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過剩之地:美式富足與貧困悖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3714
- 條形碼:9787208153714 ; 978-7-208-15371-4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過剩之地:美式富足與貧困悖論 本書特色
《過剩之地》令人信服地證明美國政府干預的傳統由來已久,且非常強大,但為何政府干預力如此強大的美國,卻沒能遏制自己在發達國家中居高不下的貧困率?歷史倒退回19世紀末,彼時美國爆炸性的經濟增長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農業利益促進運動。這場運動使得美國聯邦政府確立了促進農業利益的稅收和金融政策,這些政策沒有帶來歐式福利,卻非常諷刺地導致了信貸民主化,開動了美國經濟的消費引擎。讀史早知今日事。底層掃地出門,中層美國夢碎,“需求側”經濟撕裂了今日之美國,然而原因卻要到歷史中去尋找。
過剩之地:美式富足與貧困悖論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了一個簡單而有力的假說以應對如下三個問題:為何美國的貧困現象比其他發達國家嚴重許多?為何美國經歷了對始自1980年代的政府干預的攻擊,也就是今天所謂的新自由主義革命?以及為什么美國很近正在遭遇75年來很嚴重的經濟崩潰?
盡管美國經常被看作一個自由的、放任的國家,本書作者給出了令人信服的反面證據。事實上,作者認為,一個強力的政府干預傳統暗中摧毀了歐洲式的福利國家的發展。她提出了一種比較政治經濟研究中側重需求的理論,解釋了這樣的情形是如何以及為什么發生。她的論述始于19世紀晚期美國的爆炸性經濟增長席卷世界市場,到處引發價格下跌的時期。當歐洲國家采取保護主義政策作為回應,在美國本土,更低的價格激發了一場重塑政治景觀的農業運動。聯邦政府制定了累進的稅收政策和一系列嚴格的財政調控措施,卻諷刺地帶來了更加唾手可得的信貸。隨著歐洲各國發展出集中于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模式,美國卻發展的增長模式卻是以消費為基礎的。這些大規模的干預導致了通過私人信貸而非社會福利政策來滿足民眾需求的經濟增長。其后果包括更高的貧困率,對稅收和調控的強烈抵制,以及被"抵押凱恩斯主義"催發的房產泡沫。本書勢必會引發大量爭論。
過剩之地:美式富足與貧困悖論 目錄
**部分 解釋美國的政府干預**章 農民的旅行壟斷勢力貨幣改革稅收管制第二章 比較不同的資本主義模式以階級為基礎的觀點資本主義的多樣性國家文化種族分裂國家結構和歷史制度主 第三章 比較政治經濟學的需求側理論
第二部分 促進農業利益的稅收管制第四章 沒有國家銷售稅的歷史 為何對國家銷售稅說不? 三次失敗的嘗試 戰后的嘗試 第五章 過剩之地 累進所得稅在美國的緣起 休伊·朗與累進稅 第六章 累進稅與福利國家 傾向私人福利的稅收優惠的興起 比較視野:其他國家的私人福利 累進稅的后果
第三部分 促進農業利益的金融管制第七章 美國的對抗性管制 破 產 對抗性管制 第八章 信貸民主化 世紀早期的美國信貸 比較視野中的聯邦住房管理局 信貸即正義 第九章 信貸國家與福利國家之間的權衡 各國的信貸和福利 信貸與消費 信貸與危機 第四部分 結論第十章 按揭凱恩斯主義:總結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致 謝 索 引 譯后記
過剩之地:美式富足與貧困悖論 相關資料
普拉薩德為弱美國福利國家的成因提供了引人注目的新解釋,并表明學術界、政界和新聞界認為美國比歐洲國家更自由、干預更少的傳統觀點,是錯誤的。
——理查德·拉克曼《國家與權力》《不由自主的資產階級》作者
《過剩之地》對美國政治發展和比較政治經濟學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普拉薩德認為信貸是美國福利國家以及強健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但以信貸為基礎的福利國家,其關鍵的腳手架就是顯著的管制制度,這一管制制度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晚期一直都在搭建之中。而當管制和累進稅制被拆除時,信貸卻在繼續擴張,其結果就是不平等和經濟災難。由于未能理解稅制、信貸擴張和管制之間的重要相互影響,美國的政客們同時對民主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伊麗莎白·桑德斯 康奈爾大學教授
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答案,解釋了為什么美國的福利國家如此脆弱,以及為什么如此多的美國人生活在貧困之中。普拉薩德通過使用縱向的歷史證據和橫向的跨國證據提出了一個簡潔的論點,即在管理收入分配方面,各國其實是在福利計劃和消費信貸之間做選擇。20世紀40年代,美國選擇了消費信貸,并從那時起一直信奉“按揭凱恩斯主義”,這種做法不僅對真正的窮人無益,而且還引發了經濟波動。《過剩之地》對我們這個時代*重要的討論議題做出了驚人的,但*終也是令人信服的貢獻。
——弗蘭克·多賓 哈佛大學教授
過剩之地:美式富足與貧困悖論 作者簡介
莫妮卡·普拉薩德(Monica Prasad),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學教授,曾任美國社會學協會(ASA)比較歷史社會學組主席。研究領域涵蓋經濟社會學、比較歷史社會學和政治社會學。新自由主義、美國稅收制度的發展以及美國持續的貧困是她關心的主要議題。普拉薩德還是多個知名學術獎項的獲得者,包括富布賴特獎學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教員早期職業發展獎、古根海姆社會科學類獎學金和拉塞爾·賽奇基金會獎學金,是社會學領域的學術新星。另著有《自由市場的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Free Markets)、《新財政社會學》(The New Fiscal Sociology)。余暉 1963年出生于江西省鉛山縣。先后畢業于江西財經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學院研究生院,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助教、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經濟發展基金會項目官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并兼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理事及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