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分異與分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70402
- 條形碼:9787030370402 ; 978-7-03-03704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分異與分割 本書特色
徐偉、楊波編著的《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分異與分割》主要是對中國快速城市化地區的勞動市場分割之類型與形成機理作一理論結合實際的研究,有5項具體研究內容:總結、評述有關勞動市場分割的中西方理論,并以此為前提,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認識我國轉型經濟中勞動市場分工動力機制的理論模式;并依據勞動市場分割的理論框架,對我國快速城市化地區的勞動市場分割的時空分形特征作一深入詳實的經驗研究;透過實例研究,探討我國各級政府機構以及勞動政策與法規對勞動市場分割形成的具體作用;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區的各類公司企業所采用的分割與控制勞動市場的空間與非空間的策略與方針;對受限于人力資本的勞動個體如何在分割的勞動市場中,在崗位尋求、就業轉換、居住選擇、工資福利爭取等方面進行實踐的過程,作一詳細的實證研究。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分異與分割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分析了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分異與分割特點和形成機理。在總結、評論有關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證研究提出認識中國轉型經濟中勞動力市場分工動力機制的理論模式;依據勞動力市場分異與分割的理論框架,對中國快速城市化地區的勞動力市場分異與分割的時空分形特征作了深入翔實的經驗研究;探討中國各級政府機構及勞動政策與法規對勞動力市場分異與分割形成的具體作用;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區各類企業所采用的分化、分割與控制勞動力市場的策略與方針;揭示勞動中介與勞動力市場分割的聯系;對勞動個體如何在分割的勞動力市場中實踐崗位尋求、就業轉換、居住選擇、工資福利爭取等方面作了詳細的實證研究。 本書可供從事城市勞動力市場、勞動政策、勞動地理等城市發展問題研究的高校師生相關研究人員參考使用,也可為企業人力資本管理者學習和借鑒。
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分異與分割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章 引言
**節 改革以來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演變
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動態的理論探索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 中國轉型時期勞動力市場的區域差異研究
**節 改革開放與勞動力市場發育
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的區域差異:失業率與勞動參與率
第三節 勞動力市場區域差異的影響機理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城市化區域勞動力市場結構分異、分割研究
**節 理論認識
第二節 模型構建
第三節 區域勞動力市場的分異特征
第四節 區域勞動力市場分異的影響因素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市場轉型、勞動力市場動力機制和收入不平等的地理分析
**節 相關理論追溯
第二節 影響模型解釋
第三節 實證結果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城市勞動力市場分割中的制度因素及政府行為
**節 中國城鄉分割的演變過程
第二節 上海勞動力市場的“本地-外來”地域性制度分割
第三節 城市勞動力市場地域性制度分割的解讀
第四節 二元結構的政治經濟學根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大城市內部勞動力市場的就業分化
**節 就業結構重組與部門分割
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的職業分化
第三節 勞動力市場的空間分化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企業行為與靈活性經營策略對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影響
**節 勞動力市場分割與企業行為的關系
第二節 企業靈活用工的基本特征與問題
第三節 企業經營和用工策略與勞動力市場分割的關系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勞動中介與勞動力市場分割
**節 勞動力市場中介的定義和類型
第二節 勞動力市場中介的理論研究
第三節 西方國家勞動力市場中介的發展與作用
第四節 中國勞動中介對勞動力市場分割的作用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勞動個體與勞動力市場的工作滿意度地理分異
**節 工作滿意度的相關理論及評價方法
第二節 工作滿意度的區域比較
第三節 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經濟轉型過程中建立統一勞動力市場的政策選擇
**節 經濟轉型與勞動力市場的分化、分異與分割
第二節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就業政策一體化
第三節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整合勞動力市場
第四節 加強人力資源開發,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
