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兒童與互聯網-現實與期望的角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201998
- 條形碼:9787121201998 ; 978-7-121-2019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兒童與互聯網-現實與期望的角力 本書特色
索尼亞·利文斯通所著的《兒童與互聯網(現實與期望的角力)》主要討論在媒體領域發生的改變——特別是互聯網使用的廣泛性——已經改變了兒童青少年的機遇與挑戰。更為重要的是,本書指明當兒童青少年與父母、其他成年人或更為廣闊的世界溝通的時候,社會層面上的變化已經使得他們利用媒體來連接彼此和相互溝通的方式發生了改變。與之相似的是在青年文化、消費者文化、日益增長的兒童市場和娛樂休閑的民主化和私人化中存在的歷史性和文化性的轉變——考慮一下,在20世紀,家庭是如何轉變成為多層面的個性化空間的。
兒童與互聯網-現實與期望的角力 內容簡介
互聯網是否在改變青少年兒童的生活?在數碼世界里成長起來的新生代究竟是能從這樣的機會中獲益,還是遭遇新的挑戰?本書回答了這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謹慎地避免了對高科技時代盲目樂觀的態度。相反,她詮釋了兒童上網成癮等現象涉及的復雜多變的歷史和文化問題。作者運用同一性、發展、教育和參與的*新理論,對與互聯網相關的政策和規劃設計提出了富于前瞻性的建議,給人以啟示,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兒童與互聯網-現實與期望的角力 目錄
**章 變化的童年,變化的媒體
后傳統家庭中的變化及危機
個體化和風險社會
生長于現代化晚期
互聯網的“到來”
從影響到適用
從偉大期望到挑戰現實
第二章 年輕的專家
偉大期望
約見三位兒童
為互聯網投資
熱衷于尋找網上機遇
數字原生代
熟悉的不平等
創造性使用
新的機遇?
第三章 學習與教育
轉變后的課堂約定
學習使用互聯網
值得信賴的學習工具?
提高傳統學習成果
彌補缺陷
拓展期望——提升軟實力
在融合環境下學習
結論
第四章 交流與身份
為什么在線溝通
固定聯系
做出交流選擇
代表自身
身份的轉變
親密性和隱私性
受限的可用性
創新的可用性
結論
第五章 參與和公民參與
對年輕網民的高期望
枯燥的政治
拓寬“政治”的定義
互聯網能引起差異嗎
在線青年人的多樣性
讓已有政治興趣的人參與其中
為“我有話說”創造機遇
誰在傾聽?
公民或預備公民?
參與哪些方面?
公民參與的機遇組織
結論
第六章 風險與危害
超越道德恐慌
在風險社會上網
兒童在網上會面對什么樣的風險?
在線風險——到底有多少種?
為在線風險制圖
把風險和機遇連接起來
風險社會中對風險的定位
風險社會中風險的激烈化
風險社會中風險的個人化
第七章 媒體和數字化文化
支持媒體文化
印刷文化的產物
接觸、分析、評估和創造
個人技術或是社會實踐?
網上世界的閱讀——從設計方面來說
媒體素質時代已經到來
媒體素質和媒體管理
結論
第八章 平衡在線機遇與風險
在線機遇與風險——平衡的過程
使機遇*大化——兒童權利方面的事
改善的條件——一些實際挑戰
由上而下使風險*小化
*小化風險——家長介入
安全設計使風險*小化
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兒童與互聯網-現實與期望的角力 節選
《兒童與互聯網:現實與期望的角力》作者運用同一性、發展、教育和參與的*新理論,對與互聯網相關的政策和規劃設計提出了富于前瞻性的建議,給人以啟示,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兒童與互聯網-現實與期望的角力 作者簡介
索尼亞·利文斯通,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媒體與傳播中心教授,社會心理學家,主持了“歐洲少年兒童媒體使用經驗調查”等多個研究項目。著有《理解電視:受眾解讀的心理學》《兒童上網之機會與風險》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