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越軌-人為什么干壞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93212
- 條形碼:9787300193212 ; 978-7-300-19321-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越軌-人為什么干壞事? 本書特色
死刑能夠遏制兇殺嗎?被父母虐待的兒童長大后會施虐嗎?年邁的老人更會受誰的虐待?冬季會比春季的自殺率高嗎?小偷喜歡找什么樣的人下手?我們為什么會有偏差行為?如何理解偏差?
這是一本關于偏差行為學的暢銷書,如今這次新版已是第10版了,同時它已被譯成18種語言出版。偏差行為是一個社會學和法學交叉研究的領域,本身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主題。這本書涉及面很廣,作者深入分析了大量、具體的偏差行為案例,分析了許多流行的勁爆話題以及*新被確認的越軌行為,例如自殺、家暴、強奸、同性戀、換妻、濫用麻醉品、網絡偏差行為等。作者用大量的調查數據,推翻了人們普遍認可的許多關于偏差行為的假設。閱讀此書后,你將重新思考和評價傳統社會的成見和偏見。
越軌-人為什么干壞事? 內容簡介
死刑能夠遏制兇殺嗎?被父母虐待的兒童長大后會施虐嗎?年邁的老人更會受誰的虐待?冬季會比春季的自殺率高嗎?小偷喜歡找什么樣的人下手? 我們為什么會有偏差行為?如何理解偏差? 這是一本關于偏差行為學的暢銷書,如今這次新版已是第10版了,同時它已被譯成18種語言出版。偏差行為是一個社會學和法學交叉研究的領域,本身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主題。 這本書涉及面很廣,作者深入分析了大量、具體的偏差行為案例,分析了許多流行的勁爆話題以及*新被確認的越軌行為,例如自殺、家暴、強奸、同性戀、換妻、濫用麻醉品、網絡偏差行為等。作者用大量的調查數據,推翻了人們普遍認可的許多關于偏差行為的假設。閱讀此書后,你將重新思考和評價傳統社會的成見和偏見。
越軌-人為什么干壞事? 目錄
**章 什么是偏差行為
一、互相對立的界定
二、關于偏差和犯罪
第二章 實證主義理論
一、失范—壓力理論
二、社會學習理論
三、社會控制理論
第三章 建構主義理論
一、標簽理論
二、現象學理論
三、沖突理論
人與人之間的暴力
第四章 身體暴力
一、故意傷害和惡意傷害
二、誰*有可能殺人?
三、殺人模式
四、殺人特點
五、大屠殺和連環殺人
六、連環殺手的社會特征
七、環球視野:兇殺
八、校園暴力
九、跟蹤
十、仇殺
十一、種族屠殺
十二、恐怖主義:“911”襲擊
十三、死刑能遏制兇殺嗎?
第五章 強奸
一、強奸的類型
二、強奸的后果
三、強奸文化
四、環球視野:戰時強奸
五、男人為什么強奸女人?
六、被強奸的男性
第六章 家庭暴力
一、對于家庭暴力的誤解
二、家庭暴力的程度
三、婚內強奸
四、毆打妻子
五、虐待兒童
六、虐待老人
七、家庭施虐者的社會特征
八、環球視野:家庭暴力
九、社會對家庭暴力的反應
自我毀滅的偏差行為
第七章 自殺
一、各種自殺經歷
二、誰*可能自殺?
三、自殺式爆炸者
四、哪些情境誘發自殺?
五、環球視野:自殺
六、社會對自殺的反應
第八章 精神錯亂
一、關于精神病流行的觀點
二、精神錯亂的種類
三、什么在影響精神錯亂?
