天才又*具挑釁性的聲音之一,也是一位影響力兩極分化的政治學家和哲學家,有人稱贊她遠見卓識,有人譴責她是騙子。她出生在普魯士,父母都是猶太人。1933年,她逃離了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以批判世界對二戰罪惡的反思而聞名。作為一個充滿內心矛盾的女人,阿倫特在36歲時才學會用英語寫作,然而她的**本書《極權主義的起源》卻一手改變了幾代美國人和歐洲人看待法西斯主義和種族滅絕的方式。她*著名、也是*具爭議性《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引發了軒然大波,爭議持續至今。 本書講述了她的故事。
漢娜·阿倫特:活在黑暗時代:a life in dark time 內容簡介
人物傳記。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是她那個時代的天才又極具挑釁性的聲音之一,也是一位影響力兩極分化的政治學家和哲學家,有人稱贊她遠見卓識,有人譴責她是騙子。她出生在普魯士,父母都是猶太人。1933年,她逃離了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以批判世界對二戰罪惡的反思而聞名。作為一個充滿內心矛盾的女人,阿倫特在36歲時才學會用英語寫作,然而她的**本書《極權主義的起源》卻一手改變了幾代美國人和歐洲人看待法西斯主義和種族滅絕的方式。她著名、也是具有爭議性《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引發了軒然大波,爭議持續至今。
漢娜·阿倫特:活在黑暗時代:a life in dark time 目錄
漢娜·阿倫特:活在黑暗時代:a life in dark time 節選
阿倫特為1950年代的日記取了一個寓言式的題目,“老狐貍海德格爾”,她狡黠地刻畫了一個有點人性的動物,“一點不狡猾,不但總是落到陷阱中,甚至都分不清有陷阱和沒有陷阱的差別”,也沒有正常的狐貍皮毛(注:薄薄的一層皮),“他根本沒有狐貍那身抵御艱辛生活的天然保護。”因此想出了精巧的解決方法:“他把陷阱當成了自己的洞穴”——想必這不僅指海德格爾的黨員身份,還指的是他與埃弗里德的家庭生活 。在她前幾次拜訪期間,布呂赫從紐約寫信,鼓勵她與自己的前情人重新做朋友,讓她相信海德格爾需要她的友誼來抵消自己的愚蠢和妻子——或許布呂赫也是給自己的理由。海德格爾同樣。 他們私下和解的本質在信中有所暗示。在《陰影》中,她告訴他,她“不屬于任何東西,任何地方,任何時候。” 他們在弗萊堡的**個晚上,她說她覺得自己不像一個德國人(“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一個德國女人”),也不像一個猶太人(“我早就不這么認為了”),她只是一個“喜歡真實的我,一個來自遠方的女孩”——這是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一首詩的標題 。 海德格爾回復了一首自己寫的同題詩。 陌生人, 即使對你自己來說, 她都是: 歡樂的山,悲傷的海 欲望的荒漠, 到達的黎明, 陌生人:凝視著家 從那里,世界開始。 幾年后,在她的第二本書《人的境況》(1958)中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探討的是寬恕,或許寫作時想著的是海德格爾。“如果得不到寬恕,”她想道,或者“從我們行為的后果中解脫出來”,人類將“局限于一種我們永遠無法從中恢復的罪惡行為之中;我們將永遠是它后果的受害者,就像魔法師的徒弟那樣,他沒有魔法可以破解咒語。” 阿倫特原諒了海德格爾;通過這樣做,她讓自己的世界重新走上正軌 。她生命后期的關鍵主題就是參悟思考、行動和判斷的重要意義,每當于此,“隱身的國王”從不曾遠離。她沒有忘記他性格的缺陷,尤其是當他在歐洲以一陣暴怒或一段時間的沉默來迎接她在歐洲日益增長的聲望時。1961年,她在寫給雅斯貝爾斯的信中寫道:“我知道,他不能容忍我的名字出現在公眾面前,不能容忍我寫書等等。” 不過,阿倫特“前路寬闊,一馬平川”,不經意間就把他包圍了。
漢娜·阿倫特:活在黑暗時代:a life in dark time 作者簡介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是天才又具有挑釁性的聲音之一,有人稱贊她是智者,有人譴責她是騙子。阿倫特也是一個充滿內心矛盾的女人,紐約著名傳記作家安妮·海勒,用快節奏又全面的方式,描述了她內心矛盾的來源和她的大成就,從混亂的童年,到她所謂“有意識的賤民”階段——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不會“因為社會的不認可,而對自己失去信心”,不會為了贏得認可而“不惜一切代價”。 本書是海德格爾《黑色筆記》(2014年)首次爆炸性出版后,他在筆記中大放的厥詞,以及他和阿倫特復雜的情人關系,都在本書中做了更新,令讀者對阿倫特的認知更多一層暈眩和唏噓。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