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明清徽州災害與社會應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404428
- 條形碼:9787566404428 ; 978-7-5664-0442-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徽州災害與社會應對 本書特色
吳媛媛著的《明清徽州災害與社會應對》選取的區域是地處皖南的徽州地區,對該區域研究的一個重要優勢就在于該地區除了留存有大量的明清方志,更有相對豐富的明清契約和村落文書傳世,這就使得對社會微觀的研究和某種程度的復原具有可能性。 本書**章是對明清以來徽州水旱災害實態的復原。第二章從水旱災害與農業相關問題人手,梳理了當地種植時令、種植結構以及農產品結構等。第三章探討明清以來徽州社會所遭遇的火災、瘟疫、虎患、蝗災與蟲災、雹災、冷災、風災和地震等九種災害。第五章基本闡明了明清兩代徽州倉儲體系的變遷,第六章討論水利形式及組織。第七章災害與城鄉生活論及面較廣。第八章晚清救濟體系的研究是利用光緒三十四年徽州水災的征信錄為主要資料,先大致復原了洪水的受災范圍與重災區域,繼而探討了晚清徽州災后賑濟方式的變遷。
明清徽州災害與社會應對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八章, **章是對明清以來徽州水旱災害實態的復原。第二章從水旱災害與農業相關問題入手, 梳理了當地種植時令、種植結構以及農產品結構等。第三章探討明清以來徽州社會所遭遇的火災、瘟疫、虎患等九種災害。第四章對當時的糧食運輸網絡與方式、米價變動, 糧食運輸中
明清徽州災害與社會應對 目錄
導言
**節 選題意義
第二節 學術回顧
第三節 關于本書資料與思路
**章 徽州水旱災害統計與分級
**節 資料處理方法
第二節 明清以來徽州水旱災害級別表
第三節 基于水旱災害統計表的分析
小結
第二章 水旱災害與農業相關問題
**節 徽州地理概況與農業種植的自然條件
第二節 水旱災害引發的農業環境變遷
第三節 種植時令與結構及農業品種調適
小結
第三章 其余各類災害及其社會應對
**節 火災
第二節 瘟疫
第三節 虎患
第四節 蝗災與蟲災
第五節 雹災
第六節 冷災、風災與地震
小結
第四章 災害背景下的徽州糧食問題
**節 徽州的糧食運輸、自給與米市
第二節 饑荒與救荒食物
第三節 災荒年份糧食“遏糴”的應對
小結
第五章 明清徽州的倉儲備荒
**節 明代的預備倉、廉惠倉和社倉
第二節 清代的倉儲制度
第三節 民間與宗族救濟
小結
第六章 水利治災工程與民間水利合作規則
**節 農田水利與其他工程設施
第二節 昌竭——明代的例證
第三節 呂塌——清代的例證
小結
第七章 災害與城鄉生活
**節 應對災害的公共事務
第二節 鄉村環境——棚民的遷人
第三節 契約文書所見徽州林木保護之變遷
小結
第八章 賑災個案研究:晚清徽州社會救濟體系探微——光緒三十四年大水災
**節 災害的空間分布
第二節 水災的賑濟機構
第三節 賑災程序
小結
結語
附錄 明清時期徽州地區一府六縣災害一覽表
參考文獻
后記
明清徽州災害與社會應對 作者簡介
吳媛媛(1978- ),安徽阜陽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專業博士,現任教于江南大學商學院。在《歷史地理論叢》《安徽史學》《安徽大學學報》《地域研究與開發》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江蘇省教育廳等縱向科研項目近10項,參與徽學類、旅游類縱向與橫向課題20余項。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