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政府推進社區多元共治的體系與過程-重構社區認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64657
- 條形碼:9787562064657 ; 978-7-5620-646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府推進社區多元共治的體系與過程-重構社區認同 本書特色
本書以“社區認同”為研究對象,將“社區認同”從“社會認同”的宏觀研究中剝離,作為一個獨立研究對象進行體系化、實體化研究,從社區認同的層次性和系統性完善其內涵,跳出“認同感性化”的研究困境。本書首先界定了“社區認同”概念的含義和要素,并將其作為一個體系分析框架,運用到政府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構建中,為社區多元共治模式的實現提供一種全新的理論分析視角。本書中心部分即第四章,以政治社會學的視角,從社區認同建設的三個方面,系統分析了政府推動社區多元共治的建設過程,針對性地提出了基層政府的改革路徑。*后,本書對取得社區治理改革階段性成果的、有中西部地區代表性的城市-內蒙古包頭市進行了社區認同建設的實證研究,為中西部地區及其他發展程度相似地區的社區治理改革提供可借鑒經驗和建議。
政府推進社區多元共治的體系與過程-重構社區認同 內容簡介
本書以“社區認同”為研究對象,將“社區認同”從“社會認同”的宏觀研究中剝離,作為一個獨立研究對象進行體系化、實體化研究,從社區認同的層次性和系統性完善其內涵,跳出“認同感性化”的研究困境。本書首先界定了“社區認同”概念的含義和要素,并將其作為一個體系分析框架,運用到政府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構建中,為社區多元共治模式的實現提供一種全新的理論分析視角。本書中心部分即第四章,以政治社會學的視角,從社區認同建設的三個方面,系統分析了政府推動社區多元共治的建設過程,針對性地提出了基層政府的改革路徑。*后,本書對取得社區治理改革階段性成果的、有中西部地區代表性的城市-內蒙古包頭市進行了社區認同建設的實證研究,為中西部地區及其他發展程度相似地區的社區治理改革提供可借鑒經驗和建議。
政府推進社區多元共治的體系與過程-重構社區認同 目錄
政府推進社區多元共治的體系與過程-重構社區認同 作者簡介
付春華,女,漢族,1984年生人,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先后攻讀政治學專業學士學位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政府基層治理研究。主持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地市級項目2項,參與其他項目4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