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兩種傳承:社會科學中的定性與定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4598
- 條形碼:9787543234598 ; 978-7-5432-3459-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兩種傳承:社會科學中的定性與定量研究 本書特色
« 本書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進行了深入剖析,對于學者探尋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原理極具啟示意義。
« 本書得到了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社會學教授查爾斯·拉金(Charles Ragin)、弗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戴維·瓦爾德納(David Waldner)等著名學者的推薦。
兩種傳承:社會科學中的定性與定量研究 內容簡介
在社會科學領域,有部分學者認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采用的是同樣的邏輯。本書探究了社會科學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傳統之間的關系,特別關注政治科學和社會學,論證了這兩種范式包含不同的傳統。兩種傳統內在統一,但在規范、實踐和工具上存在差異。作者區分并討論了其中的主要差異,論及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幾乎每個方面,包括研究設計、目的、因果關系和模型、概念和測量、數據分析、案例選取等,指出這些差異是系統、連貫且彼此相關的。通過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加以比較,作者致力于讓更多研究者理解這兩種研究傳承的規范、實踐和基本原理,促進不同范式的研究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主張學者應跳出自己的研究方法視野,從另一種角度思考和分析。
兩種傳承:社會科學中的定性與定量研究 目錄
引論
1 為什么是兩種傳承?
1.2兩種傳承的特征和比較
1.3定性研究有何特色?
1.4結論
2 數學導引:向社會科學家選介邏輯學與集合論
2.1導言
2.2自然語言與邏輯學
2.3帶有二分類的必要與充分條件
2.4模糊集的必要和充分條件
2.5聚合
2.6面對數據的模型
2.7結論
部分 因果模型與推斷
3 先因后果與先果后因
3.1導言
3.2研究問題的類型
3.3個案
3.4結論:互補性與混合方法研究
4 因果模型
4.1導言
4.2兩種因果模型
4.3集合論模型和個案內分析:一種闡釋
4.4因果關系的復雜性
4.5殊途同歸
4.6結論
5不對稱性
5.1導言
5.2對稱與不對稱模型
5.3集合論模型的非對稱性解釋實例
5.4結論
6 休謨對原因的兩種界定
6.1導言
6.2定量傳統
6.3定性傳統
6.4結論
第二部分 個案內分析
7 個案內對跨個案的因果分析
7.1導言
7.2個案研究/小樣本研究中的個案內分析對比實驗/統計研究
7.3因果過程觀測對比數據集合觀測
7.4過程追蹤檢驗對比統計檢驗
7.5結論
8 因果機制與過程追蹤
8.1導言
8.2機制和因果推斷
8.3多元方法中的過程追蹤對比定性研究
8.4結論
9 反事實
9.1導言
9.2因果推斷的基本問題:不同的回答
9.3建構反事實
9.4結論
第三部分 概念與測量
10 概念:定義、指標與誤差
10.1導言
10.2對特征及指標的界定
10.3誤差/154
10.4結論
11 意義和測量
11.1導言
11.2語義學變換和集合成員函數
11.3次要變異原理
11.4隸屬函數和量表類型
11.5結論
12 語義學、統計學和數據轉換
12.1導言
12.2標準化比對意義保留
12.3對數轉換與模糊集轉換
12.4數據轉換的基本原理
12.5結論
13 概念的對立面與類型學
13.1導言
13.2針對概念對立面的對稱及非對稱的研究
13.3重疊對比排他的類型學
13.4語義學和名義類型學
13.5結論
第四部分 研究設計與普遍化
14 個案選擇與假設檢驗
14.1導言
14.2基于因變量進行選擇
14.3選擇個案的策略
14.4結論
15 概括
15.1導言
15.2定性的概括
15.3集合論概括和2×2表
15.4統計模型、完美預測項和集合論概括
15.5控制變量和完美預測項
15.6結論
16 范圍
16.1導言
16.2針對因果異質性問題的模型內回應
16.3為什么利用范圍條件?
16.4范圍和經驗檢驗
16.5結論
17 結論
17.1差異概要
17.2社會科學中的方法論多元主義 附錄
術語對照表
譯后記
兩種傳承:社會科學中的定性與定量研究 相關資料
本書終結了這種謬論,強調定性研究的特質,并逐點詳述與定量研究的區別。本書通俗易懂,向傳統觀點發出了全面的挑戰。
——查爾斯·拉金(Charles Ragin),亞利桑那大學
格爾茨和馬奧尼給出了社會科學的定性和定量范式的總體目標和假設,為讀者論證了為什么這兩種對比性的研究路數都是恰當的,促使雙方的讀者都能看到另類視角,并重新考慮他們自己的研究和目標。本書明確地向關于如何做研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挑戰。
——珍尼特·博克斯斯特芬斯邁耶(Janet BoxSteffensmeier),
俄亥俄州立大學
本書從研究設計、分析目標、因果效應、概念測量、個案選擇等方面,詳細論證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差異。原著深入淺出、言簡意賅、案例豐富,是一部廣受歡迎的社會科學方法論著。費孝通先生曾指出,“翻譯是有拘束的創作”。依我看,劉軍教授的翻譯遵循了費老的教導,為學界獻出了一份“信達雅”的社會科學讀物。
——邊燕杰,明尼蘇達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本書深入地反思了定量研究,系統地捍衛了定性研究的合理性。無論讀者專攻定量研究還是定性研究,都必然會在認真研讀本書中獲益匪淺。
——郭志剛,北京大學
這是社會研究方法論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清楚地論證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本質特征及其差異,為我們理解社會研究的不同取向和傳統提供了新的視角,值得社會研究者認真閱讀、深入思考。
——風笑天,南京大學
我贊同作者的結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存在差別,但地位同等重要。二者的互補而非互相排斥,增進了我們對社會現象的理解。
——張靜,北京大學
我非常欽佩這部著作。在定性方法論領域,格爾茨和馬奧尼是廣受尊敬的創新者。作者精通各項論題,論點推群獨步,論證清晰確鑿,使本書受眾廣布。本書必將激起有益的爭論;它對政治學方法論是一大貢獻。
——戴維·瓦爾德納(David Waldner),弗吉尼亞大學
本書文筆優美、令人信服。這部杰作必將得到廣泛閱讀、學習和引用。
——科林·埃爾曼(Colin Elman),雪城大學
兩種傳承:社會科學中的定性與定量研究 作者簡介
加里·格爾茨(Gary Goertz),圣母大學政治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系、比較政治、研究方法、國際和平與沖突。著有《社會科學概念:使用手冊》(Social Science Concepts: A User's Guide)等。
詹姆斯·馬奧尼(James Mahoney),西北大學社會學、政治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政治、研究方法。著有《殖民主義和后殖民發展:比較視野下的西屬美洲》(Colonialism and Postcolonial Development: Spanish Americ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劉軍,哈爾濱工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方向為關系社會學、社會學方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