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學術-總第二十六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67645
- 條形碼:9787100067645 ; 978-7-100-06764-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學術-總第二十六輯 目錄
論文
姚大力把過程置入歷史書寫——論司馬遷對中國歷史編撰學的突破
韓舁杜佑及其名著《通典》新論
鈴木貞美“文學”與“藝術”概念在日本的形成
蔣英豪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文學”一詞的變化——并論漢語中“文學”現代詞義的確立
劉宇光左翼佛教:激進佛學、世俗公民社會與現代佛教的政治反省
沈喁俊、曹炯鎮韓國所藏朝鮮朝前期稀貴本漢籍研究
陳時偉中國近代研究院制度的衍生流變與中央研究院的誕生
陳青生上海“新潮社”及其文學活動
評論
劉東中國研究領域的測不準原理
講壇/通訊
王國斌從歷史角度看中國的經濟、政治變革
書評
雅克·布道(編):《建構世界共同體——全球化與共同善》(梁曉杰)
比爾·雷丁斯:《廢墟中的大學》(郭軍)
德羅伊森:《歷史知識理論》(呂和應)
保羅·利科:《記憶、歷史、遺忘》(賴國棟)
丁乃非:《淫欲的客體:<金瓶梅)的性政治》(古柏)
白根春雄:《日本近世文學選,1600—1900)(張鍵)
安妮·貝肯·金尼:《早期中國童年與青年的形象》(高新華)
韋思諦(編):《中國大眾宗教》(高永旺)
中國學術-總第二十六輯 節選
《中國學術(總第26輯)》內容簡介:上一期雜志印畢之時,正趕上清華國學院的成立大會,所以我們簡直是喜氣洋洋地,把它當作一件禮物送給了與會者。——這種雙喜臨門或許有些巧合,不過它正好可以作為一種象征,標明*令自己看重的兩項事業,幾乎是同時開始重新振興起來了!正因此,在這新一期的《中國學術》上,就發表了自己反復斟酌達半年之久的清華國學院院訓——“寬正、沉潛、廣大、高明”。而饒宗頤教授那幅具有金石意趣的題寫,更使這八個大字充滿了古意。毫無疑問,既然已是強強聯手,那么我們在研究院里提倡的學風,自當成為在雜志上主張的文風。
中國學術-總第二十六輯 相關資料
孔子以后,儒家傳經即不能不以之為輔助。《孟子》引用的這類口頭傳說中,有一個尹公他、庾公斯追射子濯孺子的故事(《孟子·離婁下》),它應該就是《左傳》“襄公十四年”所述庾公差、尹公佗追擊公孫丁之事的另一種版本。《左傳》的不尋常處,是依年月順序把它們與采自其它各種書面記錄的大事記整合為一體,形成一部.被《困學紀聞》準確地點評為“傳事不傳義”的編年史。就其大部分篇幅為口傳敘述的記載而言,說它的主要部分由編年的軼事集構成,似乎也是可以成立的。那么,與在它之前的史著相比,《左傳》是否體現出對歷史的過程性之意識的明顯增長呢?在最近三十年的討論中,關于這個問題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見解。一種可以徐復觀為代表。他說:“《左氏傳》的最大成就,是在孔子所修《春秋》的提挈之下,把這個時代的各方面的變遷、成就、矛盾、沖突,都以讓歷史自己講話的方法,系統地、完全地、曲折地、趣味地表達出來。”他又說,《左傳》“以行為的因果關系,代替了宗教的預言,由此而使歷史從一堆雜亂的材料中,顯出它是由有理性的人類生活所遺留下來的大秩序、大方向”。這一系列的因果關系,“匯而為一個時代演變的整體因果關系;于是歷史乃以有機體的構成秩序,復活于吾人之前,此之謂史學的成就”。26綜觀徐氏所論,有三點似乎值得提出來重加辨析。首先,徐氏極其強調,歷史之秩序“是由時間的秩序所規定的”;因此編年記事本身就已“由時間而得以使事實有條不紊地呈現”。他說編年方法是“史學的基石”,這話當然不錯。歷史研究須從按年代順序搜羅排列的史料長編作起,本來是一種常識。但歷史研究不能止于史料編年的原因,恰恰是內在于一系列事件的邏輯聯系并不必定會自發地從經過編年的史料中呈現出來。編年體的記錄形式可以沒有開頭或結局,它本身不能證明記錄者已經具有明確的主觀意識,要把他所記錄的種種事件當作一個整體過程的展開來認識。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