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名作欣賞-跟著名家讀經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84674
- 條形碼:9787301284674 ; 978-7-301-2846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名作欣賞-跟著名家讀經典 本書特色
《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名作欣賞》為“跟著名家讀經典”叢書“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分冊。
本書是一部名家賞析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經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了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中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經典作品,包括魯迅、李廣田、葉圣陶、冰心、周立波、沈從文、豐子愷、老舍、錢鐘書、楊絳、胡適、王蒙、余光中、趙翼如、賈平凹、王小波、高爾泰代表作等。
作者均為專力于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余光中、蕭軍、謝冕、陳思和、嚴家炎、錢虹、吳周文、何希凡、李國濤、林友光、陳學超、田建民、唐韌、張仁健等。
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賞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的普及讀物。
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名作欣賞-跟著名家讀經典 內容簡介
“跟著名家讀經典”叢書共12本,《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名作欣賞》是其中一本。本書精選34篇現當代散文戲劇名篇解讀文章,文章作者包括蕭軍、李國濤、陳思和、余光中、孫紹振、嚴家炎、謝冕等大家,這些名篇主要是被公認的名篇;內容言之成理的新觀點、在某一學術領域上有新貢獻或在文學欣賞理論上有新創建;文章發表之后得到廣泛好評的。因此本書稿質量和價值均很高。 本書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文學通識閱讀背景、閱讀知識和文化素養方面的幫助,有利于讀者文學知識普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亦可作為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課外讀物和教師授課的教學參考資料。
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名作欣賞-跟著名家讀經典 目錄
【蕭 軍】 盡在不言中——魯迅先生書簡注釋及其他
【李國濤】 半生辛苦 萬種情懷——讀《〈吶喊〉自序》
【吳甸起】 生動傳神 蘊藉含蓄——《香市》賞析
【林友光】 “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讀李廣田散文《花潮》
【劉錫慶】 滿腔郁怒寫真情——讀《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李關元】 中國現代散文發軔期的力作——讀冰心的《笑》
【謝 冕】 病中椅枕看病的女孩子 ——冰心《往事?二》賞析
【陳學超】 偉大抗日民族戰爭的側影——讀周立波的《娘子關前》
【李旦初】 愛的頌歌 美的旋律——讀沈從文《月下小景》札記
【江錫銓】 人生如樹——讀豐子愷的散文《梧桐樹》
【孫華幸】 母愛,生命的樂章——解讀老舍《我的母親》
【[美]西奧多爾?赫特斯 張 晨等譯】“巴洛克風格”的*佳體現——錢鐘書的隨筆《談交友》
【田建民】 幽默觀的形象化表述——錢鐘書散文《說笑》賞析
【唐 韌】 一喻兩柄或多邊——讀《管錐編》札記兩篇
【羅維揚】 純凈精致的美文——楊絳早期散文四篇賞析
【張仁健】 明心見性 但憑寫手——莊因散文《母親的手》寫作特色
【陳思和】 甘作后生梯——讀《劫后文存——賈植芳序跋集》
【謝維強】 自由主義精神的深沉辯護——胡適散文《追悼志摩》賞析……
【余光中】 白話美文的模范——讀朱自清的散文
【孫紹振】 省略比強調更重要——以《背影》為例談方法問題
【張志忠】 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記憶——以《王蒙自傳》為例
【嚴家炎】 試說“中國的奧勃洛莫夫”——從《王蒙自傳》談到倪吾誠形象的典型意義
【張 恒】 敢問謎在何方?——梁衡散文《覓渡,覓渡,渡何處?》簡析
【錢 虹】 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讀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兼談其散文的詩性表述
【古遠清】 有情有韻 動人心目——余光中幽默散文《催魂鈴》賞析
【吳周文】 天下*怕傷害的是孩子——趙翼如散文《單身母親手記》賞析
【陳 協】 以天地自然之心體察萬物——劉亮程散文《狗這一輩子》賞析
【李生濱】 語言的藝術寫意和繪畫——賈平凹散文《鄰院的少婦》賞析
【何希凡】 用生命詮釋美與自由——讀高爾泰散文《敦煌四題》
【萬秀鳳】 對知識分子獨立價值缺失的反思——讀王小波的散文《花剌子模信使問題》
【許丙泉】 理性的光芒與快樂——讀《王小波散文三篇》
【李書磊】 一部特殊的史書——讀曹聚仁《我與我的世界》
【曾一果】 故鄉: 作為一種“現代神話”——關于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的“故鄉”
中國現當代散文戲劇名作欣賞-跟著名家讀經典 作者簡介
余光中,著名詩人。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曾任師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蕭軍(1907—1988),原名劉鴻霖,1907年生,筆名有三郎、田軍、蕭軍等。1934年10月創作了著名的《八月的鄉村》。他與蕭紅是“東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
謝冕,1932年生,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60年畢業留校任教。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著名文藝評論家、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陳思和, 1954年生于上海,著名當代文學批評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嚴家炎,1933年生,上海人,筆名嚴謇、稼兮。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1997年任全國丁玲研究會名譽會長。余光中,著名詩人。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曾任師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蕭軍(1907—1988),原名劉鴻霖,1907年生,筆名有三郎、田軍、蕭軍等。1934年10月創作了著名的《八月的鄉村》。他與蕭紅是“東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
謝冕,1932年生,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60年畢業留校任教。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著名文藝評論家、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陳思和, 1954年生于上海,著名當代文學批評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嚴家炎,1933年生,上海人,筆名嚴謇、稼兮。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1997年任全國丁玲研究會名譽會長。
袁良駿,筆名袁萬里、胡陵生。196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留校任教,1983年后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主任,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魯迅研究》雜志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錢虹,筆名金鞏。1982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后在該校獲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調同濟大學任文法學院副教授、教授。
劉錫慶,1938年生,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理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
李國濤,作家、學者。歷任中學教師、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學術通訊》編輯、《汾水》編輯部副主任、《山西文學》雜志主編、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研究員。
吳甸起,中國作家協會成員。有理論專著《文學魅力的尋覓》《讀賞論評》《新思維與新實踐》《文學審美欣賞方法指要》出版。
林友光,1933年生,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曾任北岳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編審。
西奧多爾·赫特斯(Theodore Huters),中文名胡志德,是美國“中青年”一代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1977年獲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執教于歐文加州大學。
羅維揚,1942年生,湖北隨州人。作家,編審。筆名揚勵、曼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張仁建,1938年生,曾為北岳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名作欣賞》雜志社總編輯。
古遠清,著名學者。1941年生, 1964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臺港澳暨海外華文學研究所所長,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副主席,華中師范大學博導評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文系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