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流動與犯罪-轉型期中國農民流動的社會秩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93211
- 條形碼:9787500493211 ; 978-7-5004-932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流動與犯罪-轉型期中國農民流動的社會秩序研究 本書特色
這本《流動與犯罪(轉型期中國農民流動的社會秩序研究)》由張勇濂著。該書對轉型期中國農民從“流動”到“打工”,再到“犯罪”的過程做出實證性的考察與分析。首先,運用史實和實證資料來論述和分析歷代中國,尤其是20世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流動的狀況。通過史實和實證資料的論述,指出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民流動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表現(xiàn)出不同的狀況,尤其是城鄉(xiāng)二兀戶籍體制的存在,對農民流動有著巨大影響。其次,在充分占有資料和把握農民流動的動態(tài)基礎上,對農民犯罪的原因作了較為深入的文化學解釋,指出轉型期中國農民工犯罪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的貧乏所致,更重要的異質文化沖突,即犯罪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沖突造成的。*后,通過對鄭州市農民工社會行為活動、思想價值層面的考察以及犯罪農民工的心理分析,概括了轉型期中國農民工思想狀況的總體特征,并據(jù)此提出預防和治理的對策思路以及構建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體系。
流動與犯罪-轉型期中國農民流動的社會秩序研究 內容簡介
流動是歷代中國農民生存的策略選擇之一。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我國農民在無法生存狀況下,無不選擇投奔他鄉(xiāng),以求生存。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民的流動盡管有求取生存之意,但其目的更趨向于利益的*大化。無論古代、近代還是轉型期中國農民的流動,都給社會秩序帶來一定的沖擊,引發(fā)社會的不穩(wěn)定、不和諧,歷代的執(zhí)政者無不對農民流動引發(fā)的社會問題采取積極對策,以減緩其所帶來的社會不良反應。《流動與犯罪:轉型期中國農民流動的社會秩序研究》正是從歷代中國農民由于流動而造成的社會失穩(wěn)狀況考慮出發(fā),對轉型期中國農民進城打工而引發(fā)的社會犯罪問題進行反思,以期對和諧社會構建與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方式有所啟示。
流動與犯罪-轉型期中國農民流動的社會秩序研究 目錄
流動與犯罪-轉型期中國農民流動的社會秩序研究 作者簡介
張勇濂,男,河南項城人。2001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合作導師李培林教授。主要從事和諧社會構建理論、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新社會組織建設與社會穩(wěn)定等問題研究,先后在《中國國情國力》、《中州學刊》、《中國青年研究》等期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