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1860-1937-窩棚中的生命:近代天津城市貧民階層研究-二十世紀之中國-鄉村與城市社會的歷史變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083917
- 條形碼:9787203083917 ; 978-7-203-0839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860-1937-窩棚中的生命:近代天津城市貧民階層研究-二十世紀之中國-鄉村與城市社會的歷史變遷 本書特色
付燕鴻著的《窩棚中的生命--近代天津城市貧民階層研究(1860-1937)》以近代天津作為考察對象,從城市化的視角切入,以二三十年代政府、私人及學術團體的社會調查為依據,綜合利用歷史學、社會學和人口學的研究方法,詳盡剖析了近代城市貧民的日常生活狀態、致貧機理、社會各界對城市貧民的關注以及政府的救濟活動,深刻辨析了各種城市病與城市貧民問題的相關性。 這一課題對城市史研究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而且可以豐富社會分層、社會結構、社會保障及市民社會理論等,同時對我國當前的城市農民工問題、社會救濟和社令保障工作,構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和諧社會等,有著重要的現實借鑒意義。
1860-1937-窩棚中的生命:近代天津城市貧民階層研究-二十世紀之中國-鄉村與城市社會的歷史變遷 內容簡介
城市貧民是伴隨著城市的出現而出現,但在傳統時代,貧民不是城市人口構成的主體。在近代城市中,貧民階層是城市人群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龐大城市貧民的存在引起當局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付燕鴻著的《窩棚中的生命--近代天津城市貧民階層研究(1860-1937)》以近代天津為個案,探索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貧民的形成過程,并揭示其時代特征,以及社會變遷與社會結構變動之間的關聯性。
1860-1937-窩棚中的生命:近代天津城市貧民階層研究-二十世紀之中國-鄉村與城市社會的歷史變遷 目錄
一、問題緣起
二、研究成果回顧
三、本書結構、創新點及其研究意義
四、理論運用及其概念界定
**章 近代天津的城市化進程
**節 城市化進程的演進
一、相關概念界定
二、近代天津城市化進程的階段分析
三、天津城市化進程的特點及影響分析
第二節 城市化進程中社會結構的變動與貧民階層的形成
一、開埠前的社會結構
二、開埠后社會結構的錯動與新社會階層的形成
小結
第二章 貧民階層形成及其數量、空間分布的歷史考察
**節 貧民階層形成原因分析
一、結構性原因:城鄉背離化發展的推助
二、制度性原因:利益分配不均與保障制度的缺失
三、城市本身蘊含的特殊因子
第二節 貧民數量的歷史考察
一、近代天津城市人口變遷概況
二、近代天津城市貧民數量的歷史考察
第三節 貧民空間分布的歷史考察
一、近代天津的城區劃分
二、貧民空間分布的歷史考察
三、貧民空間分布的特點分析
小結
第三章 貧民來源分類
**節 城市貧民的來源
一、移人城市的貧困群體
二、城市自身析離出來的貧困群體
三、外籍貧民
第二節 近代天津社會分層
一、社會分層理論
二、近代天津社會分層概觀
第三節 貧民階層分類一一以職業為核心的分類
一、工人
二、苦力
三、乞丐
四、下層從業婦女
五、其他貧困群體
小結
第四章 貧民日常生活(一)
**節 貧民生活大掃描一一凍!餓!死!
第二節 收入與支出
一、收入概況
二、物價變動與收支
三、收支與家庭儲蓄
第三節 衣食住面面觀
一、食:“白水作稀飯”
二、衣:“御寒猶虞不足”
三、住:“一間屋子半拉炕”
第五章 貧民日常生活(二)
**節 社會風俗
一、婚嫁
二、病喪
第二節 精神生活
一、教育知識
二、娛樂嗜好
三、宗教信仰
第三節 城市貧民的特征
一、貧困性與邊緣性
二、數量龐大,增長迅速
三、來源多為農村,原職業多為農民
四、以男性青壯年為主,文化素質低下
五、無業、失業與暫時就業相關的不穩定性
小結
第六章 城市貧民與城市病
**節 近代天津城市病的演進軌跡
一、犯罪率不斷攀升
二、乞丐職業化
三、娼妓業泛濫化
四、失業與無業的交織
第二節 城市貧民與城市病的相關性
一、犯罪與貧困
二、乞討與貧困
三、生計貧困與娼業之興
四、失業、貧困與自殺的交織
第三節 城市病時代成因分析
小結
第七章 城市貧民的社會關注
**節 一般市民眼中的城市貧民
一、同情與救助
二、歧視與排斥
第二節 城市精英視野下的城市貧民
第三節 輿論媒體與城市貧民一一以《大公報》為中心的考察
一、創辦“貧民的呼號”,關注貧民生計
二、深入底層調查,謀求真實報道
三、宣傳社會善舉,呼吁社會救助
四、謀求真實報道,發揮輿論監督一一以1926年冬“霉面粉事件”為中心的考察
第四節 官方視野下的城市貧民
小結
第八章 城市貧民的社會救助
**節 社會救助機關概覽
一、明清時期主要救助機關
二、民國抗戰前主要救助機關
第二節 主要救助活動
一、貧困救助
二、住房救助
三、教育救助
四、醫療救助
五、失業救助
六、借貸救助
七、對特殊群體的救助
第三節 社會救助的特點及評價
一、救助主體多元化,救助措施多樣化
二、民間救助活動活躍,官民合作色彩鮮明
三、救助尚未制度化,救濟標準模糊,救助總體水平不高
四、救助活動的近代化色彩悄然呈現
小結
結語
一、城市化、現代化發展曲線與城市貧民問題演變相關性
二、城市貧民: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
三、城市文明的建構與城市地位的確立
四、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的確立
參考文獻
一、檔案
二、報紙、雜志
三、民國專著
四、今人專著及資料匯編
五、相關論文
后記
1860-1937-窩棚中的生命:近代天津城市貧民階層研究-二十世紀之中國-鄉村與城市社會的歷史變遷 作者簡介
付燕鴻 女,1980年出生,河南禹州人。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暨近代中國研究所教師,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城市及鄉村社會研究。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