四、環球視野:精神錯亂
五、社會對精神錯亂的反應
多重生活方式
第九章 異性戀偏差行為
一、青少年性行為
二、婚外性行為
三、換妻
……
物質的使用和濫用
不平等引發的偏差行為
網絡空間——未開發的領域
越軌-人為什么干壞事? 節選
誤解:搶劫是一種暴力犯罪,因為它包括暴力,或對受害者以暴力相威脅等。
事實:搶劫既是財產犯罪又是暴力犯罪。說它是財產犯罪是因為它非法掠奪受害者的財產;說它是暴力犯罪是因為它對受害者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
誤解:大多數劫匪犯案時都會持槍,因為他們喜歡享受受害者面對武力時表現出的懦弱所帶來的刺激。
事實:大多數劫匪,無論帶不帶武器,都主要是對錢感興趣。就像臭名昭著的威利?薩頓(Willie Sutton)。當問他為什么要搶銀行時,他回答道:“因為那里有很多錢!
誤解:徒手劫匪要比持槍劫匪危險性小。
事實:徒手劫匪往往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劫匪會認為受害者看見劫匪沒有武器,很有可能會選擇反抗。
誤解:所有的搶劫幾乎都發生在室內,而且大多數發生在銀行。
事實:銀行搶劫案相對較少,大概只占入室搶劫的5%。
誤解:大多數盜車賊是青少年,他們偷車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偷車兜風”——把車開上一會兒就遺棄掉。
事實:“偷車兜風”只在19世紀60—70年代風靡一時。今天,大多數盜車賊只想盡快把車賣掉,獲得可觀的利潤。
誤解:大多數入室行竊都發生在夜晚,在受害者熟睡之后。
事實:大多數入室行竊都發生在白天沒人的時候,因為房主出去工作、學習、購物或是度表了。
誤解:巨型犬能在一定程度上防盜,而小狗卻不能。
事實:大多數竊賊都會遠離那些養狗的房子。就算是小狗也能有效防盜,就像一個竊賊說的:“小狗會叫得很兇,而鄰居聽見了就會過來看看,是什么讓它這么興奮!”
誤解:入店行竊大都是一種女性犯罪,因為女性更經常逛街。
事實:絕大多數入店行竊的是男性。
誤解:黑手黨現在還和30年前一樣有影響有勢力。
事實:黑手黨已經部分失去了對黑社會的主導地位,事實上,所有的黑手黨頭目都已經被送進了監獄。
誤解:如果美國在打擊有組織犯罪方面相當成功的話,那其他國家,如意大利、日本、俄羅斯也一樣能做到。
事實:這些國家打擊有組織犯罪更加艱難,因為犯罪組織的勢力和影響已經深深滲透到商界、政界和文化界等傳統領域中去了。
三.入室行竊
與其他財產犯罪相比,入室行竊案件降幅*大。然而,每年入室行竊造成的損失仍超過40億美元,大約是汽車盜竊的3倍。
1行竊手法
入室盜竊犯作案時更理性,也更謹慎。所以,大多數入室行竊都發生在白天沒人的時候,因為房主出去工作、學習、購物或是度假了。作案*多的時段為上午9~11點和下午1~3點,這是人們*有可能外出的時間。與人們公認的正相反,盜竊并非發生在夜間,因為夜晚破門而入會引發與房主的正面交鋒。不過也有例外,一些小竊賊會悄悄溜進房間,而不會驚醒房主。進入噪聲很大的空調房更為容易,就像竊賊所說的那樣:“如果你睡著了,聽不見空調的聲音,那你也聽不見我進你家的聲音!”其他一些盜竊案發生在夜間,是因為房主外出度假了。
為了確保他們要進去的房子沒有人,大多數竊賊都掌握了一套技巧。*常見的是裝成挨家挨戶上門的推銷員,他們敲門或按門鈴,準備推銷零售商品。類似的伎倆還有敲門詢問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名字,或附近的一個地址(“史密斯先生在家嗎?”)。如果沒有人應答,他們很快就會破門而入。但是謹慎的竊賊會往門里塞一張卡片。如果第二天卡片還在那里,就表明家里人確實已經外出了。另外一種常見的伎倆,是通過郵箱獲得房主的名字,查找電話號碼,然后不停地打電話,如果無人應答,那么房子里肯定沒人。