第五節 地方政府與統一勞動力市場的推進
參考文獻
圖目錄
圖1-1 城鎮就業人員構成
圖1-2 按經濟類型分企業對就業增長的貢獻率(1996~2003年)
圖1-3 按所有制類型劃分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1995~2010年)
圖1-4 按所有制類型劃分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增長率(1995~2010年)
圖1-5 全國外出農村勞動力就業地域分布比例(2008~2011年)
圖1-6 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要素
圖2-1 2000年中國省域勞動參與率與失業率的散點圖
圖5-1 2005年上海市“本地-外來”勞動力收入分布圖
圖5-2 2005年上海市“本地-外來”勞動力工作時間分布的對比
圖5-3 2005年上海市勞動力文化程度構成的“本地-外來”比較
圖5-4 上海外來勞動力的就業渠道(2007年)
圖6-1 上海國有企業職工人數增長率變化(1980~2000年)
圖6-2 上海非正規就業情況(2001~2006年)
圖6-3 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就業人員情況(2000~2007年)
圖6-4 國有經濟部門、其他經濟部門與集體經濟部門平均工資比例(1984~2010年)
圖6-5 上海三次產業從業人數及人員結構變動(1978~2010年)
圖6-6 1995年和2010年上海六大工業行業占制造業總就業的份額
圖6-7 按行業、不同性別人力資本含量與就業比重的散點圖
圖6-8 不同職業類型的性別隔離水平
圖6-9 不同教育程度從業人員的職業性別隔離水平
圖6-10 分行業職業性別隔離指數
圖7-1 1998~2008年上海市從業人員和職工人數變化
圖7-2 2000~2007年上海市在崗長期職工和在崗臨時職工變化
圖8-1 1995年勞動者獲得當前工作的途徑及占比
圖8-2 2002年勞動者獲得現有工作的途徑及占比
圖8-3 1995年和2002年通過不同方式實現就業的勞動者的收入對比
表目錄
表1-1 1978~1994年的非農就業的部門分配
表1-2 1993~2005年下崗人數
表1-3 關于中國流動人口的部分官方估算
表1-4 2003~2006年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地點分布
表1-5 1987~2000年跨省人口遷移的地區分布
表1-6 1992~2009年中國職業介紹機構發展
表2-1 區域城鎮就業經濟類型結構比率的變動:1995年、2000年、2005年
表2-2 2000年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區域差異指標
表2-3 失業率地區差異多因子回歸分析結果
表2-4 勞動參與率地區差異多因子回歸分析結果
表3-1 2005年中國三大城市化區域男女月收入分布
表3-2 2005年中國三大城市化區域城鄉勞動力月收入分布
表3-3 2005年長三角地區勞動力按企業所屬類型月收入分布
表3-4 2005年珠三角地區勞動力按企業類型月收入分布
表3-5 2005年京津唐地區勞動力按企業類型月收入分布
表3-6 回歸分析結果(一)
表3-7 回歸分析結果(二)
表3-8 回歸分析結果(三)
表4-1 4個省份收入方程變量平均值
表4-2 收入方程回歸分析結果
表4-3 回歸方程時間分解結果
表5-1 2005年外來勞動力與城市勞動力的職業分布
表5-2 2006年城鎮就業人員與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平均月收入情況
表5-3 2005年上海市本地勞動力與外來勞動力的職業分布
表5-4 2005年上海市本地勞動力與外來勞動力的行業分布
表5-5 2002年上海市“本地-外來”勞動力月平均工資比較
表5-6 2005年上海市“本地-外來”勞動力不同職業的收入分布狀況
表5-7 2003年“本地-外來”從業人員*近一次換工作單位的原因占比
表5-8 2005年上海市“本地-外來”勞動力勞動合同簽訂情況
表5-9 2006年上海企業招聘前10位崗位需求信息
表5-10 2005年按職業分、上海市外來勞動力的職業培訓情況
表5-11 2005年按受教育程度分上海市外來勞動力的職業培訓情況
表5-12 2005年不同文化程度青年分性別、戶籍地的未就業情況
表5-13 2005年“本地-外來”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情況
表6-1 按所有制類型劃分的上海就業人員變動情況
表6-2 2004年不同經濟類型企業的規模構成與人力資本情況
表6-3 2006年不同經濟類型企業的勞動報酬與福利支出
表6-4 兩種勞動力市場分割方式的特征區別
表6-5 2000~2010年上海信息產業發展概況
表6-6 上海各行業從業人員變動(2003年、2010年)
表6-7 2003年和2006年上海不同行業的國有經濟部門職工比重與平均工資比
表6-8 2007年上海市不同行業的求人倍率
表6-9 2005年上海市女性與男性就業的行業分布與行業人力資本含量
表6-10 1990~2010年上海職業結構的變化
表6-11 2005年上海市不同職業平均月薪情況
表6-12 上海性別職業隔離指數(2000年、2005年)
表6-13 2000年和2005年上海市不同職業的性別分布對比
表6-14 2000年與2005年上海市職業空間分布情況
表6-15 上海市各區縣不同職業的區位熵(2000年)
表6-16 2005年上海市勞動力市場的“本外”職業隔離程度
表6-17 2003年上海不同地區外來就業人口的職業構成
表7-1 二元勞動力市場:工作和社會特征的比較
表7-2 2003~2007年上海市在崗臨時職工排名前五的行業
表7-3 填補企業組織中專業技術或管理崗位空缺的方式
表7-4 企業傾斜于“社會網絡”招聘員工的原因
表7-5 企業招聘職工的戶口要求
表7-6 企業對各種職位的要求
表8-1 1995年通過不同途徑就業的勞動者的平均年收入
表8-2 年收入與獲得工作途徑的多重比較檢驗結果
表8-3 2002年通過不同途徑就業的勞動者的平均年收入
表8-4 2002年勞動者的年收入與獲得工作途徑的多重比較檢驗
表9-1 中國三大地區居民對目前工作滿意程度的比較(2005年)
表9-2 回歸分析變量的定義和平均值
表9-3 回歸分析結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