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慈善事業的精神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2161
- 條形碼:9787100112161 ; 978-7-100-11216-1
- 裝幀:10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慈善事業的精神 本書特色
本書是首部系統梳理中國古代慈善事業傳統及其精神的經典之作,論述了中國古代先哲的慈善思想,中國歷史上對鰥寡孤獨者的各種救濟方式,并特別分析了宗族、村莊、行會等在這方面所起的作用。
中國慈善事業的精神 內容簡介
該書不僅論述古代先哲的“慈善”思想、對鰥寡孤獨者的各種救濟方式,還特別分析了宗族、村莊、行會、公眾等在慈善救濟方面發揮的作用。盡管該書缺少豐富的實證性歷史敘述,但它首次提出“中國獨自的慈善博愛精神可以成為近代民主主義的基礎,中國土生土長的善會善堂可以成為近代都市行政與近代地方行政的基礎”等一些前瞻性的觀點。 全書一共分六章,分別討論中國慈善的思想、人口與社會福利、慈善、互惠,以及*后的結論。
中國慈善事業的精神 目錄
引言(夏德教授)
**章 中國慈善的思想和實踐
對慈善的研究
一、中國思想中的慈善
作為美德的慈善;慈善源于人性;慈善的習得和發展;
國家和慈善;國家慈善的目標;對慈善的反對;
非源自人性的慈善
二、中國的慈善實踐
歷史注釋;古代的養老金;濟貧;機構慈善和社會立法的起源;
中國的濟貧法;法律的無效性;民間慈善機構的法律地位;
官方和民間控制的相對效率;當前中國慈善的組織方式;中國式慈善的范圍和特征
第二章 人口和社會福祉
初始貧困;中國的人口;人口密度的成因;當前高生育率的原因:
農村情況,祖先崇拜,早婚;過剩人口的影響;平衡的四個方面:人口與土地耕作,
人口與遷移,人口與生活水平,人口和體力;生育的控制;間接辦法;直接辦法
第三章 慈善
依賴的原因;對窮人的照顧;中國慈善當前的階段
一、照顧老年男性
對老人的態度;公共機構;家庭援助;敬老院;用作老年之家的寺房
二、救濟老年女性及寡婦
女性地位與社會文明;人類社會早期女性地位;寡婦;中國的女性地位;
頌揚女德;社會救濟;清節堂;結論
三、救濟不能自立的孩童
棄嬰現象;對不能自立兒童的社會救助;家庭援助;棄兒送出撫養機制;
收養棄嬰;機構管理;籌資;國家支持;機構救濟;現代慈善模式
四、救濟貧困病人
民眾健康;公共責任;施醫(藥)局;棲流所(局);對病人的隔離;
對殘疾人的救濟;義葬;國民健康倡導運動的必要
第四章 社會互助
社會互助和社會慈善意識;社會互助的價值
一、宗族制度
宗族定義;同族聚居;宗族的社會價值;義莊;范氏義莊;義莊設立目的;
范氏義莊的管理;援助派發;特別扶助;結論
二、村莊社區
同鄉情誼;鄉村管理體系;鄉村民間慈善機構;借錢局;同善會
三、省級和地區會館
設立基礎;會館的社會作用和慈善功能
四、商業、手工業行會
設立基礎;行會的商業作用與慈善功能;慈善評估;結論
第五章 改善民生
慈善:推進社會公益;理論和現實中的中國政治體制;縣;家長制統治;
中國政府管理體制的缺陷;國家對改善民生的忽視;現實的民主;普遍的社會合作
一、免費教育
義學;義塾;道德宣講;審查
二、公共安全和安全保障
蕪湖救生局;救生船;救生局的管理運作和資金籌
措;宜昌“紅船”;擔水濟急(救火)
三、無償公共服務
鋪設路燈,搭建橋梁;義渡
四、人民地方自治
人民地方自治的演變;牛莊(營口)行會;逐漸興起的地方自治運動;新型政治體制
第六章 總結:民族意識和民族向心力的崛起
中國式慈善:民族智慧的產物;民主基礎;社會小團體的互助精神;
民族精神的缺失;地理隔絕和國際沖突的缺失;政府權力分散化;
全新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向心力:國際關系;國內交通、通訊的改善;
新式教育;中國慈善的國民基礎;新國民精神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中國慈善事業的精神 節選
《中國慈善事業的精神》: 家庭援助:家庭援助方面,上海仁壽堂做了大量的工作。老年人的看護部門是這個機構的五個核心部門之一。老人留在自己家中,每月收到600錢。此種援助的管理辦法是,機構工作人員推薦貧困的老人,或者對匯報的真實性做擔保,以此保證細致的調查。當案例的真實性獲得確認后,獲得援助的申請人會得到一張券。享受家庭援助的老人必須年滿六十,且在保持行為良好并且規矩的前提下方能終身享受援助。 敬老院:在廣東省廣州府有一所政府資助的老年男性之家。根據石碑和銅鐘上的記錄,它組建于1724年,起源很早。該機構管轄范圍之內的兩口鐘分別鑄于1723年和1724年。 根據描述,該老年之家距離城市的東門很近,緊鄰一個操場,有成排的建筑,建筑有一層高,周圍有充足的空間可供走動。1873年,機構里有310人,五人或六人共住一間房。此外,該機構還部分援助978名不住機構的老人。 獲準入住老年之家的人必須年滿六十。入住前需繳納一筆費用,這樣申請人就可以獲得終身住在老年之家的權46利。每位入住老人每月會收到30斤(40磅)米和330文錢。每隔三年會獲得一套冬衣。 維持機構運營的資金來源于廣東省布政司;另外,廣州府知府和同知是該機構的董事,不過據說該機構的直接管理是外包出去的。 用作老年之家的寺房:根據中文文獻記錄,在1812年的南京,有一所寺廟的方丈主持管理一家照顧老年男性的機構。 ……
中國慈善事業的精神 作者簡介
朱友漁,191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本文是他的博士論文,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慈善事業和精神的經典之作。他回國之初任圣約翰大學社會學教授,后長期從事基督教事業。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