當確定房子里沒有人之后,大多數竊賊仍然想確定屋里是否裝有防盜報警器,如果有,他們就會離開。他們甚至在經過一棟房子時,僅僅根據一個信號或窗戶貼紙就知道,這棟房子有沒有報警系統。他們可不想跟那些有防范意識的房主打交道。正如一個竊賊所說:“為什么要冒險?有很多房子都沒有報警器。也許他們會虛張聲勢,也許不會!惫肥橇硗庖环N有效的威懾物。大多數竊賊都會遠離那些養狗的房子。就算是小狗也能有效防盜,就像一個竊賊說的:“小狗會叫得很兇,而鄰居聽見了就會過來看看,是什么讓它這么興奮!我可不喜歡愛叫的小狗。”
2入室行竊的原因
像其他財產類犯罪一樣,入室行竊也可以從不正當的動機和機會來解釋,但具體的行竊動機和機會與其他經濟偏差行為有所不同。
在盜竊案中,*主要的動機是獲得一筆錢來滿足奢侈的需要,尤其是維持一種“刺激生活”、吸毒或酗酒的需要。竊賊的這些需要來自街頭文化,他們把聚會作為自己*重要的人生目標。
入室行竊的機會大多源自于常說的監管不力,有力的監管能阻止他人犯罪。家庭成員只要在家就可以防范入室行竊者,但是當夫婦去工作、孩子去上學時,家里就沒人監管了。而且,由于缺乏社區聯動,鄰居們相互之間缺乏照應,大大降低了社區的防盜監管能力。
……
"既然賣淫如此難以消除,為何還要不遺余力地推行反賣淫法呢?這么多年來,保守主義者為推行反賣淫法做了很多努力,形成了一些基本觀點:(1)伴隨著賣淫業的常常是行兇搶劫、搶掠或襲擊。(2)賣淫業為有組織的犯罪提供了滋生地。(3)賣淫會傳播艾滋病和其他性傳播疾病。(4)賣淫業通常使無辜的公民在公共場合受到攻擊性的騷擾。(5)賣淫業對社會道德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只有嚴格執法才能維護這種道德。許多女權主義者也譴責賣淫,認為賣淫降低了女性地位,剝奪了女性的尊嚴和做人的價值。女權主義者認為賣淫者是“性奴隸”,因為大多數的妓女是被皮條客控制著的,無法從中逃脫。
另一方面,自由主義者卻在為賣淫合法化而斗爭。他們認為多數與賣淫相聯系的問題源于反賣淫法本身。被像罪犯一樣對待,她們肯定要盡可能逃避法律的監督進行地下工作,結果,更有可能與嫖客們互相犯罪、傳播性疾病或艾滋病。自由主義者辯稱,如果賣淫合法化,這些問題都將消失,因為頒布詳細而明確的法令可以控制妓女們的行為。法令可以要求妓女們接受定期體檢,在特定的區域里進行性交易,禁止在大街上拉客。一些自由主義者還認為,反賣淫法并不能維持國家的道德水平,相反卻促使警署腐化、墮落,促使普通民眾道德偽善、不尊重法律。然后他們進一步爭辯說,與其花費大量資金起訴妓女、為實施反賣淫法不懈努力,還不如努力用這些錢去制止更嚴重的犯罪。
持保守主義觀點的民眾要比自由主義的多。據一項調查顯示,當問及美國人是否支持賣淫合法化時,72%的被調查者表示“反對”,只有23%的人表示“支持”。"
越軌-人為什么干壞事? 作者簡介
[美]亞歷克斯梯爾(Alex Thio),長期以來擔任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社會學教授。梯爾教授出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嶼的一個華僑家庭,自小受到多種文化的熏陶,學會多門外語。他早年在美國密蘇里州的中央衛理公會大學攻讀社會學專業。然后,他以學士身份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研究社會學,并且在從事研究工作和擔任教學助理時取得博士學位。梯爾教授主要講授偏差行為、社會學導論、社會問題學和犯罪學等課程,尤其對于偏差行為有深入的研究。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