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宗教民俗卷-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一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66190
- 條形碼:9787533466190 ; 978-7-5334-661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宗教民俗卷-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一編 本書特色
★《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是國內外**部有關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報告的綜合性文獻資料匯編。此書的面世,對于民國歷史研究來說,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同時也為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等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資料上的強大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理論價值。 ——耿云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的出版價值:其一,為中國近代史、社會史、經濟史等人文社會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堅實的資料基礎。其二,對于整個近代史乃至現代社會科學而言,提供了反思并構建有中國特色社會科學理論的學理基礎。其三,不僅對認識近代中國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對當代中國問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虞和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從資料整理的角度來看,是繼承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的優良傳統,它的出版不僅僅是“中國社會史研究的一項奠基性工程”,由于其豐富的內容,在筆者看來,對中國近代史及其他相關學科而言,同樣都是一項奠基性的工程。無論是從資料整理還是從學術價值而言,它的出版都是學界公認的功德無量的大事。 ——馬敏(華中師范大學歷史學教授) ★看到這些材料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樣,覺得很好。……搞研究,就得把材料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現在,這套《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把所有資料合在一起出版,真是功德無量。 ——科大衛(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圣安東尼學院院士)
宗教民俗卷-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一編 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一編·宗教民俗卷》是國內外**部有關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報告的綜合性文獻資料匯編。《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一編·宗教民俗卷》的面世,對于民國歷史研究來說,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同時也為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等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資料上的強大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理論價值。
宗教民俗卷-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一編 目錄
妙峰山“朝頂進香”的調查
妙峰山
泉州的土地神(泉州風俗調查記之一)
廈門醉仙巖仙誕的調查——讀妙峰山以后而作的——
安國縣藥市調查
山東廟會調查集
淮陽太昊陵廟會概況
酆都宗教習俗調查
老東岳廟會調查報告
北平廟會調查報告(側重其經濟方面)
昆明市信仰調查
茶館與昆明社會
宗教民俗卷-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一編 節選
《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一編·宗教民俗卷》: 2月22日(星期一) 上午10時,由王甲長福壽引導,起程赴報茶苗村參觀。苗人皆居在高山上,所以道路特別崎嶇難行。途中向王甲長問起,知道昂吉苗村盧甲長尊英家收藏苗人文獻甚多,大喜,乃決定先迂道到該村。初村人見生客驟至,咸大駭異,余乃急覓盧甲長,向之解釋,疑團始消。及開唱留聲機,苗人聞聲來聽者,如蜂擁集。記者向盧甲長探詢苗人文獻,承借閱幾種,其中有些關于苗人來源的記載,很可珍貴。盧甲長并為余詳談苗人生活諸問題,其艱苦之狀,誠非外人所可想像,余深表同情。該村現有12家,居民分盧、鄧、盤數姓,主要作業是種山,山是向黎人批租的。 因時間所限,報茶村之行決定打消。下午5時半離昂吉回大岐,村入殷殷相送,并再三叮囑千萬再來。 抵寓時,王昭夷君自保亭歸來,共同用晚餐。席間彼詳談過去在黎境之種種經驗,娓娓動聽,如讀一篇富有趣味的傳奇故事。 2月23日(星期二) 早餐后,到數里外的文化河去看黎人集體捕魚。河兩岸擠滿了男男女女,約莫六七十人,每人手執一漁具,樣式甚多。河身不甚寬,水深不及膝。他們先擇定河身一段,運巨石把上流水源堵塞,下流開小渠,待段中之水流得半干,然后傾毒藥于其中,魚遇毒,立即暈斃,浮出水面,眾爭以網取之。今天因上流堵塞不善,水源源而下,段中水歷久不干,藥力失效,故獲魚甚少。 晚上參觀彥圣村侾人“做平安”。所謂“做平安”,即因病求神之謂。神名叫做“符老爺”,神像用木刻成,端坐小木轎中。隨神而來者,有二道士。做法事時,一念咒,一代表神之意旨,發出動作,向病人指示一切。我疑心這一定是漢人傳人的,侾人文化程度甚低,在他們社會中決不會產生這樣一個高級的神。 深夜閑談,王昭夷君為述黎人黑魔術(BlackMagic)的“禁母”和“打斧頭”兩法甚詳,其恐怖之狀,聽之毛骨悚然! 2月24日(星期三) 上午10時,與江應梁、何元炯兩兄出發志報苗村,約行1小時而達。村人多已外出捕魚,僅有三數老人留守村門。甲長鄧德春,年約60,貌頗文雅。據稱,全甲共有苗人30家,約300人,平均每家約10人;又謂彼本人現有2子8孫云。 他的話或有多少夸張,不過苗人生殖率比黎人高,同時因稍知講究衛生,死亡率比黎人低,則確是事實。在鄧甲長家中,發現無數文獻,大部分為神像、歷書及道士經書之類,惟苦無時間抄寫,只借一本帶歸。鄧甲長并殺雞款待,我們本不敢多擾,但盛情難卻,只得就席。他們弄的飯菜,比黎人較為清潔,勉可入口。臨別,報以少許禮物,彼稱謝不置。 為攝取“跳娘”情景,下午4時,特由伍銳麟先生裝做病人,請了幾位娘婆在昭夷君家曬庭中“跳娘”。大概事前他們已察知我們的用意,跳得不甚起勁,草草結束。結果我們付了酬金四元,做法用的一只小豬,也被他們抬去瓜分了。 黃昏后,觀昭夷君在魚塘中訓練野馬,其技術之巧妙,嘆為觀止。 2月25日(星期四) 據報昂吉村盧甲長家于廿五、六、七3日為其亡弟“做齋”超度,遂決定前往該村小住,以便詳細觀察,并考察苗人一般生活狀況。昭夷君特殺豬宰羊,備盛饌為我們餞別,并請附近幾位黎人甲長、保長作陪。飯后啟行,到昂吉村稍憩,轉赴志報村,向鄧甲長借出家藏的各種神像及經書攝影。楊成志先生、伍銳麟先生及江君應梁、鄺君伯鶚四人旋由此徑返大岐,將于明晨取道入五指山考察,記者與何君元炯則再回昂吉,準備在此一帶黎苗境久居:兩隊從此分手,互道珍重而別。深山窮谷,舉目無親,此后漫漫時日,不知如何度過?分手后,記者在返昂吉途中,不覺百感交集,悵然久之! 抵昂吉后,盧甲長讓出茅屋一間做我的住室,地方低濕,且無陽光,實不宜于居人。可是要干民族考察工作,就不能不把衛生標準降低。此地蔬菜不易得,肉類更談不到,食物惟靠我們自己帶來的罐頭。 擔任“做齋”的文武道士十余人晚上均已到齊,竹棚中頓呈熱鬧,大家圍著火堆吸煙,我們也加入暢談,夜深始散。 ……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