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公共領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20962
- 條形碼:9787513320962 ; 978-7-5133-2096-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守望公共領域 本書特色
本書是著名新聞傳播學者展江教授的**部學術自選集,也是一部解讀大變革時代的媒體備忘錄。作者以深厚的專業背景和豐富的媒體經驗對傳媒領域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探討,以嚴謹的學術方法和跨學科的視角進行媒介理論研究,以客觀的態度解讀國內外媒體事件。有理論探索,有實踐總結;有現實追蹤,有歷史溯源;有國內媒體評析,有域外傳播觀察。從探究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和新聞實踐,到鉤沉美國新聞史和當代新聞事業,特別是對歐美新聞事業的歷史、現狀和理論的研究,均有獨到見解。作者對西方新聞傳播理論中不同于傳統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理論的第三流派——當代德國大思想家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的挖掘,為國內學界**人,本書書名即由此而得。
守望公共領域 內容簡介
新聞學研究從來就不單純局限于新聞傳播學本身,必然也必須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這給新聞學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拓寬獲取知識的途徑,對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有一定的涉獵;另一方面,要給其他科學輸送正確、有益的訊息。因此,汲取全人類的文化成果,進行新聞傳播觀念、制度和模式創新,成為新聞傳播學的使命之一。
公共領域理論認為,大眾傳媒是現代社會公民行使自身權利、對公共事務進行理性和批判性審視的平臺。因此,輿論監督的本質是通過行使自身權利來對權力運作尤其是權力濫用導致的腐敗進行監督的一種直接民主形式,是公共領域的一個重要功能。用美國開國元勛之一詹姆斯· 麥迪遜的話來說,正是“看門狗”的角色使新聞事業成為“自由的防波堤”。
反腐敗的關鍵是約束和監督權力,其中讓權力運作透明化以及揭露權力濫用的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在了新聞界的身上。如果說隱蔽是腐敗的特性的話,那么曝光和公開則是媒體的本能。
守望公共領域 目錄
序言:不趕浪頭是研究者應有的心態........................................................................001 輯一 新聞傳播理論發微 新聞事業成因論..................................................................................................003 新聞宣傳異同論..................................................................................................014 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與傳媒.........................................................023 附:《旁觀者》的宗旨............................................................................038 人類學之于傳播學的饋贈——《電視與鄉村社會變遷》譯序.....................................................041 從“四種理論”到“去西方化理論” ——比較媒介研究的演進.......................................................................053 比較傳播研究的奠基之作——《比較媒介體制》譯序..................................................................084 既非“霸道”,何來“霸權”? ——關于傳播學范疇內hegemony一詞漢譯的探討........................... 092 輯二 媒體—國家關系管窺 從《焦點訪談》看中國的政治表達..............................................................107輿論監督的反腐敗功能....................................................................................119輿論監督在中國(2001—2009)..................................................................131社會轉型與媒體驅動型公眾參與...................................................................143俄羅斯調查性報道管窺(1991—2006).....................................................186 輯三 新聞專業主義源流 風云不褪名報色——《紐約時報》歷史上的六次重要改版........................................201十五名美國電視新聞主播的經歷與素養.....................................................211新聞專業主義啟蒙之始——寫在《美國報海見聞錄》20年后再版之際..............................226新聞專業主義的中國都市報標本——《南都深度十年作品精選》**章監督公權點評.................233新聞專業主義與軟實力....................................................................................239歷史探尋與新聞精神——《新聞與正義: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選》再版導言........255 輯四 戰時新聞傳播觀潮 戰爭與早期新聞傳播的淵源...........................................................................279“三十年戰爭”與歐洲報刊成長...................................................................289拿破侖與戰時新聞傳播....................................................................................303宣傳的開端——拉斯韋爾與《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315反恐怖戰爭與新聞傳播類型...........................................................................324戰地記者——媒介時代的英雄.......................................................................333半島電視臺探秘..................................................................................................349“起居室戰爭”的虎頭與蛇尾——央視直播伊拉克戰事之得失.........................................................359 輯五 域外新聞傳播簡論 17世紀歐陸報紙發軔及輻射初探.................................................................371從新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首卷看《萊茵報》時期德國新聞事業.....385馬克思是不是《萊茵報》的主編?——兼談《萊茵報》的編輯體制.........................................................395社會轉型的護佑者——美國黑幕揭發運動百年祭..............................................................401 巴西報刊公信力為何高居首位?...................................................................410秘魯新聞界與政壇“連體人”的倒臺..........................................................417起底亞洲:首屆亞洲調查記者大會觀察.....................................................428附錄:“我就愿意一直在邊緣待著”...........................................................445 后記........................................................................................................................455
展開全部
守望公共領域 作者簡介
展江
1957年生于南京,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法學碩士、博士。曾在海軍服九年,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兼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特聘教授。2009年獲第五屆北京市教學名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