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智庫叢書拉美去殖民化之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47068
- 條形碼:9787520347068 ; 978-7-5203-4706-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智庫叢書拉美去殖民化之路 本書特色
黑格爾關于世界史的敘述不僅是世俗性的,同樣還是神圣的(secular-sacred):大寫的精神(歐洲資產階級民族國家的精神)肇始于中國,途經印度和波斯,沿著一條不斷上升的時間軸,*后抵達希臘和羅馬。那里感覺就像是家園,黑格爾指出說。大寫的精神從那里又再延伸至德國,德國是歐洲的中心,而歐洲當時被認為是世界的中心。黑格爾沒有提及非洲,因為他認為非洲根本就不在歷史之中(當然這只是他的敘述而已,正如今天人們常說的那樣);美國同樣被排除在歷史之外,因為在黑格爾的敘述之中,美國將成為精神未來的歸宿。但那是將來,黑格爾指出說自己只關注過往,當然還有當下。而南美則毫無希望,這里只有眾多“頭領”之間的不斷征戰,沒有任何歐洲人從全世界其他地區所期待的那種教養。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智庫叢書拉美去殖民化之路 內容簡介
該書以“去殖民化”為視角,論述拉美、非洲等地區力圖超越西方文化霸權,從而確立自身文化身份的策略。全書包括三部分內容:部分為基礎理論,主要論述現代性和殖民性,以及如何將文化關系從殖民性的牢籠中解放出來;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去殖民性理論與性別、種族和存在等問題的關聯,重點論述殖民性如何通過性別文化和種族文化發生作用;第三部分主要論述知識領域的(去)殖民性問題,強調面對政治、經濟和知識領域的殖民性,必須全面從西方的殖民權力矩陣中跳脫出來,以便彰顯另類的認識、另類的經濟、另類的政治和另類的倫理等。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智庫叢書拉美去殖民化之路 目錄
**部分 基礎理論
殖民性和現代性/理性
歐洲中心主義和現代性(法蘭克福系列講座引言)
另類世界與知識:拉美現代性/殖民性研究計劃
第二部分 種族、性別、存在和(去)殖民性
存在的殖民性:一個概念的發展
性別的殖民性
非洲和原住民生命觀及其政治意蘊:來自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的(去)殖民視角
第三部分 知識的(去)殖民性
歐洲中心主義,現代知識和全球資本的“自然”秩序
脫鉤:現代性修辭、殖民性邏輯與去殖民性語法
附錄 和諧的愿景與去殖民性的世界想象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