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2016-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6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04012
- 條形碼:9787520104012 ; 978-7-5201-040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6-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6版 本書特色
本書以各地實施《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典型案例為主要內容,采取案例解析的方式,對各地在開展全民健身工作中的服務創新、設施建設、健身指導、信息服務、治理創新、活動賽事等方面的特色做法進行了深入分析,力求更好地發揮這些做法和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它既可以拓展典型案例的推廣價值,提升全民健身活動品牌,也有利于創新全民健身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務全民健身國家戰略。
2016-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6版 內容簡介
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群眾體育工作高度重視,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適應全民健身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應進一步發揮《全民健身規劃綱要》的杠桿作用,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轉型升級。在深入推進和實施《綱要》時應從以下方面入手:推進全民健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全民健身法規制度建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體育與其他部門融合發展;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全民健身;促進體育社會組織加快發展;提高全民健身科學指導和信息化服務水平。
2016-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6版 目錄
1 總結創新,繼往開來,譜寫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新篇/001
一 “十二五”時期全民健身發展基本情況/002
二 “十二五”時期全民健身各領域特色經驗和先進做法概述/003
三 “十二五”時期全民健身發展的經驗總結/006
四 “十三五”時期促進全民健身發展的建議/011
Ⅱ 服務創新篇
2 江蘇常州:醫保健身一卡通構筑市民健身服務的“常州模式”/014
3 江蘇:《江蘇省全民健身服務指南》繪制全民健身地圖/019
4 江西:全民健身志愿服務讓特殊群體享受體育快樂/024
5 廣西:“體醫結合”全民健身進社區科技服務,實現體衛融合發展/029
6 廣西來賓:“三求”文化惠農工程助力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建設/038
7 廣東:三級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成公共體育服務新窗口/047
Ⅲ 設施建設篇
8 江蘇:“10分鐘體育健身圈”夯實城市社區體育基礎/055
9 福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工程有效改善青少年體育基本設施/061
10 廣東香洲:社區體育公園提升市民生活品質/066
11 湖北黃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引領健康生活新時尚/074
12 廣東:綠道網建設拓展體育活動體系/080
13 安徽銅陵: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破解群眾體育資源短缺困局/087
14 奧體中心:全民健身主題示范系列活動引領美好生活/093
15 湖北荊州:發揮場館公益性,實現體育惠民/107
16 陜西: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工程惠及八百里秦川/112
17 李寧體育園:全民健身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的融合探索/115
18 湖北鄂州:借城鄉一體化建設,打造健身氣功之鄉/122
19 沈陽渾南:全民健身創新器材示范園,為行業樹立示范標準/127
Ⅳ 體育指導篇
20 遼寧阜新:社會體育指導員公益崗,創新社區體育發展模式/135
21 上海楊浦:家庭健身指導員讓科學健身服務萬家/141
22 湖北公安: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全民健身注入動力/146
23 黑龍江:三級指導站網絡提升全省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水平/153
24 中國登山協會:引導社會專業(經營性)登山戶外俱樂部規范發展/159
25 山東日照:鄉鎮體育總會全覆蓋,實現體育健身服務網絡基層延伸/164
Ⅴ 信息服務篇
26 山東: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務系統全面提升群體工作水平/169
27 山西:全民健身網打造國民體質健康數字化管理系統/177
28 北京:三級合作體系激發基層體育組織活力/184
29 湖北武漢:“江城健身e家”創新城市社區科學健身服務新模式/192
30 湖北:“運動宜昌”實現人民“健身夢”/199
31 吉林長春:“互聯網 全民健身”開創社區體育工作新篇章/204
32 江蘇無錫:智慧健身工程構筑全民健身大服務體系/212
Ⅵ 治理創新篇
33 北京:體育生活化社區建設讓體育走進千家萬戶/219
34 吉林長春:社區體育公益性崗位促社區體育服務管理轉型升級/226
35 新疆:凝心聚力推進體育民生工程建設落地惠民/233
36 河南:全民健身評價杠桿撬動全民健身工作整體發展/240
37 山東:“千村扶貧健身工程”推進城鄉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246
38 天津:全民健身“六進”行動完善全市全民健身服務體系/253
39 上海:全民健身發展指數把脈民生體育發展/260
40 寧夏:全民健身聯系站點標準化建設引導民眾科學化健身/266
41 廣東: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273
42 湖北宜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補貼獎勵機制激發賽事舉辦動力/281
43 浙江寧波:推進體育場館與體育組織融合,實現多方共贏發展/287
Ⅶ 活動賽事篇
44 北京:促進健身花棍大眾化發展,推進傳統體育傳承/293
45 山西晉中:集聚發源地優勢,建設中國柔力球國際交流中心/299
46 體育報業總社:世界行走日(中國)活動成全國群眾體育品牌/307
47 北京:立足群眾需求,推進“一區一品”群眾體育品牌活動開展/313
48 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挑戰日成全民健身運動典范/321
49 湖北武漢:放眼全民,立足創新,推動門球運動健康快速發展/329
50 湖北來鳳:融合地區民族文化,助推擺手舞普及/335
51 湖北黃石:打造乒乓名城,推動乒乓事業廣泛發展/341
52 湖北京山:發展群眾網球運動,打造中國網球之鄉/347
53 湖北洪湖:打造“籃球之鄉”品牌,助推全民健身發展/357
54 重慶:用品牌賽事助推全民健身/363
55 北京體育大學:健康中國人運動素質公開賽促體醫結合/369
56 廣西:萬村農民籃球賽推動農村體育發展/379
57 江蘇:“泛沿江體育帶”全民健身大聯動成全民健身“嘉年華”/383
58 長三角:“長三角體育圈”全民健身大聯動推動區域體育聯動發展/388
59 黑龍江:“舞動龍江”快樂舞步爭霸賽,刮起快樂健康風/393
60 山東威海:國家鐵人三項賽創造力與美的奇跡/398
61 體育與傳統文化融合,打造元旦登高品牌活動/405
2016-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6版 作者簡介
劉國永,男,漢族,1964年出生,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產業經濟學博士,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秘書長、群眾體育部部長,中國奧委會副秘書長、群眾體育部部長,亞洲及大洋洲地區大眾體育協會(ASFAA)執委、司庫,中國輪滑協會主席。長期從事群眾體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戴健,男,1957年9月出生,漢族,籍貫江蘇武進。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體育學院黨委書記。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體育發展戰略研究會理事,國際體育計算機科學學會理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計算機應用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信息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長江三角洲競技體育資源一體化開發的模式與機制研究”和省部級項目6項。其中,“長三角地區新農村建設中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獲“十一五”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江、浙、滬地區高水平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獲“十五”時期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新農村建設中長三角地區農村體育活動現狀及對策”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類三等獎。 任海,男,1950年4月出生,山東省平原縣人。1981年獲北京體育學院教育學碩士學位,1988年在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首席專家并兼任該所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會理事、體育社會科學學會副主任委員,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研究中心研究理事會理事,國際比較體育學會執委。主要研究領域為體育社會學、奧林匹克運動、體育文化等。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